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骨骼标本制作新技术

2019-11-28符宏银蒋松健谭燕梅李坚仲宁振旭凌丁

广西农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洗衣粉冲洗骨骼

符宏银 蒋松健 谭燕梅 李坚仲 宁振旭 凌丁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虽然不同种类动物因为存在外部形态、骨骼形态及骨骼硬度等许多不同而要求其骨骼标本制作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但牛等大型动物骨骼标本的传统制作工序比较固定,一般主要包括致死、分离软组织、脱脂、漂白、干燥、组装、上漆、保存等步骤,制作过程大约需要30d左右,其中软组织分离、脱脂、漂白等环节耗时最多,同时还使用大量有害物质。为了解决牛骨骼标本制作存在的时间过长、使用有害物质较多等问题,本课题组改进了牛骨骼标本的制作方法,现报告如下:

1 物品准备

屠宰刀具、电热水锅、电热恒温干燥箱、塑料贮物箱、解剖盘、检疫刀、手术刀、手术剪、镊子、细棉绳、细网袋、刷子、骨锯、细竹枝、电钻、钳子、铁丝(线)、螺丝刀、胶水、注射器、洗衣粉、工业用双氧水、固体氢氧化钠、清漆等[1]。

2 牛只选择

选择身体健康、骨骼健壮的成年牛(黄牛、水牛不限,公母均可)。

3 方法步骤

制做散骨标本前,应先熟悉牛的骨骼位置和形态,制定工作方案、计划,以避免在制作过程中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3.1 处死牛只

用大锤打击牛枕部,将牛敲昏;切开颈动脉、静脉放血,收集牛的血液。

3.2 清洁牛体

用清水冲洗牛身体表皮肤上以及地板上残留的污物和血渍,保持牛体清洁。

3.3 剥离牛皮

调整牛体肢势,用砖头、木头等物品垫支牛背侧,仰卧固定牛体。在腕关节、跗关节处,分别切断腕骨与前臂骨、跗骨与小腿骨之间的联系,分离前肢蹄部和后肢蹄部。自下颌起沿腹部正中线切开皮肤,至脐部后将切线分为两条,绕开生殖器,最后在尾根会合,再沿四肢内侧的正中线切开皮肤,到腕关节和跗关节处;再绕着口腔切开上下颌粘膜。按照腹剖、背部、前肢、后肢、头部、尾部顺序逐一剥离牛皮。

3.4 分离内脏

剥皮完成后,在下颌间隙分离牛舌、咽喉;在颈部分离食道、气管等;沿胸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切开左右两边的肋软骨,取下胸骨;沿腹部正中线切开腹腔体壁,切断膈肌与体壁联系;拉住牛舌、气管、食管往后扯,逐步分离肺、膈肌以及腹部内脏与躯体的联系,取出全部内脏,另作进一步处理;用清水将体腔冲洗干净。

3.5 剔除肌肉

分离前肢、头、颈、胸、腰、后肢、骨盆、尾等各部位的联系。按照先剔大块肌肉后剔小块肌肉的原则,逐一剔除附着在各部位骨骼上的肌肉等软组织,同时分离舌骨周围组织,取到舌骨。在剔除肋骨、肋软骨上肌肉时,要从背部肋骨上端向肋软骨方向下端剥离,剔到肋软骨时要小心,避免割断软骨求[2]。

3.6 拆分骨骼

分离肋骨与胸椎联系,为便于后期进行骨骼组装,用细棉绳按照肋骨排列顺序一一绑住固定肋骨。用细棉绳穿过椎管,分别绑住固定颈椎、胸椎、腰椎,确保各部分的椎骨排列顺序不乱,以利后期的骨骼组装,当然要注意细棉绳不能绑得过紧。分离肩胛骨与臂骨的联系;分离臂骨与前臂骨的联系;分离髋骨与荐骨的联系;分离股骨与髂骨的联系;分离股骨与小腿骨的联系。用火枪喷烧四肢蹄部及牛角,再用大刀刀背敲打脱离蹄匣、牛角外壳。

3.7 清除软组织

为了避免骨骼丢失及后期组装骨骼,分别对脚骨及头、躯体骨等进行处理。

3.7.1 脚骨除筋肉 将卸下的前脚和后脚放入高压蒸汽锅内达到压力状态后维持10min,自然冷却后,取出剥离皮肤、筋膜及肌腱,反复2~3次,直至蹄骨上的筋膜及其它软组织被全部清除干净为止。注意:每次水煮之前要将每个牛脚(腕骨、掌骨和指骨)和(跗骨、跖骨和指骨)骨骼分别用细网袋存放,并做好标记,以利各个蹄部骨骼的重新拼装。

3.7.2 软骨、扁骨、牛尾等骨骼除筋肉 将骨骼大锅进行水煮(对于牛尾部等有小骨骼的部分要用细网袋另外包装),大火烧开水小火煮15~20min后,逐一取出并剔除骨骼上的筋腱和软组织,如此反复2~3次,直至将骨骼上的筋膜及其它软组织全部清除干净为止。分离后的尾骨等用细棉绳按照自然顺序绑串在一起。

3.7.3 大快、厚实骨骼剔除筋肉 对于头骨、椎骨、

骨盆骨、四肢骨骼等大快、厚实骨骼,先将骨骼大锅进行水煮15~20min后,逐一取出并剔除骨骼上的筋腱和软组织(牛脑可先用细竹枝搅碎后再用高压水冲出),如此反复2~3次。对于有强壮筋健的骨骼,要将其浸泡在65~85℃水12h左右,再取出仔细剔除附着在骨骼上的筋腱,直至将骨骼上的筋膜及其它软组织全部清除干净为止。

3.7.4 骨骼脱脂 用骨锯分别在各大块骨骼上开一个1cm2小洞口,用细竹枝插入骨髓腔搅烂骨髓并配合高压水流冲洗清除大部分的骨髓;将所有骨髓放入0.5%~1.0%的烧碱溶液中浸泡4h左右,取出用大量清水冲洗,用洗衣粉水反复搓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如此反复3~4次(浸泡次数及烧碱溶液浓度视骨骼大小、厚薄不同而有所增减),直至将骨骼中的油脂清除干净为止。

3.8 骨骼漂白

将脱脂后的骨骼摊放在太阳之下暴晒2d,让骨骼中的水分尽量挥发掉。将干燥后的骨骼放入4%的过氧化氢浸泡24h后,取出并用洗衣粉水反复搓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将骨骼摊放在太阳之下暴晒2d,再次将干燥后的骨骼放入4%的过氧化氢浸泡24h后,取出并用洗衣粉水反复搓洗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冲洗干净的骨骼摊放在通风处进行凉干,最后将的骨骼放入4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烘干12h。

3.9 骨骼组装

参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在骨钻、铁钳等工具的帮助下,使用铁线、铜线、螺丝钉以及胶水分别将牙齿、下颌骨、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胸骨、肋骨及肋骨弓、四肢骨上部骨、四肢蹄骨和骨盆等逐一进行组装。

3.10 骨骼保存

将拼接固定好的骨骼刷上清漆,待清漆完全晾干后,在各骨骼显眼位置贴上标签,注明骨骼名称;将骨骼分类分别放置在塑料标本盒、玻璃盒内并放入标本室进行保存[3]。

4 体会

传统的骨骼标本制作方法,只是强调在骨骼特别是厚重骨骼上钻洞以利脱脂,所耗费时间过长。本次标本制作,创新性地用骨锯在厚重骨骼上锯开1cm2左右的方洞,用机械方法取出骨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方洞的切割,不仅让烧碱溶液充分浸泡骨髓腔,大大缩短了脱脂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利于实训教学中学生对骨骼特别是长骨结构的认知,可谓是一招多用。

传统骨骼标本制作使用的腐蚀剂多数是烧碱,本次骨骼标本制作仍然烧碱只是在使用量上做了调整。在对1%烧碱浓度使用的预试验中,出现用小部分蹄骨(如腕骨、跗骨)浸泡12h后被腐蚀、溶解的现象,这应该是烧碱浓度偏高及先放骨骼后放烧碱导致烧碱溶液浓度不均匀、局部浓度过高且浸泡时间过长造成的,后来将烧碱浓度降低为0.5%并先稀释均匀烧碱溶液再放入骨骼且适当缩短浸泡时间就没出现骨骼损坏的现象,说明局部高浓度烧碱可以严重腐蚀骨骼,制作骨骼标本时一定要选择的烧碱浓度并均匀地溶解好后才能放入骨骼,同时还要根据骨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浸泡时间。

传统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需要用脱脂剂是二甲苯、汽油、烧碱,前两种物质因具有易燃或有致癌可能,后一种具有腐蚀性。为了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用量,提高标本制作安全性,本次骨骼标本制作不用二甲苯、汽油,只用少量烧碱,同时在漂洗过程中多次使用洗衣粉替代常规的脱脂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大大减少了传统脱脂剂的用量。洗衣粉是含有一定量的纯碱、三聚磷酸钠及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其中纯碱能将脂肪污垢皂化而将污垢除去,三聚磷酸钠还对微细的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从而提高去油污能够力,各种化学物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从而达到去油脂的效果。而且洗衣粉随用随取,使用方便,学生使用安全,但成本比烧碱高。因此,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可用洗衣粉取代脱脂剂二甲苯、汽油。

漂白也是在骨骼标本制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常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其浓度的选择,要根据动物骨骼的大小,气温的高低,骨骼的坚硬度及浸泡的时间进行考虑,最好是做预试验,制作过程中要经常观察骨骼的发白程度如发现有严重的氧化现象要及时将骨骼取出进行冲洗。

保存护理也是制作散骨标本的重要环节,用专门的标本塑料箱保存,各部分骨骼名称要贴上牢固的标签,以防丢失,更方便学生学习。保存时箱内放入干燥剂,箱外可以大量使用天然的樟脑丸和精苯丸作为驱避剂,而且要定期更换。

传统的骨骼标本制作需要几十天时间,而本次骨骼标本制作因改进了方法,让制作时间缩短15d左右,整个过程用时不超过传统制作的一半,对其他动物骨骼标本的制作应该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洗衣粉冲洗骨骼
均粒滤料滤池反冲洗设计浅谈
低泡洗衣粉更适合于机洗
3D打印骨骼指日可待
小狗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神奇的骨骼
经常冲洗易患宫颈癌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
用洗衣粉要避害求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