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解读新版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9-11-20江苏沈从举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

江苏 沈从举

全新的普通高中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原始社会讲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状况。不少老师认为该书的内容庞杂,理不出头绪。如何才能领会并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抓住一根主线,理顺一个关系。这根主线和这个关系就是贯穿该书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生产力包括三个因素,即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也是劳动对象的发现者、开拓者和利用者,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所谓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包括三个因素,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时候,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明晰各个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其主要内容,进而明确该书的逻辑结构。

一、原始社会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是非常低下的

1.作为生产者的原始人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和知识水平很低。在长达二三百万年的旧石器时期,原始人只会用一块石头敲击另一块石头,将石头打制出粗糙的尖角和边刃当作工具。随着打制技术的进步,原始人才学会简单的研磨,制造出“新石器”。

2.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极其简陋。在周口店出土的石制品中,有简易的砍砸器,有刮削木棒和兽皮的刮削器,还有剥割兽皮的尖状器。六千年前,我国西安半坡人使用的是新石器。这种石器经过认真打磨,形状趋于规则,表面也比较平滑。最常见的有斧、锛、凿,以及收割用的刀、磨盘、翻铲,渔猎用的石矛、环状石器等,这些工具都是石头磨制的。这些生产工具放在当今,基本没有使用价值。

3.原始社会的劳动对象范围有限。原始社会的劳动对象最初仅限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小动物等。

(二)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原始人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生活的物质财富十分匮乏,人们只能“共同劳动,共同生活”“财产公有”,来“共享劳动果实”,过着原始共产主义的生活。

2.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原始人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来管理集体事务,氏族全体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表决权。氏族长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他没有特权,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的内部问题。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

3.产品分配方面: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教材中用下面的例子来诠释这一观点。有个欧洲人来到美洲的火地岛,送给岛上的居民一条被子。不料岛上的居民把被子撕成了一块块的布片,分给了岛上的每一个人。那么漂亮的一条被子,瞬间变成了用处很小的布片,这使得来访的欧洲人大惑不解。其实,这样的举动正反映了当时火地岛居民仍然保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始习俗。

如果把原始社会描绘成尽善尽美的理想社会,是不科学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与非常低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使得原始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发展非常缓慢,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所取代,生产资料也由公有转为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奴隶社会取代了原始社会。

二、奴隶社会

(一)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较原始社会有了较大的提高

1.在奴隶社会,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这就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使科技的产生与发展成为可能,科技的应用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作坊与作坊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同一作坊内部的生产者也实行一定的分工,每个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手艺,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交换也日益频繁。在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后母戊鼎,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冶金技术、生产工具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

3.在奴隶社会,劳动领域越来越广,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二)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本身。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主可以任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奴隶。

2.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主用极其野蛮的办法强迫奴隶当牛做马,奴隶从事最紧张、最繁重的劳动,稍有不慎,就会受到非人的处罚。

3.产品分配方面:奴隶主阶级占有和支配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过着奢侈豪华的寄生生活,奴隶只能获得极少的生活资料以维持生命。

如果把奴隶社会描绘成人间地狱,也是不科学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进了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之一,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奴隶社会也必然被封建社会所取代。

三、封建社会

(一)封建社会的生产力较奴隶社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1.农民是生产力中的主体。在封建社会农民能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一定的生产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铁制农具得到广泛的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铁制工具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大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水利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得以进行;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冶铁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商业和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3.在封建社会,劳动领域更加广泛,涉及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业等众多领域。这就为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二)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资料占有方面: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也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总根子。地主阶级凭借着对大部分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压迫。

2.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有自己的一点土地。这样,农民能够较为自主地劳动,有了一定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农民除了创造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辉煌的精神财富。

3.产品分配方面:地主通过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的劳动成果除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地主向农民收取的地租,通常要占农民收获的一半,甚至达七成以上。当农民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后,地主就要提高租额,把增产的成果据为己有。正常情况下,农民交租后已经所剩无几;如果遇上灾年,租额不减,农民的处境将更加艰辛。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取代封建社会。

四、资本主义社会

(一)较封建社会而言,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拥有更多更好的技术和技能。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科技革命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3.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上至天文和下至地理都成为了劳动的领域。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资料占有方面: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土地的农民,除了自身的劳动力,一无所有,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2.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使工人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人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两种方式都能够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价值。但是,资本家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工人的工资,而是尽量压低劳动力的价格,从而加深了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

3.产品分配方面: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得到的只是劳动力的价格。马克思在一次对工人的演讲中指出,工人阶级物质生活的略微改善,同资产阶级的财富、奢侈、社会需要和社会享受的迅速增长,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社会终究要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

五、社会主义社会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劳动者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劳动者的素养在生产中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工具日新月异,生产力水平超越发展。我国的神舟飞船与天宫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交会翱翔;北斗导航卫星实现全球组网;蛟龙号创造了最大深潜纪录;国产大飞机、高速铁路、三代核电、新能源汽车、5G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

3.生产领域不断拓展。我国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规模持续扩张,生产体系不断完善、门类日益齐全,钢铁、汽车、手机等几百种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在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1.生产资料占有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2.地位和相互关系方面:社会主义社会消除了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根源,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一种共同劳动、相互协作竞争的关系。

3.产品分配方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这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动员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要素投入生产,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的活力迸发出来,从而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不断调整和变革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不断调整和变革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通过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正如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言,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为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做一些题目:

【例题1】比较五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填空)

【答案】在上文的分析中可以找到答案。

【例题2】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变化?

【答案】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带来上层建筑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例题3】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答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求不断地对生产关系进行改革,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基本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分析每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才能找到生产关系变革的深层次的原因;才能找到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才能诠释奴隶社会为什么能够取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为什么能够取代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能够取代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能够战胜资本主义社会;才能知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才能深层次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材体系和逻辑结构。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用旧的生产新的!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微生物发酵生产DHA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