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语文,朗读先行

2019-11-26陈玉红

读与写 2019年2期
关键词:读书教材语文

陈玉红

(广东省罗定市罗城中心小学 广东 罗定 527200)

“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不会读书……”于永正老师忧心忡忡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他的话虽然有些过激,但不无道理:不少学生读书多年,最终仍“张口不会说话,动笔不会写作”这些年,课程改革让语文数学呈现生一片勃勃生机,语文课堂热闹非凡,教学手段推陈出新,“引探数学”,“快乐、高效“……超量的资料补充,过多媒体演示,频繁小组活动,教学手段多化,但一一少了些语文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此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阅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新的语文教材重大改动之一在于强化读,明确地增加了背诵的数量。此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活动中有着不容小视的地位。蒋仲人先生说“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作诗也能吟”和“三分文章七分读”这些话流传至今,不难看出古人对读的重视,那么朗读究竟有什么效果呢?

1.朗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明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很流畅,增强语感。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组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文字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秋天的雨,是把钥匙。”让学生先读两遍,体会作者把”秋天的雨“比作/“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它带/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轮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又如教学《桂林山水》,通过朗读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静、清、绿的水,桂林奇,秀、险的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认识到用这种句式表情达意的妙处,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散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打发自己的感情,多训练语感,从而发展语言,正如叶老说,“多读作品,必格能驾驭文字”。

2.朗读能帮助学生升华情感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括动和情感活动。在话文教材中,还有为数不多的诗歌,時歌的语富于节奏感、音乐美,持的内容,诗人的情感是通过充满节奏感和音乐感的语表现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吟诵才能体现出来。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步学会欣赏诗歌鉴诗敗,培养学生发美的情操,在数学古诗《望天门山》时,先让学生画出诗的节奏,“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边读边想象天门山的气勢雄伟、为祖国有大好间山的自豪感油然而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让学生把周恩来铿锵有力的回答“为中华之起而读书”时,我引导学生一字一句的读,为年少的周恩来有远大理想喝彩,更坚定了学生要向周恩来学习的决心,从小立下志向努力读书,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从朗读中,体验到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读出了对小金花深深的回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

3.读能增强记忆力为

自古以来,无论是学本国语文还是外国语言,我们中国人都大量采用朗读这个办法,日本有位心理学家,叫高木重朗,他曾说过:“一般来说,明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直来,这是因为读会给大脑以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学习李阳“狂语”每天大声朗读英语45分钟、一个月后,朗读者的英语口语脱验换骨。我在教学中,教材中有些文质优美的文意要求小学生背通,有几个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总也背不出,放学后我就叫他们留下来背,每次到这个时候,他们当中有几个就站在我办公室大声地读,也真奇,没几分钟他们就能背下来,而另外几个喜欢在心里读的学生却迟迟背不出来。在每个《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教学中,我发现有几个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就能把要背诵的内容正确流利地背出来,是因为他们大声朗读,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要背的内容就“小菜一碟”。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

4.朗读能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佳作

像朱自清、冰心等人的作品,多读多吟,真能陶治人的生活情趣,提高人的修养品味。《小桥流水人家》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駅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这么诗情画意的文章怎么可能不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美呢?我们千万不要在朗读上吝啬时间。因为随着朗读的不断进行,学生对美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并不由自主地往形式美以外的范畴渗透。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茅塞顿开的时候也就到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让学生体会“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体会“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所以,我们要用大量时间让学生无拘无東地读书,进行感受的量的积累,因为鉴赏力的获得往往表现为一种顿悟,是量的积累的必然结果,是不需要也不可能安排时间的。当学生对文章的意蕴有了理性的把握后,再回头去朗读,会对形式美产生更深刻的认识。

总之,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狠抓朗读教学。学好语文,朗读先行。当孩子们学会了朗读,喜欢上朗读时课堂上便会不时地奏起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那时,语文课将成为孩子们的向往,成为师生共同奏响音乐、施展才华的舞台。

猜你喜欢

读书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