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思考

2019-11-24天津图书馆王艳伟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7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

文/天津图书馆 王艳伟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行为方式,随时随地可进行的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这种阅读方式下,读者的阅读体验更丰富,阅读效率更高。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将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产生影响,作为全民阅读推广的主要阵地,公共图书馆应该正视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改变,探索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阅读推广方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一、新媒体的内涵

(一)新媒体的概念。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热议的话题,业界对新媒体的理论研究也在推陈出新,但对新媒体的概念界定,还没有定论,每个人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比如,上海戏剧学院陈永东副教授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及各种应用形式,目前主要有互联网媒体、掌上媒体、数字互动媒体、车载移动媒体、户外媒体及新媒体艺术等。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的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认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总的来说,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互联网应用、移动电视等,是相对我们熟悉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简单来说,新媒体是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

(二)新媒体的特点。1.新媒体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一条信息经过互联网的传播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传遍每一个资讯平台,加上网友的自动转发,可以达到每一个接触新媒体的用户手中。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用户不再居于被动接收的地位,只要他们愿意,他们也可以成为信息的转发员和传播者。2.新媒体传播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有严格的时空限制,有时候具有滞后性,而新媒体传播平台不受时空限制,任何消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出来,加快了人们对信息的了解。3.新媒体传播互动性更强。在当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发起者,人人都是信息传播者,人人都是通讯社,每个人都可以对看到的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声音,同时对别人的看法予以评论,突破了以往资讯的单向流动。

二、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现状

(一)公共图书馆用户流失。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用户的需求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由过去主要依赖物理图书馆,到今天主要依赖网络上的搜索引擎,而且后者更便捷、高效。在不断改进的算法技术的支撑下,网络搜索引擎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的很多需求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解决,于是很多人的习惯就变成网络上搜索不到就等于不存在,把网络当成信息的主要来源甚至是唯一来源,对网络形成依赖。进入公共图书馆的用户越来越少,公共图书馆的用户在慢慢流失。

(二)新媒体推广意识不强。当前,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是线下的宣传海报和线上的图书馆网站活动预告,推广内容也仅限于时间、地点、人物介绍及活动的基本内容介绍,对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对活动内容的推广很少,这基本满足经常去图书馆的用户的需求,但当下的新媒体环境下,这样的推广方式没有考虑到不经常去图书馆的用户的需求。此外,公共图书馆的传统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在数字化阅读越来越受欢迎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创新发展较慢,仍然以纸质书刊作为图书馆的核心资源。虽然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建立了数字图书馆,但利用新媒体进行馆藏资源的推广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足,读者知之甚少。或者有了数字化资源,但碍于版权限制,读者只能阅读其中的一部分,难以尽兴,读者难免会选择其他的阅读方式,如此一来,馆藏数字化资源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公共图书馆危机感加重。目前,很多城市都有了24小时书店,工作之余去书店转转成为一种时尚之选,而且书店里多为新上市的畅销书,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多书店有人性化的咖啡和简餐供应,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加上时尚的家具设计和舒适的阅读环境,都在吸引着读者前去。而很多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设计还是十几年前或者几十年前的设计,对人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国外曾有人预测,未来15年内,图书馆员这种职业将不复存在,还有人预测说图书馆员是即将消失的13种职业之一,这说明,国外对传统图书馆的危机感已经非常强烈,而我们自己仍自欺欺人、视而不见。

三、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建议

(一)利用新媒体扩展馆藏资源传播渠道。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系统的建设让图书馆拥有了庞大的数据资源:书目信息和用户信息,进入到大数据时代,这些数据资源就是图书馆积累的流量,在当下流量变现的年代,图书馆应该把这些流量“变现”为自己阅读推广的优势,充分利用已有优势,满足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比如,针对用户的个人信息和借阅历史等数据,构建用户画像,为其推荐其所研究领域或可能感兴趣的资料,精准推送是对所拥有流量的基本应用;比如根据用户信息获取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参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公共图书馆应该建立跨媒体、广覆盖的多屏传播平台,借助二维码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多屏互动,突破传统的单向交流,增强交互性。

(二)利用新媒体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更使得人们的阅读呈现碎片化的倾向,这种倾向让人们对阅读的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新的需求刺激新的阅读形态出现,公共图书馆作为推广全民阅读的天然阵地,有责任和义务为满足读者新的需求开创新的服务模式。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将人们的视觉、听觉等技能融入阅读中,开展体验式阅读。此外,公共图书馆可以举办著名作家的新书发布会,邀请作家、出版者等相关人员出席,让读者近距离接触创作者,深入理解创作背后的故事,加深对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提高人们阅读的积极性。

(三)利用新媒体培育移动端布局成为阅读推广新的增长点。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选择,这些都弱化了传统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的作用,公共图书馆遇到了新的挑战,但同时应该看到,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作为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面对所处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进行转型升级。作为全国首家实现“线上借阅、社区投递”便利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苏州图书馆通过书香苏州APP建立了全新的服务生态:“图书馆+智能手机+书店+互联网公司+邮政物流”,实现了信息共享,节省了读者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使上述服务生态的各主体构成相互影响、互利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圈,深受用户和业内人士好评,为公共图书馆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榜样。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