APP下载

怎一个“愁”字了得?

2019-11-28李学开

课外语文·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王实甫愁思长亭

李学开

人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绝非“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所能概括得了的。单说一个“愁”字,便千姿百态:国破家亡之愁、羁旅行役之愁、官场失意之愁、怀才不遇之愁、鳏寡孤独之愁、弃妇旷夫之愁、闺中少妇之愁……“愁”是一种最难捉摸、最难把握的情感。但在古代文人的笔下,“愁”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他们融进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借用各种表现手法,把“愁”表现得非常具体、生动、形象,这些写愁的名句,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愁有长度。最为人们熟悉的恐怕要数唐代“诗仙”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了。愁生白发,人所共晓,白发长至“三千丈”,匪夷所思!这劈空而来的奇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耳目。诗人以极度的夸张和比喻,把深重綿长的忧愤愁思表达得淋漓尽致,我们怎不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南唐后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愁思如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词人化静态的愁为动态的愁,把一个亡国之君的旷古之愁写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愁有深度。唐代诗人李群玉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雨夜呈长官》),以海水的深不可测喻愁之深,取譬新奇,意味深长,引人遐思。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相思流下的泪水竟然可以溢满黄河,泛滥成灾,作者运用夸张手法,把离别之愁渲染到了极点。

愁有广度。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草之一望无际,象征离恨之绵绵而远;春草之随处而生,象征离恨之浩渺无垠。词人借助春草这一形象比喻,写出了离愁之广袤。南宋辛弃疾的《鹧鸪天·三山道中》:“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词人将愁比作浩浩长天,无边无际,给人以新奇的审美感受。

愁有密度。北宋秦观的《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细密繁复、不绝如缕的无边雨丝,恰似困扰人心、驱之不散的缕缕愁绪。北宋词人贺铸的《青玉案》:“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借助烟草、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写出了愁的细密缭乱,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形变有形,将抽象变形象,变无可捉摸为有形有质,显示出超人的艺术才华。贺铸正因为写出了这一名句,遂有“贺梅子”之美称。

愁有韧度。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词人的万斛愁情,犹如盘绕纠结的丝线乱麻,无头无尾,无端无绪,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啃噬着词人脆弱的心。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忧思激愤如狂涛巨浪,不可断绝,不可阻遏。比喻奇特,富有生活气息。

愁有重量。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你看,愁有多重,连小船都承载不起!词人化抽象的愁思为具体的事物,巧妙地表现了愁绪之深重,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沉重的愁绪连大小车子都承载不动!运用比拟、夸张手法,巧妙地表现了愁之重,堪为绝唱。李清照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自然贴切,新颖别致。

猜你喜欢

王实甫愁思长亭
立秋
鹧鸪天·无题
望月
秋思
浅谈苏州弹词改编本《西厢记》
木槿花西月锦绣
《西厢记》艺术管窥
纳兰词与李煜词之愁思比较研究
《长亭送别》的心理描写
长亭外,十里酒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