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行为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研究

2019-11-27孙华勇焦秀珍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孙华勇 焦秀珍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对在不同性别、年级、运动水平、体育行为态度条件下的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意心理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优于女生;高一、高二学生在强迫症、敌意、心理指标中有显著性差异;高一与高三男女学生差异性指标在躯体化、强迫、抑郁、敌意、恐怖心理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运动水平和体育锻炼行为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体育行为  心理健康  运动水平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244-03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ntal health characteristic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grade, sports level and sports behavior,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matizat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hostile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male students are superior to female studen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hostility and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grade studen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somatization, compulsion, depression, hostility and terror between grade one and grade three.Physical exercise level and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have obvious effects on somatization, compulsio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epression, anxiety and other indicators.

Key Words: Sports behavior; Mental health; Sports level

1999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全面健康发展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当代高中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出现很多新的心理问题,这些新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影响学生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体育活动能有效缓解和解决当代高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不仅要孩子学习成绩好更要他们有个健全的人格,将来能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本文以部分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及运动行为对心理健康指数影响进行研究,对当前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了解当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和规律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科学化教育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1000名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中学生体育行为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为工具,两份问卷的信度通过30名高中生重复测量(间隔时间20d),两份问卷的信度系数r=0.735和r=0.801,达到一定的测试要求。《中学生体育行为问卷》涵盖8个维度,40个题目;《中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分9个维度,60个题目;所有选项均为五级分值法“从无—到有”根据自己的情况分为“1~5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在性别不同的条件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指数检验分析

高中是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家教育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竞争力相比以前有所增强。家长在努力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心理问题也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高中学生在心理健康指标上有所差异。在性别不同条件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是人际关系、躯体化和敌意;妄想、强迫、抑郁、焦虑、恐怖4项指标P值均大于0.05,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高中生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学生抗压能力也不一样。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躯体化指标更好,男生的躯体化指标要好于女生。学习生活中男生的运动量比女生大,通过大量的运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标。很多学生因为作业多和个人爱好,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学生的压力得不到及时释放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人际关系和敌意指标男女学生存在明显的差异。高中男生在同学交往中比女生更加开朗,指标显示男生好于女生;而在敌意指数上,女生要好于男生。初中男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出现打架、摔东西、与人吵架等显现,这也是初中男生敌意明显的表现。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女生要好于男生,女生性格相比男生温顺,与同学交往比较容易,在学习中也非常愿意帮助同学。人际交往心理指标受家长影响较大,家长在学生青春期心理发展阶段要重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从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关系角度认真给孩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以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性别对妄想、强迫、抑郁、焦虑、恐怖5项心理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

2.2 在身体运动水平不同的条件下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指标检验分析

学生自身的运动水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明显。通过表2显示,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指标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妄想、敌意和恐怖3项指标没有统计性差异。运动水平高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等级较高。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有自身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受遗传、家庭、运动习惯等多因素影响。身体素质对强迫心理有明显影响,运动等级低的同学对学习和做事情会感到完成难度较大,缺乏足够的信心,不能集中精力完成任务;相反,运动等级高的学生强迫心理明显好于身体素质差的同学。教师和家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能忽略身体素质的提升,身体是成长的基础,锻炼是增强身体素質的途径,很多家长不喜欢孩子锻炼身体,甚至在作业多的情况下禁止孩子去锻炼身体,导致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运动等级高低学生在抑郁和焦虑心理指标中明显好于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学生的抑郁和焦虑往往是生活和学习环境造成的,身体素质好的同学抵抗抑郁心理问题的能力较强,而这部分同学往往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体育锻炼对心理抑郁和焦虑有很好的调节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可以缓解学习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的抑郁和焦虑一般是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造成的。存在抑郁和焦虑的学生会紧张、害怕、心神不宁,过分担忧、缺乏信心等,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暂时忘却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放松神经,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作为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作为学校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条件,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教师和家长如果能一起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2.3 在体育行为态度不同条件下高中生心理健康因子变化特点分析

体育锻炼态度是学生对自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一种认可度,它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关系学生能否养成终生体育的关键因素。当一个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时,其锻炼效果将会把身体和心理更好地融合。当学生真正喜欢体育活动并能从中得到乐趣时,才能让体育锻炼得以长久。从表3可以看出,体育态度好的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心理参数中要好于体育态度差的同学,P值分别为0.44、0.28、0.46、0.23,均小于0.05,体育态度对心理健康指数的影响和身体运动能力对其影响特点相似,体育态度良好的学生其身体较好,健身锻炼的积极性也很高。适度的体育锻炼在缓解学生抑郁、焦虑和恐怖情绪方面有很好的作用。体育锻炼过程中能积极消除学生的孤独情绪,放松心情,通过相互合作降低学生的敌对心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敌意心理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优于女生;高一、高二学生在强迫症、敌意、心理指标中有显著性差异,高二、高三差异没有统计性差异,高一与高三学生差异性指标较多,躯体化、强迫、抑郁、敌意、恐怖心理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身体运动水平和体育锻炼的态度对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指标有显著性影响。

3.2 建议

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要根据高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设立专门的部门,实施符合现代高中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家长要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构建良好的家庭健身氛围,让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高三是学生心理问题最突出的时期,老师和家长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合理引导,科学教育,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安晓玲.社会认同视角下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4):82-84.

[2] 柴莉颖.大学生自我分化与家庭功能、社交焦虑的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车国燕.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6(1):130.

[4] 陈红玉.社会认同视角下公安院校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4):85-87.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