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探析

2019-11-25武启鹏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27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国有企业

武启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9-001-03

摘 要 迈入新时代新时期,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新的要求。根据国家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指导意见,国有企业党建有了与企业文化创新共发展的新目标。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了国有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逻辑,对它们之间共同发展的方法提出了若干建议,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文化创新 共生效应

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新时期,所有人民和企业都万众一心朝着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不断前进,国有企业更是义不容辞。在这一历史新时期,国家也对国有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国家前一段时间发表的《关于在深化闷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国有企业在布局谋划自身利益的时候,也要注重党建和文化创新,而且这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意见》中明确指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态、新方向和新目标,同时也为国有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道路提供了宝贵指导。

一、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构建的逻辑关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构建的理论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国所有企业前进发展必不可少的指导思想,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所有制理论催生了中国国有企业的诞生。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基本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发展程度怎么样。”对于无产阶级来说,生产资料划归社会所共有是首要的经济主张。由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所以马克思主张建立自由劳动者联合体的社会所有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解决生产资料公有制可能带来的问题,还可能解决劳动人民共同参与管理可能引发的混乱等负面影响。马克思曾经说过:“共产党人生而为工人阶级的奋斗目标和利益作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象征着未来的运动方向和形象。”根据国家最高领导人指示,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一环,它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附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任何主义都不同,不能轻易改变科学社会主义在其中的地位。

由以上可以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首先,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石和中流砥柱,国有企业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不容改变和质疑;第二点,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依靠工人阶级的齐心协力,来完成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好国有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的和谐共存,彰显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和人民群众参与的主体性;最重要的一点,由于劳动被赋予了产品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双重价值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塑造史无前例的、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而且为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构建指明了目标导向。

(二)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构建的制度逻辑

站在企业外部秩序的角度来说,中国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体现中国特色。这樣做的原因有二:

第一点,虽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是资本主义,但是他们的企业制度也不尽相同,都是有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带着资本主义的弊端和局限性。

第二点,以私有制为基础建立的西方现代企业制度,它们追求的目标本质是资本利润最大化和个人利益最大化,这也是他们的逻辑终点。而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则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等先进思想上,以公有制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集体主义制度,我们是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奋斗目标。这两者从本质上的区别决定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框架内,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结合理论、管理、文化等各方面的创新。这些都离不开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的构建。

站在企业内部制度的角度来说,选择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把自身划入国家治理体系之内。这样做,有利于实现产权制度和组织制度、管理制度三者统一的系统建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前期阶段,国企改革过于强调产权问题和单方面的领导层激励,而在组织制度、管理制度的创新上重视不足,这就造成了企业党组织弱化和人民群众为主导的地位无法体现。众所周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位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制度支持。

(三)国企改革困境是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构建的现实逻辑

实际情况中,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往往会遇到比理论困境更多的现实问题。公有制是否可以和市场经济融合是理论层面有待解决的争议。这其中重点的关注点是少数的国企高管或既得利益者占据了企业收益甚至是资金的大部分红利,当然还有资产流失、收益从公益变为私有化、管理层腐败等问题。由于其完善的福利制度和岗位保障,从管理层到员工都对自身的饭碗有恃无恐,导致了国企改革一直存在低效论、垄断论、腐败论、国退民进论等争议。一些研究学者借机提出一些骇人耸听的言论,比如“公有制是这一切罪恶的根源”等等。从这些问题入手,站在实际的角度上,国企急需解决确立自身的经济市场主体地位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国企要如何为民谋福利,增强自身实力和公信力。这时候,如果放弃长期实践的经验,改变所有制,必定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让所有相关人员迷茫失去方向,同时也失去了改革的动力。要在当前的制度基础上,积极鼓励认命群众,发挥劳动创造力,抑制消极因素,优化技术、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资源配置。总的来说,就是国有企业要依靠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形成一个成熟。完备的理论实践系统,才能产生强大的源动力促使人们开拓创造。

二、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系统构建的实施策略

(一)顶层设计与基层设计相结合

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要有开阔的眼界,能够在大局上做好布局,同时在细节上丝毫不差。这就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对国企改革的要求,需要时刻注意的是与群众保持联系,发展目标和服务人群不能脱离群众。要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用实践反补理论。根据《宪法》规定,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因此,要时刻将群众利益牢记于心,不可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在保证公有制的前提下,再来探讨诸如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该由国家还是市场来决定的问题。解决这些新时期国企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所遇到的问题,就能够顺利地将顶层设计和基层设计结合,完成初步建设。

(二)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作为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我国许多的探索发展都要靠自己摸索,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国企改革也是如此。但即便艰难,国企改革也要长期稳定地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靠党和国家的先进思想理论来指导实践,就像毛主席说的“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国有企业党建和企业文化创新所要遵循的步骤亦是如此。在新的建设时期,我们要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理论创新,并且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去,将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相结合。但是创新的同事,原则和立场不能丢,必须根据党的领导,遵守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國的规矩,贯彻理论到实践中,发挥国有企业特有的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确保核心是企业党建,围绕企业党建完善惩恶除腐的体系建构,有效地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历史任务。这既是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坚决攻克的难题,也是企业决心的体现。做到这一点,可以大大地减少国企一直以来无谓的开销,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同时能够坚定全体员工改革向上的决心和信心,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保障全体企业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由政府所主导、监督的国企改革之所以屡屡受挫,就是因为国企一直以来都是单纯地由部分高管或精英所主导,没有做到绝对的民主和公正。而不作为的高管不配合改革甚至是阻扰改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保障广大员工的民主权利,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决策中去,是未来国企改革的一个方向。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来实现企业内外的体系建构。法治社会,无论走在哪里,都要有法律的保障,才能让一切计划和行动顺利实施。国有企业要积极参与相关法律法规或者企业规章制度的建立,推动这些基本保障,实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景象。同时,要做好法律法规、党建理论和企业管理、文化创新等理论的普及,做好员工的思想引导工作和理论教育。未来的市场竞争,不仅是实力和科技的碰撞,更是人才和思想的竞争,要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此引导下完成一系列的理论基础打造工作。通过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逐步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意志,形成合力,战胜困难。

三、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 新系统构建的运行途径

(一)从问题导向出发创新党管企业模式

国企改革难的症结所在,很大程度是是源于“变”与“不变”的冲突、“产权观”与“管理观”的争议。国企工作的稳定性,使得许多既得利益者心生懒散,懈怠改革。

在“变”与“不变”的冲突中,需要搞清楚什么是需要坚持的,什么是可以灵活变通的,国企才好执行,这是它们一切行动的原则立场和逻辑前提。依据法律规定,国有企业的地位是始终不可超越的;而目前我国是一党专政,国企同样也和其它类型的企业一样,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也不能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国企改革和发展是由工人阶级所领导和决定,不能撇开工人阶级独自单干,如果有试图想要有少数领导层决定国企改革的方法必然受到群众的质疑和批判。

再者,是“产权观”和“管理观”的争执。由于国企往往体系庞大,人员多而复杂,办事效率有所限制,因此“产权观”认为国企是低效的,需要明确产权的划分;而“管理观”的观点则是产权的重要性并不是改革的前提条件,国企改革可以从中独立出来,国企能够从现代管理学中汲取知识,运用其原理解决实际的效率和效益问题。实际上,根据中央巡视组的调查发现,国企的改革做的好,背后一定有企业党建的功劳。由此,我们可以明白,从管理方面可能是国企改革的突破口。一方面,加强党建,构建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系统,建立民主治理的机制和监督体系,消灭国企中贪污腐败的现象,这能解决长期以来监督者确实的问题,给国企带来新的活力,减少改革的障碍;另一方面,激发企业改革的内驱力,赢得职 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着重解决改 革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以人的因素为前提倡导人本经济理念

从人本的角度着手解决国企改革的问题。就是从马克思的观点出发,还原人在生产力中所扮演的重要、活跃的角色。人的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并且赋予人存在的意义。但如果是在私有制的条件下,这一价值和重要性就会受到改变,劳动仅仅生产产品,工人的付出和辛劳很难受到外界的赞赏与肯定,长此以往,劳动人员的工作的得不到肯定,就会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精神遭受折磨。而国有企业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而建立的,它天然地站在私有制的对立面。在理想情况下,它能够将国家、企业和员工以及人民的长远利益统一,从一开始它就注定了是人本经济的路线。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国企并没有完全达到这种理想境界,因此,国企改革可以从人的因素方面入手,将员工和人才视为公司最宝贵的财产。提升员工地位,将员工视为家人,才能让员工为这个大家庭所奋斗。企业改革的动力来源于员工劳动,不仅如此,员工劳动同时也是企业文焕创新、发展进步的实现手段,更能使得员工的自身利益和发展与公司趋同,实现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大一统。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民主的员工决策制度,落实企业民主,让员工有参与感、归属感,感受到是这个大家庭收到肯定的一份子;紧接着,要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合情合理的奖惩制度,这样做既能保障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员工的自觉性。最后,要做到改革为民,让人民一起享受国企改革的福利。在可能的范围内,这倒不一定是将所有的盈余部分拿出来尽数分给群众,而是要满足尽可能多的劳动者的需求,责任与权力公平对等,同时让他们得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通过这一步骤,可以从实际行动上,实现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相融合,促进企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党建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必不可少的依据,企业文化创新的推动能反过来促进国有企业党建理论的丰富,它们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构建好成熟的系统建构之后,便能够协同发展,产长巨大的推动力带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企的改革,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基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房、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到国有企业经济、社会经济、员工利益与价值观的多方面有机统一,并且要落实人民主体、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目标,消灭国企长久以来存在的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等弊病,增强改革发展的内驱动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理论到实践的融合。

参考文献:

[1]王正夫,周秀红.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系统构建[J].辽宁工业大学,2016(8):77-82.

[2]赵青.探究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辽宁工业大学,2018(4):362-363.

[3]张金华.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J].四川建材,2016(3):232.

[4]彭延国.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9(6):147-148.

[5]潘朝晖.试论国有企业党建与企业文化创新的共生效应[J].职工法律天地,2018(1):269-270.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浅谈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海南绿色崛起的关联性研究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