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甫的“老妻”里藏着爱情

2019-11-27楚桥

百家讲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老妻杨怡杨氏

楚桥

公元741年,兖州司马杜闲托人向司农少卿杨怡提亲,希望长子杜甫能够迎娶杨府千金。杨怡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满口答应,但女儿杨氏有几丝犹豫。毕竟此时的杜甫只是一介布衣,尚无功名在身。还是杨怡的一番话,打消了她的顾虑:“杜家奉儒守官,未坠素业。杜甫才华超群,他日定会金榜题名。且他一脸忠厚,不似轻浮狡黠之徒,值得托付。”

定下这门亲事后,杨氏便开始憧憬婚后的美满生活。但她没料到的是,父亲的话只说对了一半。

杜甫七岁作诗,九岁成名,小小年纪,社交圈里全是岐王李范、大臣崔涤、御用乐师李龟年这样的达官贵人。他写下的诗句也是磅礴大气,吞吐万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天下俊杰,合我其谁”的霸气。但残酷的现实给了他和杨氏连番痛击。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让全国的书生到长安比拼才艺,优胜者不仅可以直接授官,还可以落户京城,杜甫欣然报考。奈何这场考试只是一出闹剧。身为主考官的李林甫在考试结束之后,在皇帝面前声称“野无遗贤”。就这样,数百名考生竟无一人被录用。

杜甫哭笑不得,却也奈何不得,为了谋取功名,他只得滞留长安,寻找其他机会。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别说升官发财,连养活自己也极为不易。“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受尽冷脸和白眼之后,杜甫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初心,还有家中娇妻幼子都在等着他荣归故里,他只得咬紧牙关,继续坚持,期待有朝一日,能够袍笏加身。

直到公元755年,在一口气连写了三篇《大礼赋》,歌颂皇室的祭祀盛典之后,杜甫终于成功引起了天子注意,几番波折下来,最终被定职为从八品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总算进了体制。任命书一下来,杜甫立刻动身返乡,他要把这个好消息亲口告诉妻子。

正是在回奉先的途中,杜甫写下了《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妻儿寄居在奉先,孤苦无依,与我风雪相隔千百里。作为父亲和丈夫,我怎能弃之不顾,就算是有万般磨难,也要与她携手共度。

没有想到的是,杜甫刚进家门,就听到杨氏号啕大哭的声音,原来年幼的儿子已被活活饿死。这一消息如晴天霹雳,杜甫一下子愣在原地,羞愧不已。在这首诗里,他第一次称杨氏为“老妻”。“老妻”其实并不老,此时的杨氏才三十余岁。但婚后十年,杜甫基本上都在外交游,只有杨氏一人抚养孩子、照料双亲。贫困愁苦的生活,让她的容颜过早地衰老了。杜甫的一声“老妻”,喊出来的不仅是亲昵,还有愧疚和感激。

杜甫没有料到的是,他的

这份愧疚才刚刚开始。

就在他回到奉先当月,“安史之乱”爆发。可怜的杨氏还没有用上杜甫的半点俸禄,就要和他一起搬到鄜州避难。不久,杜甫听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又只身北上,前去投奔。留在羌村的杨氏孤苦无助,个中辛酸,不言而喻。而杜甫的心里也时刻惦记着杨氏。

前往灵武途中,他不幸被俘,押到了长安。身在沦陷区,杜甫除了感慨烽烟肆虐、山河破碎,也非常想念困守鄜州的妻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所幸的是,当时的杜甫并无多大名气,几个月后,趁着叛军不注意,他溜出长安城,赶到了唐肃宗的临时行在,被授职左拾遗。

上任不久,杜甫便开始打听鄜州的消息。听说叛军所到之处,疯狂杀戮,十室九空,他心急如焚。可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自己又是新官上任,不便休假探亲,杜甫只得写上一封家书,寄往鄜州的羌村。十个月过去了,他没有收到任何回音。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杜甫这样安慰自己。

到了最后,他甚至“反畏消息来”,脆弱的内心已经无法承受任何不幸。就在这一年,因为替兵败的宰相房琯说了几句公道话,杜甫触怒唐肃宗,被赶出朝廷,放还鄜州。满腔赤诚却落得如此下场,杜甫有些心灰意冷。也罢,他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回去看望妻儿。

杜甫到达羌村,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破败的柴门,还有枝头的几声雀鸣,一片萧条衰败之景,让杜甫心里更添几分悲凉。他加快脚步,推开了柴门。杨氏听到屋外的动静,连忙出门查看,只见院子里站着一个衣衫褴露、满头白发的老人,她愣了好久,才反应过来。

她实在不敢相信,在烽火连天的年代,一别数年、杳无音讯的丈夫还能活着回来。而眼前的一幕,也让杜甫百感交集。妻子瘦骨嶙峋,一身粗布短衣,打满了补丁。儿子宗文脸色苍白,光腿赤脚;两个小女儿的衣服也又破又旧,已经短得遮不住膝盖。他们对于眼前的父亲都感到非常陌生。杜甫刚张口喊了一声“宗文”,儿子立马转过身去,泣不成声。

那一刻,杜甫心如刀割。过了许久,一家人才团团抱住,齐声痛哭。夜里,杜甫和妻子相对而坐,想起他在长安时写的“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恍若梦里。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杜甫决定此生再也不与妻子分离。

这年秋天,杜甫带着妻儿,几经辗转,避难人川,一待就是十年。虽然先后得到严武、柏茂林等官员的照顾,杜甫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杨氏甚至要卖掉陪嫁的金钗,才能换取些许口粮,“囊虚把钗钏,米尽坼花钿”。这一切,都让杜甫羞愧不已,“计拙无衣食”“飘飘愧老妻”。贤惠的杨氏却从不计较这些,依然和当年一样,照料孩子成长,关心丈夫身体,“家贫仰母慈”“老妻忧坐痹”。

只有极少数时候,杜甫和杨氏才有片刻欢愉,或画纸为棋,“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或泛舟江上,“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但好景不长,公元768年,杜甫乘船出峡,一家人又开始了流浪。两年后,杜甫不幸病逝,杨氏也郁郁而终。

在唐朝,有很多詩人喜欢写诗赠给歌姬舞女。杜甫未能免俗,偶尔也会陪同官员应酬,享用歌姬佐酒,但他的笔下是“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这境界,不知要比其他诗人高出多少档次。

当然,也有一些诗人会给妻子写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相思只是点到即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写得很深情,其实很薄幸。“男儿何心恋妻子,莫向江村老却人”,在岑参看来,与建功立业相比,妻子分量太轻。

或许正因如此,古代诗人的妻子,形象都非常模糊,几乎没有存在感。唯有杜甫,一生挚爱杨氏,将她的生活点滴全写进诗里。他写给杨氏的诗,就如同他俩的爱情,朴实无华,真挚感人。这样一来,后世之人在走进杜甫的同时,也能真切地看到,一个淳朴善良、坚强宽容的“老妻”杨氏。

编辑/羽川

猜你喜欢

老妻杨怡杨氏
给老妻买风衣
Fort Besieged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老妻
晒太阳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老妻,也要多凝视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