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偏向性开放政策对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的影响

2019-11-26郭悦

市场周刊 2019年10期

郭悦

摘要:政策效果的评估很难消除内生性的影响,本文利用200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准则这一政策,采用倍差法评估该开放政策的颁布对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此次开放政策的颁布显著促进了服务业结构的升级;但由于政策的偏向性,政策效果加深了服务业内部行业的分化。不利于服务业结构优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制定长期合理均衡有效的服务业开放政策,重视社会性公共服务业的开发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更加合理。

关键词:偏向性开放政策;服务业结构;经济性服务业;社会性公共服务业;倍差法

中图分类号:F719+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0-0055-02

一、引言

2019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1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有目共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人“新常态”,中央提出全面开放的战略布局,促使我国产业由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向着高端攀升。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服务业的发展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愈发显著(陈明和魏作磊,2016;李眺,2016;张颖熙,夏杰长,2013)。在我国开放的过程中,开放政策的重心主要放在制造业领域,服务业开放滞后,并且开放行业与开放进程都有较大差异,这种偏向性的开放政策阻碍我国经济向着服务经济转型。扩大服务业开放是否能够促进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本文重点研究在服务业偏向性开放政策的影响下。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升级与优化。

二、文献综述

(一)总体服务市场开放对服务业结构的影响

总体服务市场开放影响服务业结构变迁的国外文献主要集中研究其中的传递机制。Konan and Maskus(2006)对美国服务业的研究发现。服务市场不断开放加剧了服务业各部门的市场竞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部门在开放条件下获得更大的技术进步进而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开始主导服务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转化。国内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进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提升和技术进步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显著的国外R&D溢出效应(唐保庆,陈志和,杨继军,2011)。张颖熙和夏杰长(2013)在测算区域市场开放度后,研究发现区域间服务业开放程度不平衡,长期内。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区际开放从而推动服务业增长。大多文献都以服务业总体开放为研究对象。较少研究细分行业视角下不同开放政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二)服务市场偏向性开放对服务业内部结构分化的影响

以制造业高度开放和服务业开放不足为特征的偏向性开放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新热点,从服务市场偏向性开放视角研究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的文献近年来刚刚出现,而且主要由公共服务市场开放不足导致公共服务业增长缓慢这一研究领域演化而来。Georgopoulos and Karamanis(2012)的实证研究表明,服务市场偏向性开放对社会性公共服务业发展产生了阻碍,对服务业内部结构变动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运用产业结构动态关联模型的研究认为,偏向性开放不仅会导致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分化,而且社会性公共服务业开放度的提高可以推动自身由社会性向经济性方向转变,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失衡由此得到缓解(schiff,2016)。

(三)文献述评

现有文献研究成果丰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现有文献大多聚焦于总体服务业或者单独类别服务业的发展,较少研究经济性服务业与社会性公共服务业的结构分化现象。尤其极少关注社会性公共服务业发展滞后对服务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同时,现有文献大多从整体服务业开放的视角开展研究。然而制造业高度开放和服务业开放不足并存的偏向性开放是当前中国市场开放格局的重要特征,从服务市场偏向性开放的视角研究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问题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力图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结合我国服务业偏向性开放政策的现实,实证研究细分服务业开放进程差异对于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效应,进而为推动我国的全面开放、促进服务业内部的均衡发展和结构优化提供启示和政策建议。

三、模型方法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

本文研究目的是考察细分行业偏向性开放政策即开放进程差异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将较早开放、开放程度较高的经济性服务行业视为处理组,将开放滞后、开放程度较低的社会性公共服务行业视为对照组。以行业产出增加值的对数值ln(yit)为被解释变量,倍差法具体估计方程设定如下:

其中duit=l表示行业i较早开放,开放程度较高,duit=0则表示行业i为对照组。dt={O,1}为时期虚拟变量,其中

dit=O则表示开放政策实施的前一时期,dit=l则表示开放政策落实的后一时期。εit为估计扰动项,且有E(εit)=O。交互项duitxdtit的估计系数即β3度量了偏向性开放政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真实影响。β1反映了处理组行业产出增长相对于对照组行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差异;β2反映了在《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准则颁布落实前后。除去开放政策之外的其他不随时间变化的因素对处理组行业产出增长的影响。除去开放政策的影响,服务业行业产出增加还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行业从业人数、行业固定投资等。变量labor是行业劳动力投入的指標,是以各行业年底就业人数来度量,lnlabor表示取其自然对数,来消除数值过大单位不一致可能引起的异方差和标准差过大的影响。变量invest是衡量行业资本投资规模的指标,是以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度量。同时,该变量也一定程度上刻画行业外商投资规模。lninvest表示取其自然对数。来消除数值过大单位不一致可能引起的异方差和标准差过大的影响。考虑到产出的变化往往存在内生性,因此,将滞后一期产出增加值的对数layit-1加入模型中消除内生性影响。

(二)指标测度和数据说明

核心解释变量为duaxdtit前文模型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另外,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详细说明如下:

1.被解释变量

以“服务业分行业产出增加值”表示服务业行业结构升级水平。

2.控制变量

服务业劳动力投人labor。采用“服务业分行业从业人员数”表示该服务业行业劳动力投入。

服务业投资invest。采用“服务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服务业领域的资本投资。

样本为2004-2010年14个服务业行业①的面板数据。其中,有关服务业行业增加值、投资、就业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2004-2010年服务业就业数据来自《中国第三产业统计资料汇编》,非农业人口、总人口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倍差法估计的一个主要问题估计残差可能存在序列自相关,从而导致估计参数标准误的低估(Bertrand et al2004),即可能高估扩大开放政策立法作用的统计显著性。为了克服残差自相关带来的估计偏误。我们以各行业产出水平对标准误进行稳健性修正。

政策实施效果的滞后往往会影响人们对政策作用的客观评估。很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较长一段时期才能显露出作用。为了反映开放政策的滞后效果,我们重新将期末年份定义为该项准则颁布后的第二个年份即2007年。考察2009年作为期末的产出增加值变化。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开放政策的时间滞后作用。表1报告了回归结果。倍差法OLS估计及PCSE估计的结果表明,核心估计量duit×dtit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准则颁布后显著提高服务业行业的产出,平均而言。开放政策的净影响提升服务业各行业产出增加1.4个百分点。上述结果意味着政策效果在正式实施两年后逐渐显现。扩大开放政策对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显著影响,更多的外商涌入带来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理念。行业中各企业在双创及开放政策的影响下不断提升竞争力,最终实现产出增加和产业升级的双赢。这也与许多学者研究结论相一致。在影响服务业产出增加的其他控制变量方面,我们发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扩大都有利于行业产出的增加,这与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较多的行业从业人员。意味着行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丰厚。对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行业的产出增加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引擎。扩大投资规模能有效地吸引社会资源,提高行业产出,促进产业升级。

五、结论和政策含义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2007年具有偏向性开放的政策对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不断深化不断加深。我国正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来助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表明,服务业开放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等效应推动我国服务业结构升级,在本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中,开放政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是正向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应注重不断扩大开放广度和深度。增强高附加值和高技术水平服务业的发展和引进,通过技术溢出和渠道,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本文的研究也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相比于制造业。服务业开放的整体水平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附加值低,通过扩大開放,吸引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服务业外商的投资。技术溢出和学习效应可以促进国内服务业结构升级;此外。由于政策效果的迟滞性,在制定开放政策时要立足长远。不能局限于短期利益,结合服务业各行业的特性,充分考虑行业投资规模、从业人员人数以及政府产业政策的引导等因素,形成较长时期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