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舒服的事情,是危险的

2019-11-22Lachel

意林彩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末尾信息流边界

Lachel

我平时刷知乎,都是默认选择“关注”页,看我关注的用户。但这次,我试着调成了“推荐”页,看算法给我推荐的内容。然后,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自己在那几天里刷知乎的时间。

结果很有意思:尽管我有意识地控制时间,尽管算法推荐的内容质量不如我关注的用户,但前者所消耗的时间,仍然要比后者多。

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关注的用户不多,所以很容易刷到末尾。

理论上来说,哪怕我刷到末尾,我也可以去看看别的东西——比如同一个问题下其他回答、相关问题等。但这个进入意识的念头,就会给我一个信号:已经刷了很久了,该去做点别的事情了。

作家Adam Alter把它叫作“停止信号”。你也可以理解为,它是一种“心理边界”,会提醒你“该停下了”。

不要小看这个东西,很多时候,它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本来只是想查个资料,但一发不可收拾,一个个链接点击过去,一个个页面不断跳转,醒悟过来时,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但究竟都看了什么内容?却说不出来。这就是互联网所带来的“时间黑洞”。原因就是,它屏蔽了给你的“停止信号”。

再往后,Pinterest发明了瀑布流,社交网站发明了信息流,连跳转链接也省去了:你只需要往下滑动,新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你面前。

信息流的模式,进一步降低了获取信息的阻力。

这种对于边界的模糊和淡化,在心理学上,叫作“沉浸感”。

具体来说,就是当你进入某个情境时,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对你的干扰,降低你的认知负荷和注意力负担,让你无须去反復思考,得以全身心投入这种情境之中。

它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舒服。

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常见。比如,你在商场购物,是永远看不到时钟的,也看不到能够望到天空的窗户,目的就是让你注意不到时间的流逝,能够多逛一会儿,多贡献下单数。

媒介内容不断走向多媒体化,从文字,到图文、音频、视听……也是一种提高沉浸感的方式。通过全方位刺激你的感官和脑区,让你感到舒服,降低获取和理解信息的成本,从而让你“留下来”。

电子产品不断走向智能、大屏、便携,不停推出适配的App,打造和营造生态,就是为了能够让你更轻松、更舒服地使用它们。

越方便、越舒服的事物,往往就意味着“边界”的缺失,也就越容易使你沉迷。但这不能怪你。

消费社会有一个特征,就是让你卸下防备,放弃警惕,沉浸在外部的一切为你营造的“满足的幻觉”中。然后,老老实实去投入你的时间、注意力,以及金钱。

所以,我有一个习惯:下意识地警惕一切试图让我“沉浸”的事物。除了创作,我不喜欢一切沉浸。因为沉浸,往往就意味着,它试图卸下你的防备,松弛你的控制,掌握你的情绪、行为和心智。

很多时候,沉浸于舒服之中,未必是一件好事——它也许意味着,你对自身的掌控能力,正在被取代。你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随时保持“重拾警惕”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末尾信息流边界
守住你的边界
“0”的读法和要领
有边界和无边界
OF MALLS AND MUSEUMS
人蚁边界防护网
蜕皮的季节
Playing with“tl”
企业ERP系统的构建
管理中资源要素的协同作用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