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清县山区单季茭白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析

2019-11-23詹翠鸿

山西农经 2019年16期
关键词: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詹翠鸿

摘 要:梅溪镇委、镇政府及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山区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单季茭白种植。从良种选择、培育壮苗、科学选地、合理密植、精细田管、适时采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山区单季茭白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单季茭白;闽清山区;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6-009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645        文献标志码:A

闽清属于福州市山区县,为福建省农产品主产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但效益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近年来,为了破解高海拔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难的问题,梅溪镇委、镇政府及农业服务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上级惠农政策,争取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引导发展茭白、脐橙、红芽芋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1  优选茭种,自繁扩种

梅溪镇种植的茭白种苗原产于海南,经过20多年的优选繁育扩种,现已成为当地主栽品种。其主要特点为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分蘖性强、产量高、茭形好、单茭重200 g左右,不易发青、食用品质佳[1]。

2  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当地茭白种植多采用地下匍匐茎育苗繁殖,一般在立春前后进行播种。

(1)苗田准备。选择前作为非禾本科作物,以及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通风透光的水田。

(2)整地播种。先深耕耙细苗田,后按水稻湿润秧育苗方式整理苗床,苗床面宽90~100 cm,沟宽30~35 cm,沟深25~30 cm;四周开好排水沟。随后将事先准备好的茭白种茎按行距15 cm定植于苗床上,以种茎入泥为1 cm为宜,后灌浅水2~3 cm保温育苗。

(3)苗期管理。当幼苗出土时,如遇极端低温天气,应搭塑料小拱棚保温防寒;当苗长2~3片真叶时追薄肥1次,1 m2田用10 g尿素加5 g磷酸二氢钾兑水浇施。

3  择优选地,早耕备田

3.1  种植大田选择

一般选择海拔在300~650 m,以及交通便捷、光照充足、水源丰富、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前作为非禾本科作物的水旱轮作地的大田。

3.2  深耕晒田

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清除前作残株和杂草,深翻晒土30~40 d,耕深35 cm以上,一般在12月进行。

3.3  整地施基肥

在移植前20~30 d灌水溶田,2月下旬至3月上旬耕耙1次后,筑牢田埂,防止漏水;移植前1 d再耕耙大田1次,每667 m2大田撒施50 kg碳酸氢铵和25 kg过磷酸钙的混合物后整地,做到田平泥烂,肥土融合。

4  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4.1  移栽期

移栽期一般在4月上旬,待茭白苗高30 cm左右、叶片5~6叶时开始移栽。

4.2  合理密植

采取大小行距栽培,小行距40~50 cm,大行距70~80 cm,株距40~50 cm,大田栽植1 800~2 000丛/667 m2。移栽时做到轻拿轻放,注意不伤芽,随挖、随栽。栽植深度以不倒苗、不浮苗及秧苗的白色部分入土即可。

5  精细田管,提质促丰

5.1  科学水管

茭白整个生长期都需要水,但茭白是出水作物,所以水层不能太深。水位要根据茭白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节。移栽成活后保持3~4 cm的浅水,促进有效分蘖,分蘖前期保持5~6 cm水深;中后期至孕茭期加深水层到8~10 cm,以便控制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在7月上旬排水烤田7~10 d,夏季高温时期采取日灌夜排,降温防病,促进肉质茎生长。孕茭期间保持水层深15 cm左右,不让茭白见光,保持茭肉色白细嫩。

5.2  合理施肥,结合中耕除草

5.2.1  科学施肥

茭白植株高大,生长期长,需肥量大,应分3~4次追肥。一般在移栽后7~10 d,大田用48%进口三元复合肥15 kg/667 m2施1次提苗肥;在移栽后20~25 d,追施分蘖肥1次;大田施10~15 kg/667 m2尿素,以促进分蘖和生长。茭白大部分分蘖后进入孕茭期,追施1~2次孕茭肥,大田施48%进口三元复合肥20~25 kg/667 m2。

5.2.2  中耕除草

中耕可结合施肥进行,一般2~3次。第1次在栽植后7~10 d,植株返青时进行;第2次在第一次耘田后20~25 d;在植株封行前进行第3次。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于栽植后10~15 d使用1次,每667 m2大田用25%除草醚500 g拌细沙5~7.5 kg撒入田间除草。

5.3  病虫害防治

当地茭白主要病虫害种类为纹枯病、锈病和螟虫、蚜虫、粉虱等。防治策略上实施健身栽培技术,重点做好合理轮作、深翻晒田、清除病虫源、科学水肥管理、及时除去下部病叶黄叶和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等工作。

5.3.1  纹枯病

偏施氮肥易发纹枯病,发病严重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降低品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5%井冈霉素3 000~4 000倍液喷雾。

5.3.2  锈病

锈病为茭白主要病害之一。发病时先在叶片上出现黄色小斑点,然后发展到叶鞘上,严重时整叶枯黄干死。一般在7—8月高温干燥时发生。发病初期适时喷药防治:可选用25%粉锈宁(三唑酮)乳油1 500倍液、40%福星乳油5 000~8 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喷雾。孕茭期粉锈宁(三唑酮)对其有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

5.3.3  螟虫

螟虫有大螟和二化螟两种。幼虫蛀食茭苗钻入茭肉,形成抽心死苗和虫蛀茭。

防治方法:用5%阿维高氯氟水乳剂、3.2%金甲维盐乳油2 000倍液喷雾防治。

5.3.4  蚜虫、粉虱

防治方法:用4%阿维啶虫脒或用5%阿维吡虫啉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

6  适时采收,处理上市

6.1  采收标准

采收标准:嫩茭明显膨大,叶鞘合抱处分开,包茭的3片叶叶枕基部相齐,3片叶长齐心叶短缩,叶鞘交界处明显束成腰状,叶鞘一侧稍有裂口,微露茭肉,露出部分不超过1~1.3 cm。叶鞘中部茭肉膨大而出现皱痕时,为采收最佳时间。采收时要先将茭白与茎基部分开,齐苔管折断,注意不要损伤其邻近分蘖。

6.2  采收期

高山茭白一般8月下旬開始上市,整个采收过程可持续到9月底。10月开始割根茎部分作为种苗进行销售,地下根匍匐茎留在翌年3月采挖育苗。

6.3  采后处理

采收后,把叶片从齐茭白眼处削去,将茭白基部的苔管削去,只带2~3张30 cm紧身叶鞘,一般可以保持肉质茎新鲜,采收当天上市销售。

参考文献:

[1]邓树青,邹荣武,郑寨生,等.茭白品种的筛选及水珍一号茭白的生育特性和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127-130.

猜你喜欢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葡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浅谈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