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下“小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

2019-11-25巫志秀刘大渊谭炼钊

运动精品 2019年5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篮球运动篮球

巫志秀 刘大渊 杨 峰 谭炼钊



“健康中国”战略下“小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

巫志秀 刘大渊 杨 峰 谭炼钊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少年儿童参与“小篮球”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解决肥胖、近视等问题。2017年,在“健康中国”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小篮球、大梦想”活动在国家篮协主席姚明的领导下拉开序幕并在全国火热开展。文章从“小篮球”对少年儿童速度素质、灵敏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小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健康的影响,并探讨“小篮球”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认为“小篮球”运动能激发少年儿童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形成儿童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其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帮助儿童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意识。

健康中国;小篮球;少年儿童; 健康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中提到了“健康中国”的理念。人们常把健康比作1,事业、家庭、名誉、财富等就是1后面的0,人生圆满全系于1的稳固[1]。强调了健康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篮球协会在2017年发布的《小篮球规则》[2]我们大概可以得知:“小篮球”是指7—12岁的小学生依据不同年龄段(U12组,11—12岁;U10组,9—10岁;U8组,7—8岁)使用不同规格(9—12岁的使用5号球,8岁以下的使用4号球)的小篮球和相应高度的篮筐(U12组篮筐为2.95m,U10组篮筐高2.60m,U8组篮筐高2.35m)在相对应的球场上(U12组的与成人的一样使用28*15m,其他组别的使用正规球场的一半作为全场,即15*12m的规格)进行的一项的体育运动。

1 少年儿童的健康问题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王登峰在一次报告中提到: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是超重肥胖、近视、心肺耐力水平下降等问题依然存在[3]。肥胖问题和近视问题都在上述中被提及到,可见这两大问题的突出性。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饮食方面也越来越丰富,大鱼大肉也并不是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而在日常的餐桌上就能看到。且现在小朋友们的零食种类繁多,喜欢吃零食又不爱运动导致少年儿童的肥胖人数在不断上升。肥胖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影响,少年肥胖易导致成年肥胖,且肥胖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目前这些疾病已呈低龄化趋势。邓树勋等主编的《运动生理学》[4]提到:“儿童肥胖脑的形成会影响神经网络的发育、智力水平降低、反应迟钝;生长素水平降低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心肺功能降低、肢体行动困难等。”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科技产品种类也不断增多。少年儿童捧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玩游戏刷抖音的现象也就越来越多,长时间地使用电子产品,眼睛距离电子产品过近等原因,致使我国少年儿童近视率高居不下,近视低龄化现象日益严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5](中发[2007]7号文)指出:“我国青少年视力不良率(主要是近视)居高不下,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才,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教育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6]。该《实施方案》规定,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

2 小篮球运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成人篮球对少年儿童来说过大过重,少年儿童在练习过程中难以掌控,不易练习技术动作。且成人的篮球架于低龄段的少年儿童来说过高,少年儿童尚未发育完全,身材较矮小,投篮经常无法够及篮框,这就非常容易打击少年儿童练习篮球的兴趣和自信心。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小篮球”就应运而生了。

2.1 “小篮球”对少年儿童身体健康发展的影响

少年儿童进行“小篮球”体育运动,会消耗能量,经常进行这项活动能够有效解决其肥胖问题,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近视问题,因为运动的时间多了,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就少了。

宋占军在《小篮球教学》[7]中提出:“小篮球运动集对抗性、趣味性、健身性、集体性于一体,不仅能锻炼小学生跑、跳、投等基本能力,还能提高小学生的灵敏、协调、速度、耐力、柔韧和力量等多项身体素质。”因此经常进行小篮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少年儿童的身体各项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并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体格和强壮的体魄。

2.1.1“小篮球”适合少年儿童发展速度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是各项运动中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篮球运动当中,速度快的运动员常常让对手无法招架。“小篮球”大小、重量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发展特点,在训练中应适合发展小朋友们运球及运球过人等方面的能力。邓树勋在《运动生理学》[8]中提到:“法尔费利等人通过实验测定,提出速度素质在人的10—13岁间增长最快。”因此,少年儿童时期是发展速度素质的最佳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点着重进行训练。而小篮球就是针对7—12岁的少年儿童开展的,在U12阶段可以很好地提高少年儿童的速度素质。

2.1.2“小篮球”适合少年儿童发展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也是篮球运动员中一项重要的素质内容。在篮球比赛中经常有一些小个子球员赢了大个子球员,就是因为小个子球员的灵敏素质更强,在其使用一些运球过人、转身等技术就把大个子球员给晃倒从而出手投篮或者上篮得分。如NBA的著名球星阿伦▪艾佛森就是一典型的例子。

庞光利在《小篮球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9]中提到:“对男女幼儿进行灵敏度测验,明显地发现经常参加小篮球训练儿童们的灵敏反应测验在完成效率和质量上,比不参加小篮球活动的超越很多。”

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喜欢学习模仿。使用“小篮球”有利于少年儿童发展灵敏素质训练,正确地学习篮球技术,为长大后熟练地运用篮球技术打下牢固的基础。

2.1.3“小篮球”对少年儿童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发展的影响

在少年儿童时期,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长。但由于少年儿童的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完全发育,这阶段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的增长并不能达到最大值,而是在青春期,故此阶段应进行适宜的力量和耐力训练,不可过量。

早在20世纪80年代,茅鹏等人在《小学篮球适宜形式研究报告》[10]曾经对比了成人球和1973年儿童球对五年级儿童相应负荷(如表1)。少年儿童与成人相比,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中国篮球协会规定的“小篮球”的大小和重量对少年儿童的手掌大小、体重占的百分比与成人篮球对成人所占的百分比是近似的,少年儿童在使用“小篮球”时不会那么吃力,力量和体能也不会下降地那么快,因此,“小篮球”更适合少年儿童发展力量和耐力素质训练。

表1 成人球和1973年儿童球对五年级儿童相应负荷的对比

篮球形式成人球数据及对儿童的相关比较1973年儿童球数据及对儿童的相关比较两种相关数据的相差别程度 球重650g,体重的2.1%500g,体重的1.6%近似 球周长78厘米,掌长的6倍70厘米,掌长的5.5倍近似 篮圈高305厘米,超出上举指尖130.6厘米左右280厘米,超出上举指尖 105.6厘米左右近似 球场中线距篮板11.8米,正面投篮,背距中线约6步9.8米,正面投篮,背距中线约5步近似

2.2 “小篮球”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少年儿童时期心理健康的形成,对一个人在成年后家庭、工作和社会上等各方面的为人处世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就像“狼孩”事件一样,“狼孩”小时候被狼群抚养,习惯了狼群的生活习性,后来被人类发现了,将其带到福利院抚养,但狼孩无法适应人类的生活。这就说明人类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时期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少年儿童时期的心理特点是: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喜欢模仿别人,学习能力强。那么,“小篮球”能给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2.2.1激发少年儿童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李小伟在《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从“小”抓起》[11]中指出:“我国中小学校现阶段使用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标准大部分是根据成人体育竞技标准修建,但成人化体育场地器材显然在适用对象的选择上不符合中小学生身心规律特点和运动技能学习的要求。”

少年儿童用成人使用的大球过程中,经常会因为篮球过大过重且篮筐过高而在投篮的时候碰不到篮筐。这就会强烈地降低他们的热情,小朋友们就会变得不开心不自信,久而久之会失去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小篮球”轻了小了,更适合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发展需要,小朋友们在练球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压力。

2.2.2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篮球运动是一项具有对抗性的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受到对手的干扰而丢球、投篮投不进或被对方进攻得分的情况,甚至会跌倒摔伤,这些突发状况都能锻炼到小队员们心理承受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对形成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2.2.3提升其团结合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在当今家庭中有不少独生子女,许多孩子的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宝贝们在家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百般宠爱和呵护,因此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儿童在2岁左右会形成“我”这样一种意识,在进入小学后其自我意识会更加地强烈[12]。

郑伟锋等在《小学段校本篮球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13]中提到:“通过小篮球的初步学习,学生们对小篮球有更深一步的认识,自身的灵敏协调性得到提高,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合作进步的意识得到提高,对自己抵抗挫折的能力的自信心更强,更喜欢参加活动。”

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仅靠个人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胜利的。在篮球比赛中队员们需要不断地交流,把球给队友,相信队友,甚至为队友挡住防守队员之类做出一些贡献,这些对少年儿童与人交流合作能力的提高,具备努力拼搏的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在这过程中无形地提升了少年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

2.2.4形成积极良好的竞争意识

在篮球运动中,篮球只有一个,所以双方队员们都需要积极地进攻与防守,更需要积极地抢取球权。茅鹏在《关于小学篮球的适宜形式的研究》[14]中写到:“喜欢打斯文球,缺乏激烈的对抗技术和意识,是我国篮球队经不起国外篮球强队抗衡的主要原因。儿童体重小,惯性动量低、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心理可塑性高、初生牛犊不怕虎,敢冲敢抢,最容易训练激烈对抗的技术和意识。”

2018年5月5日,笔者到2018中国小篮球联赛(广东中山城区赛场)现场观看了近十场比赛,其中年龄最小的组别为U8组,这个组别的小选手们才上小学一二年级,进行篮球运动的时间不长,在比赛中只能简单地进行运球和传球,但因为技术不够,经常出现停球的情况,这时候在旁边观看比赛的家长们和教练就无比地激动,一直在旁边大喊:“抢抢抢!”现场气氛十分激烈,此时小选手们也会积极的争抢篮球。因此从小进行小篮球训练及比赛,对少年儿童建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小篮球”是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提出的概念,是一项针对少年儿童产生的运动。正如“小篮球”计划的宗旨:改变成人比赛的规则以适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小篮球运动旨在为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孩子们提供运动机会,丰富他们的运动体验、提高他们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大力支持并鼓励孩子经常去参与体育运动,并且给孩子们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体育中成长,在快乐中成长。少年儿童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少年儿童有希望,国家有未来。相信在“健康中国”理念指导下,在国家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小篮球”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少年体育越来越好,中国体育越来越强。

[1] 360百科[EB/OL]. https://baike.so.com/doc/6747665-24968791.html.

[2]中国篮球协会[EB/OL].(2017-11-20). http://cba.net.cn/show.aspx?id=16722&cid=97.

[3]王登峰.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坐标[N].中国教育报,2018-11-30(2).

[4]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教体艺,[2007]7号)[R].2007-5-7.

[6]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18]3号)[R].2018-8-30.

[7]宋占军.小篮球教学[M].同心出版社,2012.

[8]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9]庞光利,王明国.小篮球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J].冰雪运动,1981(12):93.

[10]茅鹏等.小学篮球适宜形式研究报告[J].江苏体育科技,1982(6).

[11]李小伟.体育场地器材设施从“小”抓起——新的《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国家标准推出[J].中国学校体育,2006(3):30-31.

[12]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3]郑伟锋,李建新,贺斌.小学段篮球校本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J].运动,2016(20):110-111.

[14]茅鹏,王家宏,叶薇,等.关于“小学篮球适宜形式”的研究[J].体育科学,1987(2):33-35.

Influence of "Small Basketball" on the Health of Children under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

WU Zhixiu, et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Guangdong, China)

巫志秀(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篮球运动篮球
街头篮球文化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青少年篮球运动推广与发展路径研究
快乐篮球进山乡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篮球辉煌(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