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海岛居民垃圾分类行为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洞头区鹿西海岛为例

2019-11-27黄思琦傅慧敏李泽麒项歆惠汪玲玲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11期
关键词:西乡岛民海岛

黄思琦,傅慧敏,李泽麒,项歆惠,周 洁,汪玲玲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目前,关于垃圾分类处理方式、模式、服务供给以及居民意识程度的调查有一定文献资料,但是对于海岛农村特殊环境下的居民垃圾分类认知研究文献相对较少,而居民的认识程度是垃圾分类制度在海岛这种特殊环境下顺利施行的关键。因此,本研究基于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鹿西乡常住居民的实地调研,采用计量统计学方法调查农村居民垃圾分类的认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力求提出促进海岛垃圾分类实施的对策,引导海岛居民提高垃圾分类认知,自觉维护海岛生态环境[1]。

1 调研概况

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本次调研选择温州市洞头区鹿西乡的鹿西村、口筐村、昌鱼礁村、东臼村为调研地点,四个村是鹿西乡6个行政村中的大村,亦是以渔业捕捞业为生人数最多的村庄,其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现状是鹿西乡的缩影,同时这四个村庄居住人口分布比较集中,所面临的生活垃圾问题相对严重,故对这四个村的调查具有直接现实意义且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1.2 调研思路

本研究通过调查鹿西乡当地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规划和鹿西乡环境现状,特别是垃圾分类这一政策实施情况,初步了解鹿西乡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设情况。而后,课题组成员对鹿西乡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一些当地居民和相关乡政府工作人员就当地垃圾分类情况、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等进行访谈,调研海岛当地农村居民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和垃圾分类行为,问卷预调查发现,海岛居民认为旅游业等因素也对鹿西的垃圾分类造成重要影响[2]。因此,课题组根据预调研的反馈结果对问卷做出了修订,进行正式调研。

1.3 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采用简单调查抽样的方式,对上述4个村庄的所有村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由调查员走访样本村,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辅以居民垃圾分类访谈,以深入了解海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态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本次共发放问卷512份,回收500份,回收率97.65%。采用EXCEL录入数据,对问卷进行编码,并用SPSS20.0对有效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2 海岛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据调研,鹿西乡的常住人口较少,且在少数的居住人口中46岁以上人口占比高达45.6%,而60岁以上的人口高达13.2%。国际上通常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因此,鹿西乡目前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而老龄化现状也导致鹿西乡就业率低下,其无业人口占比30%,除去老年群体以及学生群体,还有将近5%的人口处于无业状态,结合调研所得,岛上就业形式单一,且大多数人无法就业的原因是海岛上没有工厂,就业机会极少,导致无收入且收入偏低的人口占比高达60.8%。鹿西乡属于离岛,信息闭塞,居民大多为常住居民,在调查对象中,几乎常年居住在岛上的居民占比高达72.2%,由于教育资源缺乏,岛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2.2 海岛居民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2.2.1 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情况

调查发现,45%左右的海岛农村居民对垃圾分类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而十分了解垃圾分类的只有9.2%。鹿西乡岛民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鹿西乡远离温州市区,岛民大多以捕鱼维持生计,岛上教育资源缺乏,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没有考虑到未来的海岛发展方向;二是政府缺乏有力度的宣传教育,居民难以得知大城市垃圾分类的实施状况,这让本身信息闭塞的离岛实行垃圾分类难上加难。

2.2.2 居民对垃圾分类信息的获取渠道

据调查,有20.6%的海岛农村居民表示通过宣传栏了解垃圾分类信息,这说明当地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做了宣传,且取得一定的效果。36.6%的居民通过网络媒体渠道了解垃圾分类信息,说明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深入千家万户,并在宣传垃圾分类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10.4%的居民通过口口相传的渠道获得垃圾分类信息。也有21.8%的居民表示未从生活中接收到任何垃圾分类信息,但垃圾分类的标语在鹿西乡作为宣传方式正在推广,这可以反映出居民对于新信息接收的积极性还有提升空间。

2.2.3 海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度

据调查,大多数海岛居民对垃圾分类政策持支持态度,共412名(82.4%)表示支持垃圾分类。据分析可得,有近1/8的海岛居民对垃圾分类不支持或无所谓,从侧面说明鹿西岛需要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3 海岛居民垃圾分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分析影响海岛居民垃圾分类认知和行为的因素,结合问卷数据,课题组对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如表1所示。

3.1 模型拟合情况

经模型拟合情况分析后发现,模型R2=0.154,说明年龄、受教育程度、了解渠道等九个因素对岛民垃圾分类支持度的影响率为15.4%。而在对模型进行F检验时发现模型通过F检验(F=9.879,P<0.05),即上述九个影响因素中至少有一项影响了岛民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度。另外,针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模型中VIF值均小于5,意味着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并且D-W值在数字2附近,说明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样本数据之间并没有关联性,模型较好,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有参考价值。

3.2 显著性的影响因素

3.2.1 垃圾分类了解度

根据上述相关的线性回归分析可知,P<0.01,垃圾分类的了解度对居民垃圾分类的支持度有显著影响且程度大,呈正相关。居民对垃圾分类制度越了解,越明白实行垃圾分类会给城建带来的好处,就会越支持政府推行垃圾分类政策。

表1 线性回归结果分析

3.2.2 了解渠道

根据上述相关分析可知,P=0.016,且P<0.05,了解渠道对垃圾分类支持度有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相对显著,呈正相关。可从不同的了解渠道进一步分析,通过哪种渠道了解到垃圾分类政策对垃圾分类支持度更高。从政府宣传与新闻上了解到的垃圾分类政策,与口口相传了解到的垃圾分类信息对垃圾分类支持度的影响较显著。

3.3 影响程度分析

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值大小和其对垃圾分类支持性的影响程度可得,上述各影响因素对居民垃圾分类支持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分别是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度>垃圾分类了解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奖罚措施>垃圾分类的习惯>垃圾分类耗时>受教育程度>年龄>分类方法的了解度,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居民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度,其次是垃圾分类了解渠道、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的奖惩举措等,而居民对垃圾分类方法的了解度、年龄、受教育程度、垃圾分类耗时、垃圾分类习惯等因素对居民垃圾分类支持度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4 对策建议

4.1 从旅游业切入,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鹿西乡的居民对于海岛环境的关注度不高且认知不足,但是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大多持支持态度,据此政府可将旅游业作为切入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带动岛民的主观能动性,让岛民意识到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让保护环境成为全民性行为,为垃圾分类的普及打好基础[3]。

4.2 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可将理论知识转为实践,对岛上文化程度较低、不识字的老年人,政府可尝试用通俗易懂的温州话视频教学,并组织线下活动;而对学生等群体,可开展“每天一分类”的教学活动。另外,可采用“以新带老”的方式,将教育建设致力于青年人将更具可行性,以青年人对垃圾分类的坚持来影响家家户户,让垃圾分类政策落到实处。

4.3 建立奖励机制,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否健全也会影响垃圾分类主体的选择,健全的基础设施是建设生态文明岛屿的前期准备。政府可将垃圾分类与海岛生活习惯结合,制定更加精确的垃圾分类标准,并提供相应的垃圾桶。政府还可以根据垃圾分类标准完善垃圾回收站和垃圾车的构造及回收方式。另外,建议政府每隔一段距离摆放一个垃圾桶,防止居民或游客因找不到垃圾桶而随手乱扔垃圾。

4.4 对不同年龄人群制定不同的知识普及方案

鹿西乡老龄化严重,针对老年群体,政府可以组织宣讲入户的活动,用当地方言向这一群体进行宣传教育。针对青年群体,建议就职单位进行每日宣讲,并在单位内落实垃圾分类。针对学生群体,可以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以此影响家人的行为。针对中年群体,可以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将所有垃圾进行分类,并学生群体来带动其掌握垃圾分类方面的知识。

猜你喜欢

西乡岛民海岛
海岛居民生活环境满意度及迁居意愿研究
——以辽宁省长海县为例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在海岛度假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西乡女子
论新课程对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体育课的影响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
糊涂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