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三种唱名法把握五声旋律的音高感受

2019-11-22祝代辉

艺术评鉴 2019年19期
关键词:功能性

祝代辉

摘要:本文结合《礼乐·乐记》中的部分思想来谈感受五声旋律的三种唱名法。把握五声旋律的音高感受是以读谱者赋予五声旋律中各音的意义为基础的。强调音感时可用无唱名法;强调五声“为正”的功能性时,当用以宫为基础的首调唱名法,宫音位置变动则宫系统的唱名法随之变动;强调色彩时往往会降低正音的功能性,可允许正音甚至宫音缺失,此时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采用固定唱名法或非宫音为调高的首调唱名法去感受。这样,五声旋律就因站的立场不一样而具有多样的理解方式。本文通过黄虎威的钢琴作品《蓉城春郊》的片段做材料来分析,以帮助读者把握五声旋律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唱名法   五声旋律   音高感受   功能性   色彩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079-02

一、对本文涉及的基本概念的解释

五声旋律是以宫、商、角、徵、羽五声为基础形成的旋律,在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中采用三分损益法确定了此五声的律高。其中,“宫”是五声音乐的基础,如左丘明《国语·周语》曰:“琴瑟尚宫,钟尚羽,石尚角,匏竹利制,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夫宫,音之主也。”[1],张炎《词源·五音相生》曰:“宫属土,君之象……宫,中也,居中央,畅四方,唱施始生,为四声之纲。”[2]。五声之外,“宫”声之变可形成“变宫”音(即“宫”声產生“宫”和“变宫”音),“徵”声之变可形成“变徵”音(即“徵”声产生“徵”和“变徵”音),“角”声之清可形成“清角”音,“羽”声之清会形成“清羽”音,偏音特别是变徵和变宫音在民间音乐中往往由演唱或演奏者来把握音高的,所以,即使五声旋律中出现“变宫、变徵、清角、清羽”中的任意或组合,都应统称为五声音乐,而不能称六声音乐或七声音乐。综上,理论上应以“宫”定“声”,形成“五声”系统,以“声”定“音”(杜亚雄先生说:“律”协调“声”,“声”是个体概念,“声”相“和”而成“音”,“音”是集体概念[3]),形成五个正音和其他的偏音。

研究五声音乐,古人没有受到西方音乐理论的干扰,比现代人研究时间长,且他们站在哲理的高度观察世界并站在和谐社会的角度规范着人性,所以,笔者借用《礼乐·乐记》中的部分内容来说明自己在五声旋律的音高感受上的观点。

二、“声”与无唱名法

《礼乐·乐记》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4]。就是说,物使心动,心动而成声。此时,“声”未用“律”来固定音高,仅是一种感觉或幻象,如梦境般美好。所以,我们的心(《乐记》中“哀、乐、喜、怒、敬、爱”六心)感受到“物”(我们的经历、感受,对自然、社会和对人生的认识等都是概念“物”的外延)并随之而动,随动而发声。哪怕你的发音飘忽不定,却能感受到异常美好的景象。发展此“物感”,可以更高维度地提高人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这就是我们读谱时的无谱阶段:去听听优秀演奏,用你的“六心”去感知,并可随之(“物”之外延)而动;去看看优秀作品的五线谱,可随符头高低变化而感而动。

三、“变”与固定唱名法

《礼乐·乐记》曰:“声相应,故生变”[4],原文指出“一是人心感乐,乐声从心而生;一是乐感人心,心随乐声而变也”。一方面,针对始创者,人心感受到来自外界且有值得表达的东西时,“乐”就在心中产生了。通过动作行为表达它,我们会感觉到“乐”(此“乐”指的是包括“快乐”在内的各种人类情绪,因为值得表达才会感觉到“乐”)。有修为的人可以将此感受通过恰当的形式描述出来,作曲家表达出来的形式通常就是曲谱(口传心授的方式更能体现“变”的内涵,变出多样的作品都有其不变的“本”源)。另一方面,针对聆听者,音乐的本体可以让你感觉到它的存在,你也可以随音乐而动。针对二度创作者,乐谱包含的信息可在你的表达中形成新内涵。要去感受确定的音高,用固定唱名法非常容易,比如黄虎威钢琴作品《蓉城春郊》的前五小节旋律,你的六心会随之调动,你的哀、怒会被化解,你的喜、乐会被加强,你对美好的自然将会更加的敬和爱。我们甚至可以用文字去感受每一个音符:第1小节,“打开(心灵的)窗,美丽的景色它映入眼帘”;第2小节,“所有哀怨一去不返”;第3小节是第2小节的回声(内心深处的),需要小心去感受,“一去不返”;第4、5小节和第1、2小节对照,更加地惊喜,那是一种释怀的热情,“融入它,喜悦(乐)的感慨她四处窜”,“这是灵魂深处的呼唤”(注:此处五个引号中的内容是笔者为“六心”编的歌词)。既然叫固定唱名法,音名对应固定的唱名,C音永远唱“do”,能在钢琴等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上找到准确的音律高度,其快速识谱有用,没有“宫为中心”的特征,不深究作品内涵适用,此为“声相应”而形成的“变”的阶段,见谱例一。

四、“音”与首调唱名法

《礼乐·乐记》曰:“变成方,谓之音”[4]。固定唱名法核心在于随“声”而“变”,此阶段并不能真正领悟五声音乐的内涵。当赋予“声”以“意”,“声”之间的关系就明确了,“音”就产生了。“音”的基础是“宫”中心的确立,要确立该中心必然以“宫”的律高标准来确定其他四个音的对应音高,之后才涉及偏音在正音基础上的变化,由此形成一个宫系统。与宫系统中各音意义一一对应的唱名法是首调唱名法,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等都可以表达,但简谱在视觉上更加直观准确,简谱也似乎成了首调唱名法的代名词。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把“do、re、mi、fa、sol、la、si”的唱名写成“1、2、3、4、5、6、7”的形式,并非特指简谱。

谱例一二三都可认为是首调唱名法,谱例一C为宫音(同固定唱名法),第一小节的“7”不作“变宫”唱“1”可感受到,会被错误认为是六声G徵调式;谱例二G为宫音,“4”不作“清角”唱“3”可感觉到,会被错误认为是六声G宫调式;谱例三是按尽量没有“偏音”思路写成,G宫调式转缺宫音的G商调式。综上,谱例一二偏音地位太重,谱例三中后调没有“宫”音,五声感太弱,恐怕古人难以容忍上述三种改变传统的现象(《国语·周语》中《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说到了改变传统的后果:“王不听,卒铸大钟。二十四年,钟成,伶人告和……二十五年,王崩,钟不和。[1]”)。所以,唱名法还得参考更多信息。

五、首调唱名法的实际运用

从前文可以看出,三种首调唱名法都存在问题。《乐记》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4],要将“音”上升为“乐”,还需将该钢琴作品片段的伴奏系统做分析:第1小节全部音的组合只有五声,应看成G音为宫的五声宫调式,第2小节前三拍是F音为宫的五声调式(未缺五声音,没有偏音),当我们期待第2小节后三拍的商音“2”出现时,伴奏却是G为宫音的五声旋律(未缺五声音,没有偏音,期待转宫但结音仍然在G宫音上),第3小节前三拍同第2小节前三拍,之后期待的商音“2”却闯入bB音为宫的五声旋律并转到bB宫调式上去了。综上,笔者认为最合理的首调唱名法使用谱例三并做简单微调,三小节出现的三个结音G分别唱成“1”“1”“6”(即分别为1=G、1=G、6=G,“乐”之主体是G宫系统,出现的F宫系统没有确立就回到G宫系统去了)。这样分析,弹奏钢琴的人只需浏览一次就能背奏这段钢琴谱。这说明合理使用首调唱名法是感受五声旋律音高的关键,有了这种合理的认识之后,你用哪一种唱名法都会更加地自信和方便。

六、結语

看中国音乐应使用辩证法,允许多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比如本文举例的旋律片段只有一个,唱名法却有多个(文中主要出现4种),且每种方案都有优势和缺点。本文尽量用科研的态度去研究一个问题,但总是感觉没有表达完全自己的想法,因为好的音乐作品一定有更丰富的表达法,我们只能时刻保持着对原始作品的尊重,思路才会更宽广。

参考文献:

[1]左丘明.国语·周语·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钟[DB/OL].古诗文网.

[2][宋]张炎.词源·五音相生[DB/OL].古诗文网.

[3]杜亚雄.中西乐理之比较研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03).

[4]戴圣.礼记·乐记[DB/OL].古诗文网.

猜你喜欢

功能性
正念训练对老年抑郁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影响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人性化护理干预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乳果糖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高血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