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科学》创刊以来所载少数民族体育论文的计量分析研究

2019-11-23王薇刘学鑫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8期
关键词:计量分析少数民族

王薇 刘学鑫

摘  要:通过对《体育科学》关于少数民族体育载文数量,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载文进行计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正逐步走向全面、深入、跨学科等方向发展,且研究多数依托申报的课题;第一作者年龄处于黄金年龄,且学历、职称普遍较高;研究队伍局限于小的群体;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从面的广度和点的深度结合不足;研究者中女性比例偏低。针对研究中不足提出建议:注重深度挖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发展,紧抓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搭建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平台;加强对研究队伍的扶持力度,研究上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整体和局部系统的研究,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  体育论文  计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0(a)-0218-04

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德国、日本率先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同时期“体育”概念从日本留学生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体委开始有组织地统一规划和领导体育科学研究工作,1981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的主管下,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创办了《体育科学》(CHINA SPORT SCIENCE)期刊。本文仅以《体育科学》创刊以来所载的少数民族体育载文进行梳理与分析,客观地反映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规律,有效地预测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今后的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体育研究持续发展提供信息支持,为今后体育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1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通过贵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的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文献检索平台,检索条件为:期刊为《体育科学》关键词为55个少数民族的全称、模式为精确匹配、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1日。并于2019年1月31日进行再次确认,经过甄别与筛选,剔除会议综述、体育赛事开幕等与体育研究不相关的论文,最终以40篇文献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计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将载文的名称、第一作者信息、载文项目来源、工作单位、作者人数、作者重复出现次数、被引文次数、载文下载次数等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和SPSS软件进行计量统计及绘制图表。另外,通过专家访谈法,梳理论文思路,合理构建论文结构框架,使得本研究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少数民族体育载文分析

2.1.1 载文各阶段研究及依托项目情况

期刊载文针对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调查整理,经过科学研究与分析,梳理研究对象的传承与发展历程,促进研究对象在传承中进行创新发展;或对研究对象面临的困境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与意见,为有关职能机构提供参考,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或通过数据分析,用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掩藏在表现下的真实面貌等。

1983年,桂裕庆、张万仓、马秀英在《体育科学》体质研究专栏中发表《汉、蒙、土族学生青春期发育差异初探》一文,对少数民族的体育研究迈出了第一步,至今已有36:年。根据载文研究发展情况,可以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分3个阶段:探索期(1983—1999年)是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起步阶段,期间载文有3篇,成熟期(2000—2009年)是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发展阶段,期间载文有20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载文有4篇),稳定期(2010—2018年)是少数民族体育深入研究期间,期间载文有17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载文有8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项目载文有3篇)。

2.1.2 少数民族体育每年载文量分布趋势分析

(1)每年载文量分布趋势。

按照各民族体育载文研究进行统计,少数民族体育载文有56篇,其中载文有16篇因研究不同少数民族而被重复计量,实有40篇。如武杰、臧留鸿、马海疆、别业军、俞名柯在《新疆维、哈、蒙、柯、锡、塔、回——7民族成年人健康现状研究》中涉及的少数民族有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崔静、高顺生、吴晓鸣在《新疆6个民族青年的体型及体质特征研究》中涉及的少数民族有柯尔克孜族、塔塔爾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塔吉克族、蒙古族等。

如表1所示,有23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被作为调查分析对象,其中涉及到蒙古族载文有6篇,其次为壮族、纳西族、锡伯族载文均有4篇。从少数民族研究方向以2005年为时间节点,2005年之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民族体质健康、体育竞技、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等,2005年之后研究方向逐步转向对各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深入探析,其中研究方法也逐步丰富完善,从最开始的逻辑法、数理统计与分析、调查法、测试法等逐步添加专家和传承人访谈、田野调查、个案研究、动作分析、影音记录、参与观察等研究方法,使研究的内容逐步丰富完善,对民族体育的论述更加深入细致,使研究成果具有深度。

(2)少数民族体育载文的引文分析。

篇均引文量是期刊论文引用参考文献的平均数量,它是描述期刊吸收信息能力的一项指标。我国绝大部分的样本期刊的平均引文数量集中在5~16条之间,总共有520家期刊的平均引文数集中在12个引文区位段,占到了所有样本期刊的82.8%[1]。表2所示,被引文排在前5位的少数民族分别为苗族、壮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以上少数民族体育载文有17篇,被引文总数为517次,占总被引文的46.7%,每篇均被引文数为30.4次;被下载排在前5位的少数民族分别壮族、纳西族、土家族、苗族、彝族,以上少数民族体育载文有15篇,下载总数为24031次,占总下载论文的54.3%,每篇均被下载数为1602次。不计重复统计的少数民族体育载文数有40篇,引文总数为963次,每篇均被引文数为24.1次。

如表2所示,被引文次数最多的5篇载文,其中3篇载文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有2篇载文来源于省、市级社科基金项目。通过聚焦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项目,以科研项目作为支撑平台,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能生动、深刻、形象、准确地反映出少数民族特有的体育文化与生活习俗的特点。同时,引文数有299次,每篇均被引文为59.8次,论文下载数有10602次,每篇均被下载为2120.4次。由此可见,引文次数排在前5名的载文有团队平台及资金支持,且载文已超过社科期刊论文篇的均引文次的数值。

2.2 少数民族体育载文第一作者信息分析

2.2.1 少数民族体育载文第一作者年龄信息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研究者的高产年龄主要是在34~45岁,与结合闫静、王焕的研究结果(男性和女性作者职业生涯的活跃期同为31~45 岁,并且到37岁达到峰值[2])相吻合,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高产年龄阶段称之为“黄金年龄”,这一阶段载文有21篇,占总载文的52.5%,其中有7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的53.8%,有1篇是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占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总数的33.3%,还有4篇是国家其他社科项目,占国家其他社科项目总数的80%。

2.2.2 少数民族体育载文第一作者性别信息分析

性别分配劳动因社会角色定位、时间配置和家庭分工的原因,在社会各阶层所表现出的职业角色和家庭劳动等都有差异。对于男性来说,职业角色的定位,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劳动投入到社会角色中,实现最大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物质反馈;对于女性来说,因需要生育与教育子女,承担更多的家庭劳动,消耗大量宝贵时间和升值空间。

《体育科学》作者群中男女作者失衡现象严重,男性作者一直是体育科研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并且这种现象并未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有较大的变化[2]。从表4可以验证这一结论,第一作者男性从人数、载文数量、项目来源国家社科项目、国家其他社科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省-市-自治区项目等占比均高于女性。

2.2.3 少数民族体育载文第一作者学历信息分析

在社科类论文署名中,对于多个作者共同完成时,第一作者署名排在最前面,因其对论文框架结构的构思、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及论文撰写等贡献值最大。

如表5所示,从学历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载文作者硕士以上学历达94.4%,博士学历61.1%,硕士学历为38.9%,反映出《体育科学》关于少数民族体育载文作者的学历普遍较高。

目前,我国体育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院校已达到21所,每年招生人数大约为300人[3]。从每年招生规模可以看出我國体育学博士属于稀缺类专业人才,代表着这一专业的顶尖科研水平,他们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和充沛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研究的科研事业中,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体育国际竞争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2.4 少数民族体育载文第一作者职称信息分析

职称是指事业编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获得的专业技术职务,主要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

如表6所示,从学历有效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载文作者具有高级职称有18人,占有效数据比为67%,反映出《体育科学》关于少数民族体育载文作者的职称普遍较高。这侧面反映出,个人追求深入学术造诣研究的主观因素,结合国家和省级课题政策的支持、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以及聘期内的考核等客观因素,对于推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3  结语

对《体育期刊》创刊以来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计量与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内容正逐步从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延伸到体育文化传承脉络,对我国少数民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研究也存在着不足。

(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正逐步走向全面、深入、跨学科等方向发展,且研究多数依托申报的课题。少数民族研究方向涉及民族体质健康、体育竞技、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及体育文化等;民族体育研究从开始的体育学科研究逐步增加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形成跨学科式发展,从不同学科视角的探析,能更加准确地描述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变迁;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依托项目数量逐步增加,国家级项目为民族体育的研究提供了优良平台以及科研启动经费,确保民族体育研究的正常完成。

(2)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第一作者年龄处于黄金年龄,且学历、职称普遍较高。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主要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处于黄金年龄阶段的研究人员主要依托科研平台及职称条件,通过平台聚集人力资源形成团队,针对申报国家、省、市、地区等社科项目要求,精雕细琢,组织申报,并以科研项目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作者凭借积累的科研经验,在对论文框架结构的构思、研究对象、方法及内容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视角与解读,借助国家或省级课题项目的载体,通过文字的形式将深度剖析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现状及热点,为少数民族体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素材。

(3)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队伍局限于小的群体,从载文作者分析可以得出,民族体育研究载文较多第一作者是万义、武杰、的黄聪、李延超等,说明民族体育研究者缺乏固定的研究群体;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从面的广度来讲,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仅涉及20多个民族,从面和点的结合来说,未涉及对民族体育进行系统和理论性研究;每年载文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同时年度载文量呈现下降趋势;女性因生理、生育等因素,需承担更多的家庭劳动,使得在一定时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导致研究者中女性比例偏低。

(4)针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应注重深度挖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发展,结合现代竞技体育理念,紧抓学术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搭建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平台,以获得社会对民族体育的关注与支持,以及加强对研究队伍的扶持力度,同时对于少数民族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同时通过传承群体开展独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丰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动内容,为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以研究面的广度和点的深度有效结合,对我国少数民族体育研究和局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统筹起来,通过科学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整体和局部系统的研究,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观盛.社科期刊引文数量与期刊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基于628家理论研究期刊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7-140.

[2] 闫静,王焕.女性体育科研人员的科研产出现状与影响因素——以2000—2015年《体育科学》载文作者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5):42-48.

[3] 杨献南,方千华,鹿志海.我国体育学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问题及改革设想[J].武汉体育学院学院,2015(4):75-81.

猜你喜欢

计量分析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能源诅咒视角下成都经济区绿色发展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科研论文计量分析
企业所得税会计新旧准则的变化分析
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基于中国知网的Reissner—Nordstrom空间研究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