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成都乡村地区发展现状调查分析及思考

2019-11-19母冠桦靳来勇

四川建筑 2019年5期
关键词:调查结果成都设施

母冠桦,靳来勇

(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2.西南民族大学城建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国家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我国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总体要求和推动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成都在十余年前开始探索并实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成都在乡村振兴上的做法有效推动了成都乡村的快速发展。调查梳理分析成都乡村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助于成都更高质量的推动乡村战略的实施,为其他地方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1 乡村现状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调查范围覆盖成都全市除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等城区以外的其他16个区(市)县的乡村地区。调查对象涵盖村干部、乡村规划师以及普通村民,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取差异化的问卷设计。调查内容涵盖居民收入、主导产业、生态环境、历史文化资料、村庄治理等多个方面,回收有效问卷2 000多份,涉及村庄近400个(表1)。

表1 调查对象分类及调查主要内容

数据来源: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空间发展规划。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水污染现象较为突出

目前成都乡村开展的环境整治项目以河道清洁、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为主,分别占31 %、31 %、22 %。调查结果表明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相比十年前发生较大变化的占到整个调查结果的23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同时由于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备,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仍是目前成都乡村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目前影响环境问题中水污染的比例最高,占到29 %(图1、图2)。

图1 所在地区发展最大变化的调查结果

图2 所在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调查结果

2.2 产业发展已有基础,发展水平有待提升

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部分乡镇已形成有机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农业开始起步。农产品加工率不高,现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自行销售为主,不利于产业链的衍生和拓展。产业结构上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较低,制约农村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包含缺乏品牌化建设、产业类型单一、产业能级较低、三产融合水平不高(图3、图4)。

图3 制约当地产业发展因素调查结果

图4 农产业销售渠道调查结果

2.3 公共基础配套两级体系基本形成,普及率有待提升

目前成都乡村地区已基本形成“镇区—新型社区”两级公共基础配套体系。问卷调查显示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满意的仅占到4 %,居民对设施建设基本满意,然而部分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与居民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农村自来水和燃气普及率仅为56.2 %和34.6 %。居民对公共交通(18 %)、供气(14 %)、绿化(14 %)的需求量位于前三。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体育活动场地、养老院、村卫生所的需求较高,达到28 %、20 %和13 %(图5、图6)。

图5 村民最需要的基础设施调查结果

图6 村民最需要的公服设施调查结果

2.4 乡村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 ,保护传承有难度,利用水平不高

成都历史悠久,乡村历史文化类型丰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较多,年代跨越先秦古蜀至近现代。问卷调查显示,对祠堂、古树、古建筑持以保持原貌和改造利用态度的占99 %以上,说明大多数村民对于历史资源的认同感和保护改造利用意识较强。

在问卷调查中,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完整保留的村落仅占到12 %,大多数村落历史文化都存在传承断代的情况。现有文化资源布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利用体系,文化资源之间缺乏有效串联,展示和利用主要为政府主导,多采用景区开发的模式,较为单一,文化特色与乡村建设未充分融合,风貌趋于同质化(图7、图8)。

图7 村民对祠堂、古树、古建筑的态度调查结果

图8 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情况调查结果

2.5 乡村规模小、分布散,制约产业现代化和公服高效配置

成都共有239个乡镇,乡村普遍规模较小,聚居度较低,布局分散,乡镇数量居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平均镇域面积48.7 km2,远低于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的乡镇规模。分散的农村空间布局导致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大且利用效率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图9、图10)。

图9 成都各区(市)县乡镇数量分布

图10 全国部分大城市乡镇平均镇域面积对比

3 调查结果的思考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成都经过十余年探索,在规划理念和建设工作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从“点状突破-连点串线-连线成片”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架构,全域乡村空间发展格局逐渐演化形成走廊式发展特征。成都经过十余年的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乡村产业发展、文化资源利用、生态宜居环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对乡村的变化充分认可。

4 结束语

成都乡村地区利用其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成都大都市的辐射和带动,乡村地区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成都在十余年前就开始探索实践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成都乡村地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这些问题对今后成都及类似地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行动计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调查结果成都设施
民生设施非“摆设”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芷江西路社区助老志愿者居家护理知识调查结果分析
闽北方言生存现状调查
成都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最新中国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京发布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