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相关探讨
——以四川幼专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

2019-11-25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保健应用型考核

方 园

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1 前言

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上重大的问题,我国现有的老年人已达到了1.3亿。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催生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老年专业”)的出现与快速发展。老年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为了进一步适应当代经济大潮中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院校开始逐渐转变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在应用型院校的摸索道路中始终坚持走一条勇于探索的道路,管理工程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立为学校培养新一代“战斗”在老年服务事业中的应用型人才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尤其在2016年四川幼专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首批生产性实训基地立项,使四川幼专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和推进上又一次走在了绵阳市乃至四川省的前列。

基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院校需要与之相呼应的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并需要对课程的教学手段、教学应用以及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不断进行更新与改进。通过收集大量资料以及跟踪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应用型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设立,在其考核评价方式上出现单一化取向划分分数,并且以此来判定学生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上对于主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僵化的、古板的评价方式无法真正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切合,同时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高专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上的相应进程。在四川幼专,老年专业的学生除了开设了必要的心理学课程、教育学课程、社会学课程等一系列课程外,同时引入与体育相关的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和体育养生课程等。其中,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此课程为例,探讨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对相关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和借鉴的意义。

2 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考核评价的相关分析

当前在四川幼专,人才培养目标均具有很浓烈的高职高专特色,即“基于岗位需求的职业实用性”逐渐成为四川幼专老年专业中教学改革的新热点。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知识,并将课程建立在他们对于岗位和工作对象的需求之上,我国很多开办了老年专业的应用型高校都开设了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以四川幼专为例,已将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作为老年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平台上的课程必修开设。自从四川幼专申办老年专业成功以来,老年运动与保健一直是老年专业的专业主要课程,共安排4学期课程,从第一学期就开始开设,总课时为128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

通过对四川幼专管理工程系老年服务专业近3届学生(2015级、2016级、2017级)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情况、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等进行跟踪以及分析,得出在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2.1 课程整体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化,不足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

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在每一学期均采用给分制方式进行,总分为100分,期末总成绩由平时成绩的30%和期末考试成绩的70%组成。这种建立在“一刀切”基础上的考试方式,看似公平,却存在一些隐患,并不足以反映出学生平时的学习成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在平时课堂的努力程度、上课态度,还有课堂互动上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反映;此外,课堂上的学生对于这种考试方式所呈现的与一些分数不对应的现象怀有一种抱怨在心间,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而且,学生参差不齐的身体条件容易使这门课程在考试中被忽略,迫使一些身体条件不好的学生采取自我放弃的念头。

2.2 学生在考试中呈现成绩逐步“衰退化”的人数上升,考试成绩随着内容深入而降低,学生学习势气降低

随着学生进校最初在考试中呈现因紧张而发抖的状态,到现在逐渐呈现出对于考试时的“不在意”状态,反映出学生对于重复的考试方式从陌生到熟悉,从重视到轻视,且考试总分呈现每况愈下情形的人逐渐增多。回顾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分别是:第一学期,为学生导入传统养生术的学习,包括五禽戏、八段锦和易筋经等等。第二学期,引入太极养生系列,着重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学习。第三学期,延续太极养生系列,以太极功夫扇作为教学内容主体。第四学期,教学重点选择放在三十二式简化太极剑上。这些内容着重考察学生对于养生与保健套路的了解与掌握,对于养生套路的学习,学生往往很难体会到其中与呼吸意识相配合的部分,很多相关的理论知识也无法了解其中意义,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调侃说其“高深莫测”,这无疑对于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的提高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学生在这种评价方式中总感觉自己很被动,有一种不停被教师的分数控制的感觉,再加上学习中只有相关动作强制灌输,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中逐渐消失殆尽。从这方面所反映出的考核成绩并不能够全面地呈现出学生的真实课堂表现。

通过对四川幼专老年专业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期末考试的成绩可以看出,虽然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并没有发现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不及格现象,但是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分数呈现出一种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不是个别现象。通过对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可以看出,2015级成绩较为稳定,成绩出现下降随学期递增的情况,但并不明显。2017级处在新生学习阶段,成绩还没有出现太大的整体性波动。2016级大部分学生的期末成绩徘徊在中等水平,极个别同学达到优秀水平,及格率比较高,但是成绩随每学期递减明显,且呈现群体性下降。鉴于此,教师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对于考试内容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同时有意识降低考试时的相关难度,发现该班学生出现比较明显的成绩回升现象。但是这种方法进行操控只能解决一时的学习成绩下降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种成绩群体性下降的问题。

综上所述,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在考试时的方法较为单一化、评价内容较为狭隘,无法较为全面地对考试成绩进行客观和综合的反映。这些问题所带来的学生成绩出现群体性退化表现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老年专业中较为普遍,课程评价体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关创新能力不相匹配,没有实现对于学生的鞭策和激励作用,改革相关课程的评价体系迫在眉睫。

3 关于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考试方式的相关探讨

3.1 深刻解读对于老年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根本上改变课程考核理念

在2016年四川幼专成功申报了四川省教育厅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首批生产性实训基地立项以来,学校根据应用型大专院校要求,老年专业对于培养目标又一次进行了相关定位,并且明确确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老年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护理保健、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老年方面的政策法规,能胜任老年人服务于管理工作岗位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教师应该及时且准确地解读老年专业相关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认识到老年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业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择业方向主要是养老机构,即各类办公养老福利机构、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单位,包括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集中养老服务机构等;老龄产业相关机构,包括老年产品生产机构、老年产品销售机构、老年服务相关结构等。最为关键的是,必须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下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与此相关的课程评价方式也须紧密围绕培养目标尽力将考核重点与此相符合。

3.2 积极切合老年专业培养目标,改革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3.2.1 根据老年专业的培养目标,力求考核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全面化

在老年运动与保健的课程上,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引入相关笔试考试、现场面试、并结合平时上课成绩与外出实践表现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根据其相关培养目标考察老年专业的学生在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上对于理论知识积累、理论知识运用、平时课堂学习中的态度、在相关实习单位的能力体现和在相关套路动作上的掌控能力。在以往的考试评估方式上,单一的评分方式和相关的分数比例会被完全瓦解,多个模块的相互结合评价方式会更加容易激励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全方面掌握的决心,同时可以更加均衡和全面发展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

3.2.2 根据现有学生的基础,结合现实办学条件力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力求“多元化”“主观能动化”

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乃至于课程的考核评价系统也应当有所区别,要避免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单一化、考试分数逐步衰退化的考试现象,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在考试评价过程中总是容易使学生感到平时成绩无用,只能寄托于“一考定总分”的现象。在考核过程中将平时成绩中的课堂互动参与、学习状态体现以及课外实践状况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折合计入总评成绩,并考虑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增加其比例分数。在新的分数比例下,参与评价的学生主体体现在“多元化”和“主观能动化”上的具体情况一般是本人、同学和负责老师较为清楚,在综合评分时就可采用综合互评的方式方法,即除了学生在考核时可以参与评价外,同学以及带队老师也可以及时采取评价,这种采取多方互评的方法虽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但这种方法可以使本人参与其中,极大程度上能够起到自我激励的积极作用。

4 结语

为了适应应用性高职高专院校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现实情况,老年专业的老年运动与保健课程要力求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方面进行改革,尤其在教学考核评价方式方法上不但需要避免出现考核“单一化”现象,更应该深入关注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的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实践等各个方面。在当代教育形势下,专业任课教师只有根据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一个多元化、主观能动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保健应用型考核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养生保健的“怪味”菜
电脑族养生保健的四大妙招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