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2019-11-24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粟晓艳

办公室业务 2019年17期
关键词:建构文献图书馆

文/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粟晓艳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网络信息技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从而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微软、谷歌、IBM、亚马逊等IT界领头羊均加入大数据技术的研究行列,美国、英国等国家依据大数据技术对公共管理的创新战略思维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想法。大数据的发展为用户学习新技术、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理念提供了有效的路径。结合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一种新技术的产生不仅会创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同时会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网络化、数字化与知识经济的双重影响下,需要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核心进行重新定位,挖掘其中新的生长点,这就使得“走向知识服务”的理念应运而生。大数据时代,很多具有破坏性特征的现代化技术都极有可能变作改变数字图书馆模式的技术、需求与机制。因此,本文以图书馆知识服务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大数据和图书馆知识服务二者间存在的关系,以期探究大数据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一、大数据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系

(一)大数据为图书馆知识服务引擎提供数据来源。图书馆知识服务引擎开展运行的基础是“数据”,如:图书数据、特色馆藏数据、RFID数据、传感器数据等。随着信息的动态变化,使得数据量快速增长,大规模的数据更易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更能全面地服务于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都属于大数据的类型,能够促进用户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从数据结构化角度来看,大数据可细分为三类: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以及非结构化数据,后两者所占比例较大,且数据类型属于隐形的,能够有效揭露事物内部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时要主抓问题的本质,准确评估事物发展的整体规律,促进用户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大数据技术可提高知识服务引擎的速度。鱼龙混杂的数据无论规模多大,如不构建数据间的关联,不做出数据分析与挖掘,价值都得不到有效展现。常用的分析技术有: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数据图谱分析技术、移动平均线分析技术。结构化数据需要通过关系数据库管理技术来进行数据管理和挖掘。大数据分析技术不仅能够井然有序地组织数据,增强知识服务引擎的数据分析效率,同时还有效地缩短了用户采集知识服务引擎的反应时间,提升了数据传播的效率,成功地解决了用户的信息知识需求问题。

(三)大数据价值性符合用户对知识需求的高要求。大数据的隐形价值、隐形效率提高了数据价值的外显性、应用性。知识服务引擎与搜索引擎的差异较大,其对象是知识而非信息。用户将需求和问题输入知识管理系统,系统能智能化地解决用户的问题与需求,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此系统能对用户输入的问题与需求进行自动翻译,其反馈结果具有高效性、保障性,同时搜索引擎能和用户进行有效互动,更符合新时期用户对图书馆知识服务上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二、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开展的必备条件

(一)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分为三类:推送技术、导航库技术、智能代理技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通过计算机搜索、删选将所选数据准确推送至用户的计算机,如:电子邮箱、微信、微博等媒体。导航库技术属于一种可指引用户至特定地址取得需要信息的数据库,本着为用户提供方便的原则将其组织起来,为用户提供该类资源的分类状况,引导用户查找。智能代理技术实质为根据用户要求,消除用户在资源检索期间的各种繁杂流程,模拟人类行为,在自动运行条件下使用户享受到便利。

(二)人才方面。知识型人才是图书馆进行知识服务的前提和关键,若缺乏知识型人才也就没有知识型信息服务。在大数据视角下,图书馆要将知识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对人才能力提出以下要求:第一,应掌握最基本的与图书馆情报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第二,知识面较广,除了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方面的知识外,还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英语、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第三,有较强的创新和求索意识,大胆尝试,敢于探索,在问题的解决上追求独特。

(三)图书馆方面。1.应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主。“用户至上”自始至终都是图书馆的服务宗旨,也是服务目标,而知识服务也是向着该目标而进行的。因而若要有效落实图书馆知识服务,应重点关注用户需求。第一,进一步掌握用户信息知识需求,通过研究调查,了解馆内用户年龄、学历、专业等信息,了解他们的学习研究动态,根据用户所浏览信息、研究内容有效地整合信息资源,将原本的知识服务从以馆藏为主转变到基于用户为主的潜在需求。第二,合理地制定用户的反馈制度。通过微信、微博、小程序等新媒体新技术,可以及时地了解用户对于图书馆的意见,再对意见进行改进,这样才有利于图书馆知识整合与知识服务更好地发展。同时,邀请用户代表加入到图书馆知识整合与服务里,将“用户至上”的服务宗旨真正落到实处。2.应加强从文献整合、信息整合至知识整合的转变力度。加大力度从多方面提升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制定并建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创造条件慢慢让更多的图书馆形成知识整合的意识,形成统一的知识资源保障体系。首先,国家政府需从政策、法律入手对中小型图书馆,特别是边缘地区基层图书馆倾斜,给予人员、资金、设备方面的保障,促其尽快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知识整合能力。其次,从适应知识整合与知识服务需求着手,转变已有组织体制,图书馆内增设以用户任务为主的知识整合机构,专门开展信息知识资源的整合服务,以弥补馆藏文献资源不足的问题。3.应注重建设区域性与行业性图书馆知识共享保障体系。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是针对多样化、网络化与动态化的知识资源系统服务,除了依靠传统文献资源系统外,更多的是依赖大量网络虚拟资源。图书馆在为广大用户提供知识服务时,要充分明白,建构知识共享保障体系需所有图书馆共同参与,根据统一规范和标准,制定出特色数字化知识体系,并利用图书馆联盟检索系统,建构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良好关系。同时,还应构筑知识共享网络体系,让小资源变作大资源,小系统变作大系统。利用网络协同与互动,真正达到知识共享的效果,要充分借鉴学习“流动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朗读亭”等创新模式,依照知识服务整体发展态势,制定区域性和行业性知识服务体系。

三、大数据视角下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创新

(一)二次、三次文献加工服务。知识经济时代,馆藏文献信息的再加工是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关键环节,图书馆采编部有计划、有目的地为馆藏文献资源展开深加工,由以往的仅为用户供给文献书目转变为用户提供书目和具体内容。开展好书推荐,提供图书内容简介、作者、书号、网评等,第一时间为用户展开新书通报,并在图书馆里最能吸引用户眼球之处增设电子屏幕,便于图书馆实施新书实时通报。外文期刊文献库则提供期刊作者、文摘等信息供使用者网上查阅。

(二)个性化推送服务。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提供以数据驱动为主的特色化阅读服务模式,使数据驱动流程管理更智能化、精细化,进而对数字图书馆发展中为用户提供的特色化服务模式、内容等给予准确评估。在大数据平台上得到关于用户阅读模式、阅读行为、个体特征等数据,通过该类数据关联计算、情感分析等,进而推出读者阅读内容、需求与模式的整体变化情况。若用户登录“我的图书馆”,系统就自动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文献信息推荐给读者。

(三)实施课题跟踪和定题服务。一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期间必定会有课题研究、论证与鉴定的一系列过程,而每环节的进行都占有了大量知识信息。那么,图书馆工作者应结合科研人员在研究工作中的信息需求,为其提供专业性信息咨询服务,并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将已经加工的专题信息发送给科研人员,为他们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又为她们提供周到的、有特色的服务,保证了课题跟踪和定题服务模式的实现。

(四)建构专业特色数据库。图书馆若要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还应建构特色化的、丰富的文献资源数据库,方可符合不同层次用户需求。1.应制定且建构馆藏书目数据库。实质即把传统图书馆服务中所用的手工文献目录全部转变成机读目录格式,使加工后的目录更全面,更深入,且能实现网上查询与馆际互借。2.建构个性化文献数据库。能使图书馆更具特色,引起用户关注度,提高图书馆影响力。3.建构馆藏文献信息开发数据库。主要对文献实施深层次开发,增强服务层次。4.建构虚拟馆藏数据库。图书馆需结合自身特征与读者需求,成立专门工作组,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搜索、加工与组织,依靠下载与创建链接的方式,形成便于用户使用的图书资源体系,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五)参考咨询服务。纸质图书和期刊是传统图书馆所储藏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是决定了传统图书信息资源的参考咨询服务的内容是馆藏纸质文献,对于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图书馆馆员在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文献知识、文献检索方法等服务。传统参考咨询是一种馆员与用户进行“一对一”服务的模式,用户若要获取更多关于资料的数据和信息,应先到咨询台向参考馆员请教,参考馆员应认真解决用户所提出的问题,让用户掌握文献资源检索的方法。

(六)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作为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创新模式,主要是结合用户所输入问题,将图书馆里现有文献信息资源和馆员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进行最大化利用,并在双方交流互动中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大数据条件下,图书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数据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其属于集文字、声音、视频等于一体,顺利实现文字、视频、音频咨询服务,让多个图书馆相联盟并形成分布式虚拟参考咨询。

四、总结

总之,知识服务应关注用户需求,把服务融入用户服务的全程里。大数据视角下展开知识服务,对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图书馆需对服务方式进行改进和优化,注重馆员信息素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成功达到知识服务与信息资源优化的彼此互补,才能使用户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得到满足,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知识服务。

猜你喜欢

建构文献图书馆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建构游戏玩不够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