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配电网”特约专栏寄语

2019-11-23王科

云南电力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行波关键技术

特约主编简介

王科,硕士,高级工程师,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配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从事一、二次设备智能化及配电自动化等方面的技术监督、技术服务与研究开发工作。主持/负责多项南网公司科技项目及云网重大科技专项:包括瑞丽配电网科技项目群(12 个子项目),提升云南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研究(10 个子项目);高原中性点非有效真型配电网试验平台建设项目等。出版专著3 本,发表论文20 余篇(SCI、EI、核心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0 余项,制/修订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6 项,解决现场疑难问题分析及开展技术培训20 余次。现为云南省高原电工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并荣获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和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特约专栏寄语

智能配电网是电力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下传统落后的配电网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其智能配电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为用户用好电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智能配电网把先进的控制、通信、网络及计算机等技术融为一体,能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自愈能力及供电质量,促使配电网设备智能化及管理工作实现可视化,提升配电网运行及管理效率。因此,在当前配电网中积极应用智能化技术,是提升配电网控制、运行及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展示智能配电网的最新研究成果,《云南电力技术》组稿出版“智能配电网”专栏,集中刊出4 篇文章,对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及应用中的科学问题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模型与关键技术》针对传统的仅基于电力系统物理联系的分析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典型融合网络和传感系统的电力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PPS)的模型,提出了为适应智能电网目标和要求的电力信息物理融合关键技术,实现人的控制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延伸,并建议在电力系统中应用CPPS 作为未来的发展重点。

《基于VMD-S 变换的故障行波检测方法》针对目前配电网行波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VMD-S 变换的故障行波检测方法,解决EMD 分解过程中模态混叠和端点效应现象,以及S 变换在强噪声干扰条件下行波信号检测能力下降的问题。通过仿真分析表明,在强噪声干扰的条件下,该检测方法相比于Hilbert-Huang 变换和S 变换,抗干扰检测效果更明显。

《交变电场场源定向技术》结合平面圆阵与线阵的优点推导了交变电场场源定向的数学解析式,并利用各阵元间所测场强的大小关系提出了场源方向的判别方法。为提高探测器的测量精度对阵元半径、探测器半径、阵元个数、阵元间距的布局参数进行了设计并研制了样机。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高压实验台产生的交流场源的方向判别。

《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电弧数学模型研究进展》针对目前配电网弧光接地故障中电弧暂态特性研究现状,综述了彼得生(W.Peterson)理论(高频熄弧理论)、彼得(J.F.Peters)和斯列宾(J.Slepian)理论(工频熄弧理论)、弧隙介质强度恢复理论以及弧隙能量平衡理论,对比分析了常见的黑盒模型特点和其在配电网中的适应性,为配网中电弧模型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智能配电网行波关键技术
牛繁育与健康养殖关键技术
带有超二次位势无限格点上的基态行波解
一类非局部扩散的SIR模型的行波解
用Riccati方程的新解求Fitzhugh-Nagumo方程的新行波解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一类带治疗项的非局部扩散SIR传染病模型的行波解
关于智能配电网运行状态管控与综合评价关键技术的探讨
数字电视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