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2019-11-28陈宪升

商品与质量 2019年51期
关键词:保障性工人住房

陈宪升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 广西南宁 530023

在多地相继放宽落户政策、人才相继向大城市涌动这一背景下,如何适应潮流、对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质量管理、建设规划、场地布局以及人员分配等等是当前甲方建设工作任务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住房质量得到保障,职工才会更快地安家落户,才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后的工作中,从而为单位创造更高的效益。所以合理有效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是每一个甲方建筑工人所应承担的责任[1]。

1 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意义

1.1 对于职工的意义

建造保障性住房有利于职工在初来乍到的陌生城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家,有利于其幸福感的提升。而且有了单位建设的保障性住房,职工以后上班下班会更加便利,从而避免了由于城市交通拥挤所导致的上下班迟到问题,有利于其更加安心地工作。

1.2 对于用人单位的意义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为职工建造保障性住房一方面有利于其上下班,从而可以避免由于职工迟到所造成的公司财务方面损失以及公司内部人员矛盾激化等问题,有利于公司的稳定以及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为职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利于将单位与职工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职工对于单位的归属感,从而大大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这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1.3 对于国家政策响应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积极鼓励加大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投入。因为这样做有利于社会安定与和谐。因此单位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其建设保障性住房,不仅仅体现的是公司对于员工的深切关怀,更是单位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一种体现。

2 目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前的问题

建设规划出现问题。由于职工保障性住房所面向的是单位职工群体,因此在住房建设中合理地考虑到单位职工自身的经济条件以及文化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很多保障性住房建筑工程的建设规划中往往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考虑,这属于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规划中对于职工本身经济条件的忽略往往会导致即使住房建设完成,职工也不一定能住得起的情况,白白的做了无用功;并且这种行为还会导致员工对单位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单位的信誉。

住房设计管理出现问题。目前流行的住房设计理念是“环保可持续”,因为这样的住房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并且更符合我国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所谓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因此在目前的保障性住房中建设加入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这点却经常由于设计难度太大或者设计与实际不符而被忽略,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与环境不相适应的住房会导致住房生态一步步恶化,从而影响单位职工的居住体验。

2.2 施工中的问题

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的良好合作平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有二者具有平等的关系,当在住房建设过程中出现矛盾时二者才能平心静气地进行讨论,并且一同探讨解决措施;只有二者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住房建设过程中房子的质量才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保障。因此在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中,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保持良好的关系至关重要。但现实情况却远远不这么理想,二者经常会因为在住房施工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出现争论。这是不可取的,需要及时改善。

材料的质量管理问题。在住房建设过程中,选择高质量、低成本的原材料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用高质量的材料才能建造出更加稳固、安全系数更高的房子;而且选择高质低价的材料有利于节约建设成本,减少公司财务支出。但是在现实的住房建设过程中,选材往往是个难题。因为质高价低的材料往往是一票难求的,而且质量高的材料往往数量稀少、价格昂贵,一旦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很容易导致住房质量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根据市场规律提前买到数量多且质量有保障的材料是至关重要的,质量不一定要最好,但最起码要有保障。

施工过程中工人的吃喝住行问题。工人是建筑过程中的最基本成员,同时也是建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力量。因此,合理保障建设期间工人的衣食住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工人只有在得到了合理的休息以及良好的用餐体验后才会对住房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从而建设住房的过程也会更加快速、高质量且有保障的完成。所以对于工人衣食住行的合理安排很重要。但是在住房建设过程中,工人的衣食住行方面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居住场所质量参差不齐、工人无地可住以及饭菜难吃不合胃口等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会大大影响工人的工作状态,从而极其严重阻碍了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非常不利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正常开展。

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倘若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那么整个施工过程无异于一盘散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将建筑工人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不同的分工,再在每一个小组中设立组长,组长负责向上级汇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工作进度,上级再向总负责人汇报进展。这样一来建设过程中的管理分工明确,建设过程才能井然有序地进行。但遗憾的是,现实的建造过程中往往会缺乏合理的管理制度,这就很容易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例如:工人们不知道向谁汇报问题、现场秩序紊乱以及总负责人无法分身照顾全部等等。因此,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施工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财务管理对于材料的选择以及工人的衣食住行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的财务管理不仅有益于选材的质量和成本,而且更有利于为工人创造极佳的工作体验。但是在现实的建筑工程中,财务管理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以及财务核算不够精确等等。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会给施工单位凭空制造许多额外的支出费用,增加财务预算,从而大大地拖累了单位事业的发展;而财务核算不够精确会给选材工作以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支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大大地降低了选材的质量以及工人的工作体验。

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应对措施不够完善。由于建筑施工过程是一项极其庞大繁复的工程,所以其在建造过程中也就很难确保不出现任何意外。当意外出现时建筑单位能够快速及时地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一旦当建筑物崩塌、施工设备倒塌等严重后果发生时,如果整个建筑队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话,那么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讲无疑是致命的。比较好的后果就是只是建筑物的倒塌、材料的浪费以及建筑工期的延长;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会出现工人的死亡等等。因此完善建筑过程中的危险防范措施就很有必要。但比较遗憾的是,在现实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缺乏必要的危险应对措施,这也就为整个建造过程添加了更多的风险[2]。

2.3 施工后的问题

质量检验不到位。在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后对于其质量的检验可以说是整个建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一旦质量检验不够详细、或者没有检验出存在的纰漏,那么住房的很多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单位职工的住房安全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一旦由于住房质量问题的出现导致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其对于整个建设团队、整个单位的损失都是无比巨大的。往好处想可能仅仅只是损失了一部分资金而已,往坏处想这可是信誉方面的严重缺失啊,这一点才是最为致命的。因为一旦建筑单位的信誉得不到保障,那么其日后的合作与发展甚至是股值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极其严重地限制了其发展进程。故质量的检验工作非常重要,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但比较遗憾的是,在现实的建筑工程中,往往会出现检验不到位、检验不够细致、检验结果不够精确的情况,这也就为日后建筑物的安全凭空增添了许多隐患。

3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改善措施

3.1 完善建筑规划

建筑规划是整个建筑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建筑工程未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施工单位在制定建筑规划时一定要将单位职工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文化背景考虑在内,着重思考如何建造出一个适合于单位职工的家。在规划中应该将实际因素考虑在内,例如选择的场地距离单位远近以及场地大小和施工布局等等。只有建筑规划合理切实地从职工本身的利益出发,建造团队才能为职工建造更好的家。

3.2 完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住房的灵魂,同时也是住房是否适应环境以及住房寿命长短的关键。因此在设计住房时一定要将环保可持续等先进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在建筑的选材方面选用对环境污染小、对环境比较友好的材料,在建筑时尽可能运用太阳能以及风能等等。

3.3 妥善处理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关系

在实际的建筑过程中,由于设计理念与现实建造的差别,监督单位与施工单位常常会产生许多矛盾。但产生矛盾并不可怕,只要二者能够心平气和地友好商讨,相信问题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增强与监督单位的良好关系,作为甲方建设团队应该尽可能地确保自己的工作按照要求来进行,并且在出现问题时与其心平气和的沟通,这样才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开展。

3.4 综合选材

在选材过程中通常会遇到材料太贵数量又少以及材料便宜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要想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就需要选材人员充分了解市场行情,在尽可能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选择一些价格比较适合的产品;另外在所需材料比较匮乏的情况下,选材人员也应该针对其特性合理地选择其他产品来代替,但是质量一定要得到保障。

3.5 合理安排工人衣食住行

工人的衣食住行是工人能否高效进行建筑工作的关键。因此,在建筑过程中,相关负责人务必要选择面积大小合适的公共居住场所,并制定合理的休息时间,劳逸结合。在食物方面,选材一定要营养均衡,数量方面一定要到位,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也一定要更加严格。

3.6 加强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建筑工程中各项工作的核心。只有财务管理工作切实、精准,建筑工程的效率才会显著提升。因此在日后的建筑工程中,相关负责人在制订财务预算时一定要将实际可能会发生的各种情况考虑在内,并综合其可能会导致的各种结果从而做出合理的资金预算;另外,在财务核算等方面,相关人员一定要仔细运算,防止出现任何纰漏,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导致整个建造工程全面崩盘,使单位损失严重。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应该相互监督,以更好地避免出现核算不够准确的情况。

3.7 加强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措施可谓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根据过往的建筑经验对所有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情况做出总结,并着力思考相关的应对措施,有计划地安排工人进行危险演习。例如进行楼基坍塌时人员快速撤离现场的演习、教导工人有人员受伤时应及时将其送到医院等等。只有整个建设图队的工人都具备过硬的危机意识与处理措施,建筑工程才可以“有惊无险”地完成。

3.8 加强施工后续检查工作

施工后续相关的检查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就像是一台扫地机,能够尽可能多的清除建造过程中所留下来的“灰尘”,从而为职工日后的入住排除隐患。相关负责人员在检查工作时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一丝不苟地进行检查,倘若在检查中发现一些严重错误一定要如实向上级汇报。只有施工前、中、后的工作相得益彰地配合起来,建设保障性住房的过程才会更加合理,房子的质量才会得到更加切实有效地保障[3]。

4 结语

为了适应多地进一步放宽落户政策的时代背景,作为甲方建设单位,我们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合理反思在平时的建造工程中的不足与缺陷,并探讨与其相关的解决措施。这是我们为了确保单位职工保障性住房所应做出的努力,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猜你喜欢

保障性工人住房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一种车载可折叠宿营住房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聚焦两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未提房地产税!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住房保障实践探索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