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山羊绒生产企业参加公证检验情况的调研

2019-11-28胡艳

中国纤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山羊绒羊绒公证

文/胡艳

自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按照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的要求,宁夏纤检局结合单位实际,走访个别企业与管委会开展本次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目的

山羊绒公证检验是指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依据国家法律规范及技术标准有关规定,对交易山羊绒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公证检验证书作为山羊绒质量、数量的依据,是山羊绒交易结算的凭证。自宁夏纤检局2005年承担该项任务到2017年之前,全区各山羊绒加工企业积极配合,每年参与公检的企业数量都在增加,年检验量最多一度达到2000吨,公检数据为企业收购山羊绒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结算依据。但自2017年以来,参与公证检验的企业逐渐减少且积极性不高,近3年公证检验量分别为1500吨、1200吨、650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对山羊绒公证检验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深入了解宁夏山羊绒加工企业生产状况,查找原因,分析对策。

调研内容

(一)基本情况。山羊绒是生产高档山羊绒制品的稀缺资源,被誉为“纤维皇后”“软黄金”。目前,国际山羊绒总产量为22000吨左右,我国山羊绒产量在15000吨左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陕西、青海、辽宁、新疆、宁夏。宁夏山羊绒年产量约400吨,主要分布在同心、中卫、贺兰山附近,宁夏历史上就是中国北部畜毛产品的流通集散地,山羊绒贸易应运而生。宁夏同心、灵武形成了山羊绒购销市场,同心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山羊绒集散地,虽然宁夏自产山羊原绒数量不多,但由于具备靠近山羊绒主产区的地域优势,加上同心、灵武部分人员善于经营山羊绒的传统,目前已发展成为中国山羊绒的主要流通集散地。宁夏山羊绒纺织加工业是在山羊原绒流通贸易形成一定规模之后才开始的。我区目前山羊绒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灵武、同心、吴忠,共有山羊绒生产加工企业98家,现规模以上30多家,年收购交易原绒达12000吨。年分梳山羊绒达6000吨,羊绒条产量1200吨,羊绒纱产量1900吨,羊绒衫产量500万件。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羊绒产业发展十分重视,把羊绒产业确定为全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2014年底发布的《自治区纺织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中提出重点打造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贺兰园区和以恒丰纺织为代表的利通区毛纺织产业园区,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集群,提升我区羊绒产业的整体水平。按照自治区规划目标,到2020年,以山羊绒和生态纺织为主要支撑的宁夏纺织产业产值要达到630亿~680亿元。

(二)灵武山羊绒加工企业生产状况。山羊绒是灵武市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也是自治区重点扶持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培育发展,灵武羊绒产业形成集原料收储、分梳、绒条、纺纱、织衫、面料于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实现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由贴牌产品向自主品牌、由分散经营向产业集群发展的4个转变,灵武已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绒集散地和羊绒制品加工基地。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在产业结构、融合发展、融资贷款等方面问题日益显现,企业经营困难加剧,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风险。灵武现有山羊绒生产企业37家,运行5家,停产32家。2017年参与山羊绒公证检验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中银、嘉源、荣昌公司,2018年没有企业参与山羊绒公证检验,今年只有联权公司一家企业参与公证检验。

(三)同心山羊绒加工企业生产状况。同心县是全国山羊绒重要的集散地和加工基地之一,也是宁夏羊绒产业核心区。全县从事绒毛经营企业100余家,加工企业发展到34家,安装梳绒机2200台(套),2018年加工分梳山羊绒5857吨,产值4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上缴税金6311万元,安置劳动力2000余人。羊绒产业是同心县优势支柱产业,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着中坚力量,被国家畜产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同心国际山羊绒集散城”称号。现有山羊绒生产企业24家,运行9家,停产15家。截至目前有4家企业参与公证检验,分别是宁夏同心祥福绒毛制品有限公司、同心德海绒业有限公司、宁夏同心宏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宁夏德泓国际绒业有限公司。

(四)吴忠山羊绒加工企业生产状况。吴忠毛纺织产业园已形成了42万锭差别化纤维、1万锭羊绒纱,年产5200万米家纺面料、200万件裘皮服饰、1000万件服装生产加工能力,为实现打造百亿产值、百万纱锭“双百”现代纺织产业园目标奠定了基础。自2008年起吴忠市管委会先后引进毛绒企业54家,规模以上企业12家,初步形成了集差别化纤维纺纱、织布、羊绒衫、皮革服饰、成衣加工等纺织产业于一体的全纺织产业链。现有绒毛生产企业37家,运行3家,停产34家,现仅有双维绒业公司一家参与公证检验。

存在问题

(一)企业贷款融资困难。羊绒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近年来,银行贷款门槛高、许多企业不符合贷款条件,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羊绒产业发展的“瓶颈”。2017年以来,受企业资金链断裂、融资压力等影响,羊绒主导产业增速呈“断崖式”下降。一方面,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缓解,“三角债”问题使整个产业陷入困境。由于大部分羊绒企业以互担互助、多户联保等形式进行贷款,一旦个别企业出现贷款风险,整个行业陷入融资危机,今年有不少企业被依法诉讼,并列入“黑名单”。因资金问题导致企业生产严重不足,羊绒产业面临重大风险。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明显收紧,特别是受灵武三大羊绒集团(中银、嘉源、荣昌)金融风险影响,大多数金融机构仅对个别生产正常的企业予以放贷,而且贷款规模缩减一半以上,对大部分中小微羊绒企业暂停相关贷款业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中小微企业开展自救的信心。

(二)企业管理经营不善。多数企业脱胎于个体私营企业,沿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在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档次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体制缺陷。企业内部管理运营不规范,绝大多数企业没有长远规划和打算,安于现状,缺乏强烈的发展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小规模企业多,大部分是分梳绒加工的初级阶段,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低,遇到行业调整就停产停业。

(四)羊绒市场活力不足。原材料收购价格高,加工后的产品价格差距不大,造成羊绒加工企业利润空间减少,部分规模较小的企业停产观望。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许多羊绒企业由于停产或者半停产,不能或者不愿参加山羊绒公证检验。

促进山羊绒产业发展的建议及公证检验工作措施

(一)促进山羊绒产业发展的建议

1.拓宽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争取金融部门对羊绒企业的支持,增加信贷投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运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向山羊绒产业集中投放,优先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延长山羊绒工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2.积极招商引资。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中介拉动、社会参与的原则,实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立足于拉长山羊绒产业链条,实施走出去招商和请进来招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渠道向外推介,吸引客商到园区投资置业。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山羊绒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力度,发展羊绒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开发羊绒服装、饰品、精纺面料等高端产品,延伸产业链。在引导企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加速山羊绒骨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改造项目建设。

4.加强管理人才建设。积极引进优秀管理人才,一是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推荐懂经济管理、懂政策法规的技术人员充实到企业中,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方面优化配置。二是不定期的派山羊绒企业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打破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培养造就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会理财的新型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5.加强技术人才培训。帮助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和咨询服务,每年按照企业需求对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培训方式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可以集中培训也可以到单位来学习和实践,提升企业检验人员技术水平,为企业生产把好各环节的质量关,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6.创新检测技术服务产业发展。宁夏纤维检验局研制的《实验室用小型快速山羊绒净绒率检测仪》项目于2018年被宁夏科技厅列为重点项目,此项目已对研发样机进行了试验,试验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正在调试完善阶段,计划于2019年10月验收。此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毛绒行业在净绒率检测方面的空白,若成果转化,将大大提高企业在净绒率检测方面的效率,为羊绒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

(二)公证检验工作措施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现全区98家山羊绒企业中有17家企业正常生产,81家企业停产。17家企业中自愿参与公证检验的有6家,还有11家企业按照《山羊绒公证检验管理办法》《山羊绒公证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考核,符合管理办法规定并经企业自愿,拟吸收落实为山羊绒公证检验受检企业,推动山羊绒公证检验事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山羊绒羊绒公证
回用山羊绒纤维特征参数测定
《山羊绒针织品》新旧标准对比
羊绒鼯鼠新物种被发现
协议不公平 公证也没用
低密度山羊绒纤维集合体的压缩性能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中纤局举办2015年山羊绒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
恼人的婚前财产公证
哪些公证事项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绵羊绒不等于羊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