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设置探究

2019-11-26汤营茂缪清清曾令兴钱庆荣陈庆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化学品危险课程

汤营茂, 缪清清, 曾令兴, 钱庆荣, 陈庆华

(1.福建师范大学 资产管理处,福州 350117;2.福建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 350007;3.福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州 350011)

0 引 言

危险化学品在化工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为人类创造了巨额财富,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但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若违背自然科学和大自然规律,疏于管理,容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1-2]。

近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4月,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二甲苯装置发生重大爆炸安全事故,造成6人受伤,13名周边群众留院观察,直接经济损失9 457万元。2015年8月,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特重大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事故,事故造成165人遇难,8人失踪,798人受伤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68.66亿元,血的教训极为惨痛,造成恶劣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据调查,2011~2015年间,我国由于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导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比例最高,主要是因为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才匮乏[3]。虽然高校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尝试,但进展并不顺理,只有少数高校设置化工安全类课程,鲜有高校单独开设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增设专业性强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培养国家迫切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方向人才,从根源上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体系。

1 课程内容

国内危险化学品涉及单位通常聘用化学、环境、生物或大安全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并不扎实,往往难于胜任实际工作。因此,高校应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纳入化学、环境、生态、生物等专业必修课程中,设置课程考核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技能的培训。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知识面较为广泛,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课程主要内容应分为绪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等[4-5](见图1)。

图1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体系结构

1.1 绪论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开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绪论部分尤为重要,主要包含的内容。①意义和必要性。从危险化学品的发展史、社会活动与危险化学品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进行概述。②法律和法规。法律和法规是唯一能约束人们合法合规管理危险化学品的有效手段,早在1990年6月,国际劳工组织讨论通过了《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旨在保护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制建设,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管理方针,并逐步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体系,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的法律体系主要由现行危险化学品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构成,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和《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等。此外,危险化学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也是学习的重点,如《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自反应物质包装规范》(GB 27834-2011)、《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和《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要求》(GB 30077-2013)等。③管理范围。主要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等过程。④安全和风险原理。包括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安全评价体系、管理方法、安全与危险的关系和事故因果机理等内容[6]。

1.2 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1)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危险化学品的定义、分类、特性、危害、标志和标签[7],使学生熟练掌握危险化学品的基本特性,为科学、规范管理危险化学品提供理论依据。基础知识内容宽泛,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记忆,务必深究本质和原理,切忌死记硬背。

(2) 专业知识。危险化学品种类繁杂、生产工艺多样、涉及行业面广、危险程度各异,生产和经营是安全事故的多发环节,也是培养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课程内容应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安全技术、典型化学反应基本安全技术、化工基本操作安全技术、化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技术、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检查、化工生产职业危害预防与管理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要求等[8]。

运输是大量危险化学品集中、位置移动较为频繁且涉及管理单位众多,事故发生概率较高,教师应侧重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管理技术知识的传授。储存环节不仅要求实际操作人员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而且在实际管理中实施严格有效的监管措施[9]。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学员不仅需要掌握危险化学品特性和使用注意事项,且应加强安全防护措施。作为终端环节,既要重点讲解危险化学品废弃物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注重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知识的输送和学员创新潜力的开发。

1.3 心理素质和实践技能

(1) 心理素质。大部分安全管理人才培养往往只注重业务技能的提升,常常忽略心理素质在实际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人作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主体,其心理活动规律对事故发生的防范影响巨大,在复杂多变的状况下,要求管理者头脑清醒、情感控制能力强、毅力好,能够快速做出精准判断,有效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和处置突发应急事故。因此,有必要学习安全心理学、自然辩证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升事物感知、现场应变、高度集中、压力承受和情绪控制能力,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10-11]。

(2) 实践技能。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理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本质、规律和原理,将所学知识熟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应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创新实验课程,主要内容如下:①开设常规危险化学品规范操作实验,强化学员基本操作技能。②定期邀请安监、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12]。③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委派学生至企业实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学生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安全管理技术服务。

2 教学模式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是建设强大的师资队伍,教育部应成立危险化学品教师培训委员会,整合国内外优秀专家资源,集中举办全国教师培训班,定期组织教师调研危险化学品企业,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为全国危险化学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师资保障。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内容往往枯燥无味,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本课程的教学,可以采用专家讲座、视频动漫教学、案例教学和计算机现场仿真模拟教学“四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模式。①邀请同行业专家开设前沿讲座,使学生初步了解相关行业发展现状。②采用flash小视频和动态漫画展示原理、流程和过程等,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③突出案例教学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促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深入理解。④发挥计算机现场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等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使学生犹如亲临现场,提升实际工作能力,为未来社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3-15]。

3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传统单一片面的应试考核容易造成高分低能、千人一面的不良现象,危险化学安全管理课程考核应综合课堂表现、笔试测试、实践技能和企业实习设计进行多元化考核,既要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注重测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才培养质量[16]。

4 结 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相互关联、辩证统一,授课过程中应保证内容的系统性,切不可封闭孤立学习。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开设初期必然会遇到诸多阻碍,需要教育部门、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探索、协同创新,逐步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开创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新局面。

猜你喜欢

化学品危险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喝水也会有危险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