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学术演讲技巧》课程的开设与实践

2019-11-22李乃适汪劭婷

医学教育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协和医学院学术

李乃适 汪劭婷 潘 慧,3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730;3.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北京 100730)

当面试与答辩成为学术相关活动中的重要形式之时,演讲就成为了一种学术交流不可或缺的能力[1-2]。对于高端医学人才,在课题申请、结题汇报、会议发言、课堂讲授等医教研活动中,学术演讲均是最主要的交流形式,因而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一时代的需求在医学院课程的设置中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绝大多数医学院并未专门设置相关课程来教授学术演讲技巧。本文第一作者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留学期间选修了相关课程,受益良多,回国后遂于2014-2015学年起向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申请并开设了《医学学术演讲技巧》(简称《 医学演讲技巧》课程,5年来在选修课中受到研究生广泛欢迎。

1 《医学演讲技巧》课程简介

1.1 课程简介

《医学演讲技巧》课程的定位是研究生教育的选修公共课课程,目前因各方面条件所限仅面向学术型研究生开设;但未来有望扩展至专业型研究生和医学生。课程要求选课学生最好已完成一个小型研究或参与过小型研究,至少曾经进行过文献汇报。课程目前设置20学时,课堂讲授部分包括演讲的一般原则、演讲的准备、演讲现场的技巧、学术演讲特点和英语演讲技巧等。实践部分即由学生现场进行演讲,通过教师点评、同学点评、课后自评等方式进行提高。

1.2 课程的实施

《医学演讲技巧》课程为小班授课,课程容量为20~25人,分为理论课与实践课两部分。第一次课以每位学生即席自我介绍为课程开始,同时老师对每位学生的即席演讲能力可做一简单评价,此后为4学时理论课,分别讲授一般演讲技巧、演讲的准备、演讲现场的技巧和学术演讲注意事项。此后为实践课部分,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制作PPT,每人在课堂上现场演讲8分钟,其余学生提问,老师现场点评并给出初步成绩。同时,每位学生演讲时均有现场摄像,课后供学生自己重复观摩,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去改正。在所有学生均演讲过1次以后,开始第二轮现场演讲。第二轮演讲的内容可以在第一次演讲的基础上改进,也可以另行准备;但均需对前一次演讲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教师对第二次现场演讲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进步在第一次成绩的基础上给出加分。在第二轮现场演讲均结束以后,用1课时的理论课讲解如何用英语进行学术演讲。接下来的课时组织部分学生现场用英语进行学术演讲并现场点评。

2 评分体系

2.1 评分原则

如何对学生的演讲水平进行评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目前《医学演讲技巧》课程的评分仍按学校要求使用百分制,评分点主要分为3部分。初次的自我介绍占10%,第一轮演讲评分占40%,第二轮评分占50%。此外,对同学演讲进行提问且表现出色者、英语演讲者、进步迅速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分

2.2 对演讲实践的评分原则

对每次演讲的评分主要考虑演讲总体效果、PPT制作、现场技巧和回答提问技巧4个方面,总体效果占50%。

2.2.1 演讲总体效果评价

对每次演讲的总体效果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考察:表达是否清晰、听众是否理解演讲内容、演讲是否能够引起听众兴趣、是否超时、回答突发提问是否能够妥善解决等。

2.2.2 对PPT制作技巧的评价

对PPT制作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考察:内容上,主要考察逻辑上是否合理,是否有思维跳跃或无关幻灯片的出现;形式上考察得相对较细,包括幻灯片是否具有视觉冲击力、是否简洁、是否使用了合适的图表形式、致谢是否规范等。

2.2.3 对现场演讲技巧的评价

对现场技巧的评价主要考察的是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语调的掌握、态势语的运用、与观众的互动以及仪表与礼仪。

2.2.4 对回答提问技巧的评价

回答提问应该说是演讲中最不易把握的一环。对这一环节考察的主要是对重点的把握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2.3 加分的原则

对在课程中进步迅速的学生和在完成相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时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加分,以资鼓励。

2.3.1 因进步迅速而加分

这部分加分主要适用于第二轮演讲效果远超第一轮演讲的学生,说明该部分学生经过学习这门课程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这种情况正是开设《医学演讲技巧》课程的初衷,一般不超过10分。

2.3.2 因完成相对困难的学习任务而加分

这另一类型加分主要适用于主动报名参加英语演讲实践、在其他学生演讲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观摩自己演讲录像后在自评记录中进行详细总结等情形。一般不超过3分。

3 教学效果

从学生的选课情况、课堂表现和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非常浓厚。一方面,2014年第一次选课,全部20个名额即很快报满,后来不得不增加了2个名额。此后每年均因学生的强烈要求而增加部分名额。而2016年第3次开设本课程时,因操作失误在研究生院网站上未能将课程容量改为20人,结果以默认值60人公开在研究生院官网,但依旧全部报满,导致教学难度大大增加;但从另一角度看也说明这门课程的受欢迎程度。每个学年的第一课,学生在自我介绍时都介绍了选课缘由;除第1年开课以外,每一学年都有学生表示,听说此课比较容易“过”是真正的选课动机。但当他们上完全部课程,均纷纷表示收获很大。此外,从第二轮演讲实践相对于第一轮的提高来看,学生在演讲能力方面的提高也是他们学习态度的一种反映。

4 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同类课程的比较

由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学术演讲技巧》课程为本文第一作者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学习《学术演讲技巧》课程后受到启发,从而回国后申请开设,因此二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总体来说,格罗宁根大学的《学术演讲技巧》作为学术实用技能类的一门明星课程,已经开设多年,有着多年的积累以及丰富的师资力量,影响力强,对学生的帮助非常大;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学术演讲技巧》课程为新开课程,开设不到5年,在各方面硬件软件方面仅能因陋就简,但因学生基础技能较弱,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水平起点低,因此往往能够使他们的演讲能力相对得到大幅提高。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格罗宁根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学术演讲课程对比

5 不足之处与未来发展方向

《医学学术演讲技巧》作为北京协和医学院的一门新开设的课程,囿于教师水平和各种客观因素,可提高之处尚有许多。

5.1 师资问题

首先是教师水平存在一定问题。目前只有主讲教师一人在格罗宁根大学学习以后,根据其课程设置与学习心得,设计并开展了该课程;因而教师并非真正科班出身,主持该课程后也未得到培训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因此课程是存在一定的先天缺陷的。对这一问题,今后宜多创造培训及交流的机会来弥补这一缺陷。

另一重要问题是教师数量问题。不同于格罗宁根大学有英语系的团队在维护《学术演讲技巧》,《医学学术演讲技巧》课程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仅有1名教师与1名教秘在维持该课程的正常运转。因此,培养教师队伍也是未来的重要任务。

5.2 硬件问题

格罗宁根大学对于小班授课有着丰富经验,也有数量颇大的相应教室来满足教学需求。既有20人的小教室,也有6人的“袖珍”教室,因此很好地满足了需要。但北京协和医学院现有教室并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故在条件允许时需进一步改造。

5.3 教材建设

目前《医学演讲技巧》课程尚无相应合适教材,目前以自编讲义参照部分英文教材的相关章节进行授课。未来拟翻译相关教材,并根据教学情况编写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

5.4 课程内容的完善

《医学演讲技巧》课程目前的内容尚偏简单,以讲授和实践体验学术演讲通用原则为主,但其实因医学学术演讲覆盖面极广,因此如何对于不同风格学科(例如形态学)的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讲授将是未来完善课程内容的重要部分。

5.5 互联网的使用问题

互联网的应用将知识的讲授和传播变得更为简单。《医学学术演讲技巧》一直希望将课堂讲授部分制作为慕课,这样可以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演讲实践时间,提高的时间成本将会下降。另外,自评和互评工作因其减轻教师负担的功用而越来越受到重视[3],且对兼职教师体系就更为重要。而自评工作也可以放在校园网上进行,互评工作也可以顺利引入评估体系。

6 总 结

《医学学术演讲技巧》开设近5年来,在提高学生学术演讲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也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在当今越来越强调表达能力的时代,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培训已是国际趋势。因此,继续改进《医学学术演讲技巧》课程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协和医学院学术
新乡医学院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A Study of Blended-teaching Model in Medical English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