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性临床分析

2019-11-19欧光林黄晓蓉吴逢斌刘运忠唐建军余洋尉伟卫杜伟民董曦

医药前沿 2019年29期
关键词: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欧光林 黄晓蓉 吴逢斌 刘运忠 唐建军 余洋 尉伟卫 杜伟民 董曦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发病人群主要是中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整体治疗难度较大,预后效果差。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地采取人工全髋关节手术治疗[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接收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治疗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计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探究组和参考组,各40例,致伤原因主要包括跌伤、高处坠落及车祸伤。探究组40例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7例和23例,年龄为75~85岁,统计学平均值(79.16±5.03)岁。参考组40例中男女例数分别为16例和24例,年龄为75~85岁,统计学平均值(78.73±5.62)岁。所有患者的入选均依据相关诊断标准,并在明确研究内容的情况下同意参与对照研究。排除患有可能干扰研究结果的疾病的患者,或已接受其他治疗,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患者。对比一般数据可见,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年龄、受伤类型以及Garden分型等方面的对比结果近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于下表1。

1.2 设备与方法

1.2.1 入院检查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采集病史、记录病程等常规步骤,临床常规化验指标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常规生化检查等[2]。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和DR胸片检查,其中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的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多层螺旋CT机,参数设置为:电压120kV,电流100mA左右,1.0s,层厚2mm,Pitch0.75。重建层厚为1 mm,重建间距为0.5mm。图像重建要求对所有病例进行薄层重建,具体参数的重建过程在E.B.W4.0工作站中完成。DR胸片检查时患者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XIOM AristosVXplus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检查,可自动曝光,检查时主要针对骨折患者进行髋关节局部检查(健侧及患侧),检查时指导患者调整适当的体位。得出检查结果后所有的CT及DR图像均至少由2名经验丰富影像科医师阅片,存在不同意见时交由上级医师阅片得出结论。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比

1.2.2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进行2~3d的皮牵引,此外按常规术前准备,控制血压及血糖等指标,使用抗生素、备血及导尿等,术前使用阿托品和地西泮等药物,所有患者在行款关节X射线,必要时进行三维CT扫描,对于疑似软组织损伤的患者行MRI检查,之后有手术医生分析确定骨折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1.2.3 手术方法 送入手术室后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后,取健侧侧卧位。其中参考组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选择侧卧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选择以大转子为中心切口并取后外侧入路,切开皮肤后依次分离皮下组织、筋膜,切开部分外旋肌群的止点,暴露关节囊并打开,若探查发现关节囊肥厚或增生,则切除部分关节囊,取出股骨头,用摆锯修正股骨颈的残端,保留股骨颈骨短距约1cm,对股骨上端进行扩髓,调整扩髓幅度达到合适的松紧度,之后把人工假体柄及金属球头安装并复位,助手握持患侧足部和小腿,活动患者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确保各个关节均为稳定状态后,缝合外旋肌群止点,后依次缝合筋膜、皮下和皮肤。

探究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样选择侧卧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选择以大转子为中心切口并取后外侧入路,切开皮肤后依次分离皮下组织、筋膜,切开部分外旋肌群的止点,暴露关节囊并打开,若探查发现关节囊肥厚或增生,则切除部分关节囊,取出股骨头,彻底清理髋臼后,从小号到大号依次用髋臼锉将髋臼软骨面磨削完备,判断标准为髋臼软骨下骨板开始有点状渗血,调整股骨假体的外展角和前倾角,术中再次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并选择合适的髋臼,植入人工髋臼后进行固定,用摆锯修正股骨颈的残端,后扩髓、调整扩髓幅度、安装人工假体柄及金属球头均与参考组操作相同,完成后同样活动患者的髋关节及膝关节,确保各个关节均为稳定状态后,逐层缝合,留置引流管并包扎。

1.2.4 术后处理 若患者在手术后生命体征保持基本稳定,获得麻醉师的许可后转入普通病房并进行后续的治疗和护理(若患者采取全麻则在复苏室复苏后转入普通病房);若患者术后生命体征不够稳定,则在先送入ICU监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再送入普通病房。所有患者在术后24h内常规进行预防感染,常用抗生素包括五水头孢唑林钠等,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常规置引流管1~2d,术后约3d开始在CMP机辅助下进行股四头肌以及相关关节的恢复性训练,每日两次,术后5d指导患者进行肌肉运动。

1.3 评价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对患者进行随访,并通过Harri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日常活动、关节功能以及疼痛程度等,最终评价标准为满分100分,90及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结果对比的结果显示,探究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负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参考组,存在统计学差别(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术后负重时间(d)探究组 40 80.35±16.51 303.12±54.28 7.84±1.54参考组 40 93.54±17.41 325.32±42.3 68.23±5.95 t 6.446 2.353 19.435 P 0.000 0.048 0.000

2.2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对比

患者随访1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2±3.3)个月,探究组患者的髋关节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对比[n(%)]

3.讨论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一般由于高强度的外伤所导致的关节内创伤,好发于中老年人[4]。股骨颈骨折的常见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闭合复位螺纹钉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而近年来,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地开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原理是直接将受损的关节和股骨头换为人工假体,能够避免股骨头坏死,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再次骨折的风险,也免去了二次内固定物取出手术,总体稳定性较好,且在手术之后一周内即可开始早期的功能锻炼,缩短卧床时间的同时可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积累,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时间缩短,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和出血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与中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要求更加契合。

本研究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证明了相对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总体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更好,且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髋臼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重建方法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改良髋臼横韧带定位法植入髋臼假体的准确性研究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 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