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2019-11-27于靓张勇

文学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院校文学高职

于靓 张勇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各个高职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国家一直提倡培养德才兼备的全方位高素质人才,但由于行业竞争压力大、相关学科就业形式严峻、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等原因,导致高等院校一直重视学生职业性的教育,即重视专业学科、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弱于对学生进行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教育。文学教育之重要,对学生人格情怀的塑造、品德意志的打造、文化情怀的沉淀、创造精神的激发、真善美丑的辨识等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互联网泛媒体的兴起,更增加了其文学教育之难,学生群体是互联网最忠实、最庞大的群体之一,容易被灌输各种错误的消极的不正常的思想,例如影视综艺娱乐化的轰炸、“网络文学”的兴起、“意见领袖”对经典文学的质疑、历史名人的另类解读,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审美都会有误导。如何突破泛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困境,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应对,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命题。

一.泛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文学教育的困境有哪些

1.1 多元文化的冲击冲散了校园传统文学氛围

互联网经济激发的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效果,是以刺激眼球为出发点,迅速抓住受众的心理认知而获得关注,所以以视听图文为特色的泛媒体资讯讲究的是快准狠的博取关注,这样寻求娱乐化、追求消费主义就成了泛媒体宣传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往往是通过图片、视频为主的直观效应体现出来的。大众传媒的发展速度之快,对高校本来就微弱的传统文学氛围带来了致命的冲击,让学生之间本可交流互动的传统文学课题,被互联网的信息浪潮一下子就吹散了。

1.2 泛媒体网络文学的冲击减少了学生对文学经典的关注

在高等院校文学教育的专业课程很少,文学教育实行了“行法于课内,适宜于课外”方法,而课外阅读是文学教育的主战场。现在由于网络文学直白、简单、容易在学生之间流传而大大满足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学生就很难接受传统文学中对美好生活的描述,对故事人物的微微诉说,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文学书籍,自然就会觉得文学无足轻重了[1]。

1.3 网络流行元素阻碍了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

网络语言是网络流行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语言正误的鉴别能力和语言优劣的鉴赏能力都会有严重的误导。网络语言同时阻碍了学生阅读经典文学的流畅性,增加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畏难的情绪。同时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的时候容易产生文字歧义,无法完全体会作品中文字所表达的精准的意味。

1.4 文学教育内容的偏差让学生体会不到文学带来的人文思想

大众传媒时代讲究吸引眼球的传播方式,也影响了老师的文学教育内容,很多文学传播课程不再是以经典文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是将新闻性的文学事件作为了学习的焦点;对于文学的解读以及引申也由于网络“意见领袖”的思想冲击,给一些老师带来了误导,寻求的不再是人文关怀,而是通俗化和娱乐化的解读。比如抛开文学作品而去主讲作家的身世故事,只分析文学作品存在的消极的精神属性而不强调积极健康的精神属性等等。尤其在高职院校,文学老师的师资队伍文化水平有限,思想认识不足,容易发生这项的教学现象。

1.5 文学教育技术手段的落后不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中,老师在文学教育中,往往是单调的一言堂,这样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老师单调的只通过自己的讲义来讲解文学作品,不利用互联网媒体海量资料,对文学作品进行散发性的开拓,学生没有文学作品的时代代入感,就无法了解文学作品历史背景里面的深刻内涵,也不能理解作家所要传达的思想精髓。学生局限在书本,流于表面,照本宣科,在课堂时间里面,也只能肤浅的理解一点点皮毛,不能达到人文思想的升华。

二.泛媒体时代如何改进高职院校的文学教育

2.1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老师过硬的文学素养引导学生

队伍要靠车头带,而老师就是学生课堂学习的火车头,老师的文学功底如何,在文学课堂上的引导带动效果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要加强老师的专业培训,首先在技术层面,要让老师掌握教学新技术和新技能。例如利用视频和图片处理技术来提高教学PPT的观赏性和可读性,通过视听感觉来提升学生学习关注度;利用网络视频实现互联网在线授课,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同步学习老师的教学内容,这样就可以反复学习,增加学生的文学教育时间[1]。

其次在课堂讲授中,老师也要结合时代特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在生活、学习、恋爱、心理等方面的需求,着重讲解学生容易受到误导和产生歧义的人生命题,例如婚姻问题、是非问题、美丑问题、生死命题、社会命题等,以审美化的方式带动学生的情操修养,在精神层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集合文学作品的审美,带动学生面向积极乐观的人生生活。

2.2 学校要与老师一道加强文学教育建设,培育全校共参共享的文化氛围

学校要加强文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利用学生社团,让学生群体性行动,定期组织文化沙龙,开展文学讨论活动,分派文学思考任务,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工具探索文学的广博,了解文学背后的历史、文化、科学内涵。学校也可以利用学生会、文学社等团体,定期开展诗歌朗诵大赛活动、诗词创作活动,将互联网上流行的文学思潮带入学校,并充分利用学校官方网站、官方论坛、学校官方微博等互联网媒介,进行跟踪报道、成果展示、活动现场视频录播等传播形式,让文学走进学生身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校要充分利用大学公共讲坛这个平台,运作文化学者访校活动,设置文学专题讲座,百家争鸣可以让学生博览众长。

学校还要充分结合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思想的时代特征,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兴起的“国学热”、“诗词热”、“经典文学热”等充分利用文学经典造势而起的热点。例如利用学校广播、食堂电视、校园专栏等文化宣传媒体,积极传播诸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华诗词大赛”、“经典永流传”等优秀文化传播节目,利用节目精彩的内容,优秀的正能量人物,如主持人董卿、诗词达人等,激发学生向优秀人才的学习看齐意识。

学校还可以借鉴互联网时兴的活动,在学生返校或者离开校园的时候,举行以“爱国爱校”为主题的歌唱表演,就如中央电视台在2019年春节期间于北上广深各大城市交通枢纽举行的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快闪活动类似,这种新鲜时尚的活动,是互联网思潮于文化教育活生生的融合,让学生容易产生共鸣,也可以在互联网上产生正能量的传播。

2.3 老师要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文学教育多样化

高职院校与老师一起配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文学教育方式,增加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一人独白的教学模式,要充分于学生在文学教育内容上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采取问答、集中讨论、精彩片段朗诵、分角色扮演来设置文学情景、作品观点正反辩论比赛等方式进行,让课堂由老师一个人的独舞变成学生自我发挥的群体性高潮,调动其思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辩论能力等,提升其综合素质。这种多样化的模式,既能让课堂生动活波,也能让师生关系融洽和谐[2]。

老师也要结合时下流行的文学热点与学生关注焦点,让文学教育紧跟学生兴趣点,比如:

女生对张爱玲的言情小说、男生对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有共同的喜好,那么老师可以结合其作品,融入到文学教育中进行适当的解读,让学生因老师的教育内容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2.4 老师要利用新媒体教学,紧跟互联网潮流符合学生需要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给当前高职院校文学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冲击,但是老师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有利因素,辅助教学,例如运用老师可以开通个人微博、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关注,将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点整理成文,定期发布,通过学生在新媒体上的互动评论,从而了解学生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也能第一时间在互联网进行疑难迷惑问题的解答。这种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为一体的互联网师生互动模式,这种移动学习、随时学习的平台,集海量互联网教学信息,延伸阅读范围,拓展主题思想,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也利用了学生善于利用互联网工具的特点,与时俱进,寓学于乐[3]。

三.结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泛媒体时代的文学教育地位已经日趋微弱,对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减小,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加重文学教育在学生大学的考核力度,并用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激发老师的教学热情;其次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让文学教育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学生既看到文学教育的思想内涵,又能感受到其与时代同行的创新。

猜你喜欢

院校文学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们需要文学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