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2019-11-25

运动精品 2019年6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技能

张 杨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张 杨

(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湖南 长沙 410081)

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旧有的体育教学理念降低体育功能效用,落后的体育教学方法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模糊的三维目标影响学习效果的有效达成,单轨的体育教学内容弱化体育课程内涵。提出优化策略: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规范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构建师生共建课堂文化,注重反馈评价;构建师生共建课堂文化,注重反馈评价;突出教学特色,实施校本课程。

学科;核心素养;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已经从过去崇尚知识本位和技能主导的势态转变为培养全方面发展综合人才。“联合国教科文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优质人才所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最基本的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将有直接影响。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新时代国家层面的核心素养制定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与国家的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一脉相承[1]。这充分说明核心素养已从国家层面的理论化、概念化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层面,也为每个学科围绕着核心素养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布表明我国近期体育教育的发展会以此为目标,学校体育课堂改革会以此为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1 相关概念界定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对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个人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体育是各学科中的分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带有体育学科教学领域的独有特色,可概括为学生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形成的,贯穿于整个学段的,适应学生终身体育且能对学生身心产生持续影响的,面向学生成长全程的必备道德品质和关键运动素质与能力,它可由体育品德与修养、运动品质与意志、运动兴趣与能力、健康行为与习惯4个要素组成。

2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堂教学发展的现实困境

体育课堂中发展核心素养的一般途径通常为学科知识-传授知识技能-学生实践-测评考核,在这一整体环节中诸多因素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学的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四个方面。

2.1 旧有的体育教学理念降低体育功能效用

体育教育理念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体基调和教学目标的定位,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认为体育仅具备两个功能,放松和强体,是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得以释放压力辅之以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大多秉承这种理念进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没有明确的要求,以“教会”“学会”为主要目标,以“放松”“锻炼”为主要目的,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为了使学生的身体状况达到某阶段的合理值而设定的常规运动方式,以考核达标的方式驱使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对于体育的认知仅存在于身体活动的层面,意识不到体育运动给人带来的潜在影响,如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体育参与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学习生活中实际可运用的运动技能等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并没有在教学理念中得以重视。

2.2 落后的体育教学方法阻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学方法决定知识获取的途径和广度。核心素养的发展除了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理解和探索知识的能力。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使教学方式始终停留于以身体符号为表征,传统的教学方法局限于教师对动作进行示范而后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模仿习得运动能力,将学生置于非主体地位,忽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且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多依赖于教师讲解和动作示范,动作所获取的直观视觉体验往往决定对于动作的整体理解,学生局限于此不利于其自主想象和主观创造能力的发挥,对于体育运动不感兴趣,很难满足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

2.3 模糊的三维目标影响学习效果的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期望学生达成的教学效果。现阶段,中小学的体育学段目标大致以三维目标的形式体现在教案设计中,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依存,是确定教学目的和达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之一。但对于三维目标的定义相对于模糊宽泛且目标之间没有承接性,高大上的理论意义高于落地实际,三维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了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感,但是,这一把握缺少对学生获得什么作为明确的表述和界定,即“是什么”的问题[2]。例如, 在“过程与方法”中, 要求掌握体育学习的基本方法, 但相应的方法较为抽象。教师对于三维目标解读不够,理解不深,目的不强致使三维目标在具体实施环节中不能发挥实质效用,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落于实际。

2.4 单轨的体育教学内容弱化体育课程内涵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深化课程内涵起着重要作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多由体育教学大纲规定,学校进行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的授课时数分配,体育课成绩考核的项目和标准大多千篇一律,按照限定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着重对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对体育品德与培养、运动兴趣和能力,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以及和运动的意志和品质关注较少。体育的内涵被局限于只存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不能衍生更多的附加价值.

3 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堂教学发展的优化策略

3.1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

现今的体育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诉求,这就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接受并吸收前沿的教学理念,扩展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 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内化于教学过程,真正落于实际教学中,提升学生关键素质。体育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练习运动技能,更要通过教学方式、手段与方法把体育学习背后的多种目标实现结合和组织起来,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创造教学情境,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设计,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学习目标,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再者,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改变过去单一传统面对面教授方式,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实施“互联网十”工程,运用网络的便捷和电子产品的时效性,形成新式体育教育方式,实现教育效果和效益的最大化[3]。

3.2 规范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

体育教学目标应把学生获得的体育知识,运动能力,品质意志置于教学的首要任务。由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体现出学科教育意义、本质与内涵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本”的回归[4]。因此,应注重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者实质性要求。例如: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运动技能的掌握规律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目标的拆分和循序渐进的引导,在长期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运动能力得以提升,潜移默化的规范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培养实际的运动能力,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中, 要求掌握体育学习的基本方法,不能纯粹的依赖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应该通过恰当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能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拆分与重组,了解动作的构成和原理,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自行分析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国外体育学科课程的实践取向,目标是借助体育学科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认知、意志、情感与行为等方面起到改善和提升的作用,进而提高学生对待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改变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5]。最后,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注重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培养有益成长好意志品质。体育老师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潜在的引导学生遵守体育规则和秩序规则,学会与他人团结合作,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等等优秀的内在道德品质,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将这种优秀的品质潜在的吸收并作用于实际行动中,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3.3 构建师生共建课堂文化,注重反馈评价

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在课堂参与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区别于以往教师主导课堂以灌输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被动学习知识。共建课堂文化是指摒弃教师全程操控课堂,学生边缘的弊端,使学生有权参与教学设计,通过教师引导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和谐课堂。课前,体育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选择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流程,完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体验运动的感受,教师负责观察并在适宜的时候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做出积极的体育行为,主动探索动作的构成及隐含的知识,准确并深刻的掌握运动知识技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6]。通过对课堂的实践操作结合课前设计,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给予及时评价和建议,让学生总结规律和方法,扩散思维和途径,将课堂所学的表象知识升华至主观感受,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的运动知识。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育教学考核评价时应适当减少体育运动技能占有比例,提高体育综合评价的取分比值,根据“优秀”“良好”“及格”的等级以百分比的形式折算纳入最终成绩以表扬激励结合成绩评定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互动的形式摆脱传统课堂僵硬固化的模式使之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和加倍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3.4 突出教学特色,研制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上综合当地各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的研究探讨,经过专业的研究团队和切实的实践编制出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要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有所体现,而且在结构框架、内容选择等方面要体现学校特色[7]。现在的体育教学课程大多强调统一性和整体性,缺乏灵活性和自主性,各年级的教学内容,教材的授课时数分配,体育课成绩考核的项目和标准大多千篇一律,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很少突出地方和学校的特色,致使教学内容受到局限且实用性低。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学特点不同,运动技能运用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应尝试以适应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的条件,学习实际可运用和操作的运动的技能为方向,鼓励各地区学校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和地区特点科学创新的制定特色化的校本课程,如具有传统运动项目“花毽”“抖空竹”“陀螺等可试图将其引入教学课程,不仅可使学生了解传统运动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可中华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4 结语

体育核心素养是学生自我发展升华的过程形成的个人内在涵养。中小学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学校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只有重视体育课程与教学的转型和变革,才能真正落实和实现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发展。因此,应在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评价反馈融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才能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体育教学转型和变革。

[1]中华人民国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

[2]尚力沛,程传银.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与策略[J]. 体育文化导刊,2018(2):109-114.

[3]马丹.地方高校本科教学改革须从供给侧发力[J].学习月刊,2016 (8):48-49.

[4] 顾伟军.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2018,32(8):177-178.

[5]赵富学,程传银,储志东.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体育学刊,2019,26(1):2-11.

[6] 赵富学,程传银.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化的引领与培育[J].成都体育学}坑学报,2018,44(6):104-109.

[7]周兵.现代体育课程评价论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82.

Realistic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P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ased on Subject Core Accomplishment

ZHANG Yang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Hunan, China)

张杨(1996—),硕士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技能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