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实践比较与思考

2019-11-24川北医学院图书档案馆张理春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节好书图书

文/川北医学院图书档案馆 张理春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巨大的,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更是一个民族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兴旺发达。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以“爱读书、读好书”为理念,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为目标的“全民阅读工程”,到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五次提及“全民阅读”,指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阅读已然成为一项国家战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的阅读意识,提高阅读能力,构建书香校园的重任,同时也是开展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本文以川北医学院图书档案馆开展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基础,分析了不同主体阅读推广活动取得的效果与存在的不足,进而改进推广行为,就如何改进推广提出了思考。

一、以读书文化节为依托的阅读推广活动

(一)内容。以每年的世界读书日为契机,自2007年起,我馆开始主办读书文化节。读书文化节围绕文献资源,以资源和服务推广、文明阅读、阅读分享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推广活动,为期一个月。旨在通过学生参与性强的系列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使学生关注阅读,激发阅读热情,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文明读书,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

(二)特点。每届读书文化节都有不同的主题,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届的活动都充分考虑到了新颖性、可操作性以及学生的参与性。这些活动都是由老师引导把关,具体的活动策划、宣传及现场组织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实施,让参与对象作为组织者参加到活动中来,在活动制定方面更能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更能设计出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用户体验感强。

(三)效果。该活动学生参与度高,2014年通过各种形式参与的学生达5000余人次,2015年达到9100余人次,2016年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67万,点赞、转发、评论达到1.1万。2017年现场参与学生超过达6000人次,相关微博阅读量超过8.6万。2018年学生现场参与各项活动达到4100 余人次,通过线上参与投票等达到7000人次,相关微信、微博、主页内容阅读量达到23万。《南充日报》、中国青年网、南充在线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读书文化节已经成为学生自主参与度较高的活动,也是学校学生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已经成为学校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

二、以图书推荐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

(一)内容。鉴于读书文化节的时效性,我馆还开展了一系列常规性的图书推荐栏目,包括有主题书展、精品悦读、放松阅读、分年级图书推荐、图书漂流等。

(二)特点。主题书展一年四期,结合各种纪念日、历史事件等作系列主题的图书推荐;精品悦读每天推荐一本好书;放松阅读一年四期,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旨在提高大学生抗压抗挫能力,提升情商,以期达到阅读保健心灵的目的。分年级图书推荐按年级推送当年最新教辅图书及相关论著。图书漂流以书会友,通过一本书,使各个漂友结识更多的朋友,倡导分享阅读,让一本好书的价值发挥得更加广泛。

(三)效果。以图书推荐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作为一项常态化、常规性的工作,贯穿了整个学年,弥补了读书文化节的时间空当,有利于校园文化阅读氛围的构建。把一些图书按主题展示出来,引导学生发现、挖掘、阅读,既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和丰富内涵,又有利于促进馆藏资源的利用。

三、存在的不足

1.以读书文化节为依托的阅读推广活动,一年一次,历时1-2个月,缺乏一定的持续性,时间上的断档不利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校园文化的建设。2.以图书推荐为主的阅读推广,推广形式比较单调,多为主题展览,配合海报、主页、微信、微博等平台联合推出,推出的内容包括索书号、书名、作者、摘要以及相关电子书等馆藏信息,缺乏新颖性,吸引力不足。3.由于人员紧张,推广工作往往由几位馆员分别负责,没有固定的阅读推广团队,在图书推荐的主题制定和书目推荐方面,完全依靠馆员的判断,忽略了对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的研究,学生参与度低,以致效果不尽人意。4.以图书推荐为主的阅读推广均为在线上开展活动,依靠图书馆主页、微博、微信等平台推荐书目,缺乏实体阅读空间,容易造成未关注微信、微博读者群体的丢失。

四、改进思考

(一)引入学生社团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常规的图书推荐虽然弥补了读书文化节时间上的空缺,构建了长期的阅读氛围,但在推广的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力不足,单一的书目信息推荐未能引起读者的足够关注,学生参与度低。众多成功的阅读推广案例不难发现,阅读活动成功与否与该项活动能否激发读者阅读的主动性息息相关。总结读书文化节系列阅读推广活动的成功经验,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展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阅读推广活动,如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主办的“好书讲说评读”活动,通过讲书、说书、评书、朗读等方式,分享阅读的感受。由大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办、书友协会承办的“读书绘”写、绘、讲比赛,通过选手自由解说的方式,让阅读与画作融合,展现阅读的魅力。这些活动既独立于读书文化节外,又作为读书文化节的后续活动贯穿于整个学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惯化阅读行为,增强阅读黏性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选择读物时读者一般会有自己的了解渠道,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位居前三的渠道分别是同学朋友推荐(占56.5%)、各种书评(占55.0%)、导师推荐(占51.2%),还有28.2%的同学选择各类图书排行榜,13.8%的同学选择图书馆推荐。位居榜首的是同学朋友的推荐,参加活动的学生与其他学生有着广泛的联系,通过他们可带动其他同学关注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也是必要和可行的途径之一。

(二)组建由学生参与的阅读推广队伍。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成功案例发现由学生自主策划、设计的活动更符合读者的想法、习惯和兴趣需求。阅读行为推广的核心受众人群便是所有的阅读人员,若阅读人员并未融入其中,即使规划出非常优异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样没有办法稳定实施。因此,组建由学生参与的阅读推广队伍是有效的阅读推广途径,既缓解了图书馆人员紧张的问题,又能让馆员和学生的思维相互交流、互补,共同参与讨论,有利于设计出更多新颖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其中,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优化阅读环境,主题阅读离不开空间建设。高校图书馆主题阅读空间应是实体空间与数字图书馆虚拟空间的联通共融。由于馆舍条件限制,我馆图书推荐均为在线上开展,缺乏实体阅读空间。未能造就出拥有个性化桌椅、绿植、柔和舒适的灯光的主题阅读区,从客观条件上降低了大学生进行阅读的吸引力。个别有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也依赖于有特点的空间环境,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开展的抄书接力活动,一桌一凳,都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老物件,与活动主题更为契合的空间环境更能打动读者,触动心底的涟漪,收到不错的参与效果。因此,打造优美舒适的空间环境,对促进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享受阅读的乐趣也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文化节好书图书
好书分享会
推荐一本好书
图书推荐
好书共享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班里有个图书角
悦来动漫文化节震撼来袭
好书推荐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