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心灵在另一个时空漫游

2019-11-21王倩

美文 2019年22期
关键词:李贺梦游

王倩

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河南昌谷李家,那个“通眉、细瘦、长指爪”的青年缠绵病榻已有些时日了,他眼里的精光一日日黯淡下去,偶尔回光返照,目光灼灼,直视无边的虚空。他知道,生命的黑夜即将来临。27年,来这世上只有27年,他一直忧心恐惧人生短暂、生命危蹙,而命运终究比他自己设想的还要严酷。气息惙然之际,他也许会想起自己写就的悲恻诗句“酒不到刘伶坟上土”(《将进酒》),他会害怕九泉之下的幽冷荒寂吗?

李贺死去15年后,同样心怀“哀愤孤激之思”的李商隐,感慨于这个天才诗人“才而奇者”却遭“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作《李贺小传》,在文中,他为“鬼仙”李贺安排了被天帝召往高邈天界的“归宿”,以此弥补李贺人间“不寿”的遗憾:“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头,言:‘阿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不知这故事是否可以平复所有为天才鸣不平的世人的愤怒,反正这个奇异瑰丽的传说,在1200年后的今天,让我心魂荡漾:诗仙李白有“捉月而死”的浪漫结局,“诗鬼”李贺亦有“魂归天上”的收梢,诗人在诗里、在缅怀他们的故事里获得了永生。这样的故事荒唐,但并不荒诞,除了写出鬼气森森的诗句,李贺也常常写到“天上”,比如《天上谣》;而在李贺有生之年,他已借由梦境游历过天界了,梦游的“结晶”便是《梦天》。

“人道有情须有梦”(连静女《武陵春》),羁旅倦客会梦到“绣幌银屏杳霭间”(徐铉)的闺阁旖旎情状,心存恢复之志者当会有“想见家山只梦游”(张元干)的嗟叹,历经戎马倥偬的豪客应有“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之梦,思念旧友的士子应有“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之梦,还有无数“春闺梦”“归乡梦”“黄粱梦”……惝恍迷离的梦折射人的情感或欲念,所以,我总爱说,梦是另一种真实,它又像一面神奇的镜子,映照出现实中存在的缺憾。还有一种更为奇诡幽丽的梦,是在另一个世界梦游,“梦游三山上”(白居易),“梦游无色界”(仇远),或者梦游到天姥山并进入绮丽辉煌的神仙世界。这种“梦游诗”继承了兴盛于魏晋时期的“游仙诗”的传统,其本质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呼应,而是对现实与现时的超越,诗人想以此摆脱肉身的沉重,自由而轻盈地飞翔在永恒之乡。李贺的《梦天》所写正是他的心灵在另一个时空漫游,但不像别的“游仙者”奢求长生,他似乎只为了验证自己发现的生命真相——人是渺小的,生命是仓促的,一切都是无常的。

李贺写梦游的手法也与众不同。他人往往先写“梦之由”——伧俗粗陋的现实衬托仙境的高华灿烂,对仙乡的无限向往往往隐含着对现世的厌弃,然后再写“入梦”。而李贺不交代“梦由”“入梦”,诗一起笔,人便在梦境里,置身于天上。诗的前4句梦入月宫,后4句俯临人世,语奇,境亦奇。《唐诗快》评价说:“诗中句句是天,亦句句是梦,正不知梦在天中耶?天在梦中耶?是何等胸襟眼界,有如此手笔!”

秋空高远,秋夜幽蓝,明月如镜——这是人在尘世间看见的秋夜秋“天”,如若在天上,又该是何等光景?李贺不写皓月清辉,却写微雨洒落,星河流荡,梦境更显恍惚迷离;他也不写“全景”,而是直接呈现引发惊奇之感的细节:老兔毛发尖略顯苍黄,兔毫丝丝分明,蟾皮色幽绿如古玉,兔与蟾沉默冷寂,笼罩在冷冷的光里。老兔寒蟾非人间之物,这提醒梦游者已在天上月宫。那天空中飘洒的如丝细雨淋淋漓漓,像是谁在隐忍地哭泣,眼泪安静地流下,天色如水,蓄满无尽哀愁。李贺用字奇,还迷恋一种冷意,兔是“老”的,蟾是“寒”的,天色如“泣”,几个字便见夐绝人世的悠远苍凉。天上之景也奇诡莫测:倏而云层变幻,仿佛海市蜃楼,壮观巍峨,不可逼视;忽而云破月来,清亮明澈的月光照在云上,受光的云朵犹如粉壁,白得沉而冷——这是“云楼半开壁斜白”通行的解说,由雨而云,侧面写月,还是人间可见的景象,只不过变化快了些。可是我读这句诗时,总觉得是写月宫中仙楼琼阁:先是云雾缭绕,渐渐云散雾开,先露出如鸟翼的檐角;云雾又薄了些,楼阁显出轮廓来,慢慢露出朱门粉壁,委实华丽;月光透过门窗照进楼内,壁上映出斜斜月光,墙上的冷白与阴暗处隐隐的灰黑,让雕梁画栋也失了喧哗热闹,栏槛寂寞,庭户空虚。这不正是“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的嫦娥承受着永恒孤独的栖止之所吗?

有人说,中国古诗有阴性的属性,因而咏诵月的诗句特别多,也由此发明了各样写月的词语:金兔、金蟾、金镜、银台、玉轮、玉桂……绘其色,描其形,含蕴神话,李贺以“玉轮”写月,不过妥帖而已,奇妙的是“轧露湿团光”五字,此月必不是“晴彩辉煌映画栏”(《红楼梦》中香菱诗)或“天上一轮才捧出”(贾雨村诗)的可观可玩的俗月,李贺所写之月极清冷;“轧”字是由“玉轮”自然带出来的动词,用得极险,恰好写出水汽弥散中月的形象,还有月在空中的动态感;“轧露”是视觉上的冷,而“湿团光”写月的光晕,是触觉上的冷。幽冷的月孤寂地高悬天空,也只有在俗人不能抵达更不能亵玩的月里,他才能遇见仙娥。“鸾佩相逢桂香陌”,这是多么清妙绝俗的相遇。人间相遇总有温存热烈的气氛,“临去那秋波一转”(《西厢记》)已算得上含蓄,但崔莺莺眼波里流动的爱意是掩饰不住的,慕色的张生自可会意。而梦中与仙娥相遇摒弃了情爱和欲念,不见形容姿色,不见衣饰钗环,不见顾盼笑靥,只听得玉声泠泠,一阵清风,“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诗人不敢迎视,敛手低头,眼角只瞥见雕着鸾凤的玉佩,玉佩在月下闪着辉光。仙娥走过的陌上,桂香如细尘,随她的到来飘起,又纷纷落下。香味本暧昧,比声音、色彩更能激发人的爱欲,但这月中老桂幽沉的香却阻遏了所有念想。

猜你喜欢

李贺梦游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李贺 “宅”出千古绝句
绑架准女婿同伤共悲: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你看到那只梦游的绵羊了吗?
梦游
李贺
梦游综合症
梦游东方
轩辕轼轲的诗
“梦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