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与长效发展对策研究

2019-11-25李一玉

运动精品 2019年5期
关键词:广西大学体育场馆场馆

刘 熙 李一玉



广西大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与长效发展对策研究

刘 熙 李一玉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大学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进行走访和调查,总结并分析广西大学面向社会开放体育场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体育场馆;社会开放;场馆管理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社会大众对于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意愿和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同匮乏的人均体育锻炼场地之间的矛盾,国家教育和体育的相关部门制定了诸如《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高等院校具有体育资源丰富,运动场馆种类全、面积大、可容纳人数多等特点,是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推动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同时,着重关注其对外开放的情况和产生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方法。从而不断优化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和管理,提高对外开放效率,改善公共体育服务效果。

1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配置和对外开放情况

1.1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时间和对外开放方式

广西大学目前拥有各类体育场馆共14个,基本可以满足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需求。校内各场馆的开放时间不完全相同,采用优先满足校内体育教学以及学生和教职工家属锻炼,再向社会群众开放的原则。通常情况下,在每周的体育教学时间内采取完全不开放或者有限制开放的方式。在教学时间以外的工作日晚上或是周末和节假日基本上全部对外开放,总体对外开放率达到90%以上。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方式主要分为有偿经营、无偿经营和混合经营三种。广西大学进行有偿经营的场馆主要有游泳馆(池)、羽毛球场、健身房等。无偿经营的场馆主要有田径场、篮球场等。调查数据显示,在校学生和周边群众选择的“喜欢的体育项目”中,田径类、篮球和足球的选择比例非常高。广西大学拥有这三项运动的场地资源比较丰富,田径场和篮球场无偿开放,而足球场由于数量有限则有偿开放。

1.2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

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学校统一管理、体育部门集体管理、单位间协作管理和个人责任制管理等[1]。目前,广西大学除了西校园综合体育馆是由广西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进行管理,其他所有的体育场馆(不包含各二级单位和机构内部的场馆)均由广西大学体育学院进行管理。

1.3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象和学生的态度

广西大学体育场馆参加锻炼的人群以校内学生、教职工家属以及学校周边的居民为主。在工作日的非教学时间期间,参加体育活动的校内学生和教职工占比达到了95%以上,而学校周边的锻炼人群占较小的部分。在节假日期间,学校周边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会多一些。从年龄层来看,参加锻炼的人群中青少年约占70%左右,中老年人约占20%。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校内体育场馆有序对外开放表示支持的学生占比达到62.06%。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学生反映出在进行体育锻炼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诸如不合理利用场地设施、不同锻炼目的人群产生冲突等。反映出在当前情况下,体育场馆进一步对外开放存在着一些限制因素。

2 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存在的制约因素

2.1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广西大学大部分体育场馆由体育学院场馆管理中心作为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从表1可以看出:对校内体育场馆工作人员的评价“比较满意”的占比达到了53.8%,“不满意”的占比达到了32.4%,“满意”的仅占13.8%。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校内大部分体育场馆,由于缺乏规范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使得参与体育锻炼人员对场馆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不高,由此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隐患。

表1 对场馆工作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满意度(n=145)

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N207847 %13.853.832.4

2.2 体育场馆资源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

高校体育场馆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扩大其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广西大学体育场馆普遍存在着有效利用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有:第一,缺乏统一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方式。例如,广西大学内现有两个可供游泳锻炼的场馆,东、西校园游泳收费的标准不统一,价格相差较大,直接导致在对外开放时间,东校园游泳人数爆满,西校园的游泳人数较少。第二,部分场馆对外开放时间不合理。东校园游泳池对外开放的时间段在晚上,白天相关的教学任务主要都集中在西校园的游泳馆进行,而白天东校园的游泳池处于空闲的状态。第三,缺乏必要的宣传手段。从表2、表3可以看出:对于校内体育场馆的种类以及分布的位置“不太清楚”的占比达到了48.3%,“不清楚”的占比达到了4.8%,“清楚”的占比46.9%,没有超过一半;对校内场馆的基本情况“不太清楚”的占比达到了68.9%,“不清楚”的占比达到了9.7%,“清楚”的仅占21.4%。上述数据表明有关部门对场馆的宣传工作并没有做到位,场馆知名度较小。

表2 对场馆设施的种类和分布位置的了解程度(n=145)

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N68707 %46.948.34.8

表3 对场馆开放时间、收费标准和相关规定的了解程度(n=145)

清楚不太清楚不清楚 N3110014 %21.468.99.7

2.3 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

体育场馆的高效安全运营需要必要的监管来保证。尤其是在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之后,进入场馆进行锻炼的人数增多,安全风险也会随之升高,合理的监管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西大学校内所有的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人流量最大的是东校园田径场、篮球场及周边体质锻炼区域。工作日和周末这片区域人流量最多的时段集中在傍晚六点之后,参加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田径场,包括校内学生、教职工家属和东门周边的居民。不仅有中青年人,还包括老年人和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大量进行不同活动的人员与进行跑步等田径类运动的人员都集中在田径场上,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和安全事故导致社会纠纷。

3 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策略

3.1 优化管理模式

高校体育场馆有着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双重属性[2]。为了进一步提高场馆对外开放的科学性、有序性,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的作用,需要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模式会受社会环境各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第一,在国家现在大力倡导高校及中小学校园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需求。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还需有一定的经费支持。第二,高校体育场馆的发展需要摆脱旧有的低效的运营模式,学习国内外先进的体育场馆管理理念,在具备一定基础条件之后与“互联网+”结合探索新型的模式。第三,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不仅可以满足群众锻炼的需求,还可以起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场馆管理制度和对外开放政策法规,让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进一步的规范化、合理化。同时,管理人员方面要尽可能使用专业型素质人才对体育场馆进行规范化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场馆运营的效率。

3.2 合理配置体育场馆资源

体育场馆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场馆资源是否能得到有效利用,进而影响到公共服务的效果。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部门在面对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提出的意见时,要积极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表4 影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n=145)

N% 主观意愿2315.9 合适充足的场地5739.3 活动时间4732.4 经济条件1510.3 其他32.1

从表4可以看出: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最大因素中,“合适充足的场地”占比达到了39.3%,“活动时间”占比达到了32.4%。说明合理配置体育场馆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学校在对现有以及新建的场馆资源进行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民意和实际情况。

具体来说,第一,要合理安排体育场馆的数量和所处位置。田径场和身体素质练习区域是民众比较喜欢进行锻炼的区域,应该在资源配置时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将进行跑步锻炼的人群和进行其他锻炼的人群区分开。第二,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对于提供有偿服务的体育场馆来说,主管部门要平衡好经营性和公益性之间的关系,依照实际情况制定适应当地情况的收费标准,避免因为价格问题而导致场馆资源闲置。第三,制定合理的开放时间。场馆的首要职能是服务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和运动队训练,所以场馆的开放时间不能与正常体育教学或训练的时间发生冲突。在该时间段以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时间的合理安排。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适当的增加对社会开放。

3.3 强化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

锻炼人群的安全问题是体育场馆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在对外开放之后,随着锻炼人群的增加,监督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在场馆建造和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规避不安全因素,加强场馆和设施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必要的安全须知和使用说明。其次,对参加运动的人群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必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安全培训。最后,引入体育保险制度,通过合理的手段有效规避风险。

4 结语

高校作为拥有丰富体育场馆资源的载体应积极主动进行体育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面对广西大学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管理矛盾时。需要转变观念,加大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全面、完善、细致的体育场馆管理体系,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处地区的社会状况出发,不断优化场馆资源配置并加强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引入社会保险机制。从而为高校体育场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创造必要的条件,推动高校与社会的广泛交流,更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的持续发展。

[1]韩海军,徐玖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2):53-56.

[2]高扬, 闵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产业化运作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谭建湘,霍建新,陈锡尧,等.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 蒋仲君,张恒波.成本——效益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1):20-23.

[5]吴碧红,施文忠,刘宝亮.普通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08-115.

[6]杨震,李艳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困境与优化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91-101.

[7]韩海军,徐玖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2):53-56.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the Opening of the Sports Stadiums in Guangxi University

LIU Xi, etal.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Guangxi, China)

刘熙(1993—),硕士生,研究方向:公共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广西大学体育场馆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Excel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
广西大学为毕业生制作今昔对比照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广西大学校园绿地养护管理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