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制度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构建

2019-11-26

大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生涯职业生涯

薛 莲

2017年浙江、上海高考综合改革首轮试点成功落地,后续将有更多省份启动新高考改革。高考综合改革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爱好并结合高校招生要求选择考试科目和升学通道。从“一省一市”试点情况看,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展现,在试点试验过程中,制度的运作并不理想。学生作为制度运行的重要主体和最终受益者却未发挥其主体地位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分析其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而引致的各种结果。因此,在新高考制度下,研究和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迫在眉睫。构建这样一个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最大的制度关照,从国家、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各个层面全方位综合考量如何让制度有效运行,发挥其最大效益。

一、国家层面

(一) 创新并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建立并完善教师有序交流长效机制,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均衡发展。组织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专家学者与制度设计者,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事业中存在的制度缺失与偏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在保证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具体制度体系与构架。努力推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构工作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相衔接,使学生学术生涯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标相契合。

(二)将职业规划融入学校现有的学科

职业规划概念要列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安排,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的认知,为日后多样化职业选择做充分的思想准备。针对不同学科的课程安排不同的职业规划项目,配合各个学科课程设计活动,并确定考核的评估指标。例如,在语文课程的教授中可以穿插介绍与语文学科相关的职业;在数学课程的教授中可以介绍会计、计量等方面的相关职业。将学校的具体学科与职业的相关联建立学术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联系的发展体系,让学生真正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非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要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己内部驱动的动机。

(三)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

以法律本身所具有的强制规范性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事业的运行提供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与法律基础。以法律规定来规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所涉及的各利益相关主体,规范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提供者(相关部门、学校、教师、市场提供主体)与制度享受者(学生、家长)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推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结构性供需匹配问题较为突出。据研究数据显示,相较于美日韩等国家,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专业教师中,中国只有25%是由专职教师承担,剩余大部分都是由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担任,我国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供给较为匮乏。专业性的生涯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重要保证,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专职教师培训计划,投入教师培训资金,建立依据绩效考核的教师薪资发放办法,鼓励教师从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提供充足且高质量的师资资源。

(五)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数据信息辅助系统

采集学生的兴趣学科与职业选择等信息,运用描述分析、因子分析、因果分析等统计技术手段,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数据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形成一套精准的价值判断系统。帮助学生加深对自我兴趣选择和优劣势学科及能力的认知,将个体与职业选择进行系统的匹配,为学生大学专业的选择和职业选择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借鉴价值。

二、学校层面

(一)明确定位

学校在制定生涯教育长远规划时要依据国家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方向,综合师生个人特点与学校现有资源状况,这要求学校管理层级的作用定位更加明确清晰,也有利于深入理解生涯教育与学校授课课程的联系。舒伯在其生涯彩虹理论中表明,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其追求的阶段性目标和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他认为人的一生要扮演 9 种角色,每种角色的特点及变化程度是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这些角色是我们对自我职业生涯和生命存在价值的判断选择不可或缺的基础。[1]因而,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措施手段是职业生涯规划运行的重要准则。

大学的各阶段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发展要有所侧重,要厘清各阶段培养的重心、完成的目标等。利用学校课程规划的必修课、选修课、课外实践活动等课程安排,结合学生会、学校社团、讲座等各种活动挖掘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所长。学校可借助生涯规划教育的平台,聘请有经验的职业规划工作从业者帮助学生确定学业发展的重难点、精力分配和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规划的课程传授与咨询服务。

(二)创新课程

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形成课程顶层设计,引导课程建设。不断开发内容形式更加丰富的课程,以适应学生多样化选择的课程需求。结合慕课的教学方式,开设多元化的生涯教育课程,启蒙学生在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中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可在具体实施时引入硬性的指标指数,例如选修学分的设定、专业必修课程学分的设定等,要结合学生在课程学习前的测试情况与生涯体系的指导咨询建议,从而让学生进行自主化的选择学习课程。[2]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融于日常的课程安排之中,还要融于整个学校所安排的课程之中,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时刻融入生涯教育。[3]例如,在日常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一些经典实例,阐述职业兴趣的挖掘培养和自主选择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此外还可以将生涯教育、生涯指导完全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打造生涯指导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的特色课程。

三、社会层面

(一) 完善生涯教育机构

建立生涯教育的专业指导机构,满足学生对生涯教育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改革公立机构对学生职业生涯事业管理的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资源中的自我调配作用。我们可以在校内开设咨询指导中心,给青少年的生涯发展教育进行指导,引导校内学生对生涯教育的适应。在生涯职业规划行业发展方面,要敏锐地洞察相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建立生涯教育规划行业研究中心,有目的性地采集信息资源,研究生涯规划事业的发展潜力与动向前景。为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体验在校的专业课程与生涯教育的相关性,让学生切实感受自我兴趣选择与学科课程及职业发展的相关性,可以联合校外一些企业,通过建立学科专业体验基地,融合大学各学科专业资源。同时这些体验课程都渗透了自我选择与职业生涯发展的思想,学生走进高校实地参观,参与生涯规划课题的学习与讨论交流研究,给学生以最为直观的体验去感受职业生涯教育对其个人发展的重大影响。联系企业并融合大学专业实践基地,建立行业体验实践基地,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专业实践,深入了解行业工作内容、需具备的能力,进而让学生的生涯规划更贴近实际,更进一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二) 统筹分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资源与教育信息在不同地区的表现效果存在着差异性,我们有必要对提供教育资源的项目数量与提供教育资源的质量水平上进行全国各省市、各地区、各学校、各教育机构间的统筹,在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机构及社会三者之间协同发展。积极发挥各个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部门加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规划的信息宣传力度,教育机构收集整理学生所需的职业取向信息资料,企业单位整合社会各企业所需的人力资源信息,以促进学校、教育机构、企业单位三者间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教育资源丰富的较发达地区省份学校的先发展带动教育资源匮乏落后地区省份学校的发展。

(三)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选择能力

新高考改革方案带来的综合性多元选择,不仅是基于整个人的综合决策,也是基于整个教育改革的综合决策。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发挥社会各教育团体组织的效用,加大对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各项生涯教育改革的宣传工作。通过基层教育组织,组织学生职业生涯教师到各学校、社区等进行宣传演讲。唤醒高中生对自我生涯规划的意识,让他们对当前社会人才空缺与职业发展的走向有所了解,树立在充分认知自己和职业、教育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和世界、未来的关联,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喜欢学习某些科目。[4]其次,以社会组织机构为依托,在知识和技能上帮助高中生掌握基本的决策知识和规划能力,普及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选课、选科、选活动的依据和目的,认识到自己的决策风格,并在每次真实的选择中提高选择能力,形成自己的决策效能感、实际的成就感和认同感,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样,在日后面临发展和挑战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

四、家庭层面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需要学生家长适应教育改革,更需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职业生涯规划,转变陈旧观念,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还需不断深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注入生涯规划的思维观念,以孩子自身兴趣爱好和特点为出发点,结合孩子的学业发展规划目标,引导他们了解目前学科学习和未来生涯发展的关联。借鉴英国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事业的做法,重视家庭的教育作用,提供面向家长的职业生涯的制度解读,开设家长培训课程。例如引导家长让孩子接触新事物,接受新的知识教育,挖掘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和优质的学习环境,积极鼓励孩子探索与其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学生的家长可以对孩子介绍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相关内容,例如律师职业的家长可向孩子叙述律师行业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甚至一些行业的职业发展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家长都是身处其中,能对该行业做出较为客观和详细的评价。让拥有不同能力特质和性格特点的学生都能从不同学科和课程中发现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建立自信,在实践中获得创造力,为孩子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积极有利的实施环境。

五、学生层面

学生自己应该对职业生涯教育有基本的认知和了解,以积极的信念面对选择的不确定性,增强选择的自主性。生涯教育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体的,所以学生要对自我的成长经验进行综合地总结分析,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寻求老师、家长、社会组织的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社会等组织的学生职业教育活动。学生要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坚韧不拔地坚持奋斗,乐观开朗地面向未来。

学生要切实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决策是贯穿其一生的事业,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阶段性目标。要以锐利而坚定的眼光去看待自我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洞察社会职业发展的动向,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认同,又要能适应。认同自我兴趣取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构建,适应社会环境内外界各种因素的变化。同时,还要重视权衡各个人生阶段中自我角色的任务,以未来职业角色来对当前的职业选择进行规划设计,在动态平衡中做出适当的选择。

学生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下,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作为基础分数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对自我选择负责,树立健康的竞争意识,不断地强化自己,提升自我竞争力。纵观教育发展,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构建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事业,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变革发展观念,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注释:

[1]金阳子.舒伯职业生涯彩虹图及其含义[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25/23/4187851_129590822.shtml,2018-4-25.

[2]刘轶.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的生涯教育[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7, 406(12):130-131.

[3]樊丽芳,乔志宏.新高考改革倒逼高中强化生涯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 2017,(3):67-78.

[4]明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重要性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6:33-40.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生涯职业生涯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Kobe Bryant beats Michael Jordan’s career points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