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iglec-7评估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2019-11-18罗万蓉

西南国防医药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计数阳性表面

罗万蓉

慢性乙型肝炎(CHB)为我国常见感染性肝病,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CHB患者具有病程短、病毒复制活跃等特点,使其治疗较为困难[1]。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是一种强效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对控制复发有积极意义[2]。然而,经PEG-IFN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应答不佳,未能获得良好疗效[3],故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及疗效非常重要。但CHB患者治疗周期较长,且HBeAg血清转换转化情况在治疗短期难以观察,因此,探寻一种及时的疗效评估指标很有必要。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7(Siglec-7)是一种主要表达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能调节NK细胞的细胞毒性,与NK细胞功能密切相关。而NK细胞作为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抗病毒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4]。基于此,本研究分析了Siglec-7评估PEG-IFN治疗CHB的效果,探讨其作为预测或评价PEG-IFN治疗CHB效果指标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医院行PEG-IFN治疗的68例CHB患者(CHB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5]的 CHB 诊断标准;HBeAg阳性;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合并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合并恶性肿瘤;伴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等其他肝病;吸毒、酗酒、癫痫史;精神疾病史者。另将医院同期62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HB组女性23例,男性45例;年龄 28~54(41.54±8.21)岁。 对照组女性 25 例,男性37 例;年龄 27~54(40.29±8.14)岁。 两组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标准 CHB组均给予Peg-IFNα-2a 皮下注射,180 μg/次,1 次/w,连续治疗48 w后,评价临床疗效。显效:HBeAg阴转伴血清转换,且HBV DNA阴转;有效:HBeAg阴转,而血清未转换,HBV DNA阴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根据临床疗效评价结果[6],将显效与有效者纳入有效组,无效者纳入无效组。

1.3 检测指标 (1)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治疗48 w后,使用化学发光法测量患者空腹血清HBeAg、e抗体(抗-HBe)水平,以 HBeAg 0~1 lgs/拷贝为阴性, 抗 -HBe>1 lgs/拷贝为阳性,以HBeAg阴性伴抗-HBe阳性为血清学转换;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量HBV DNA水平,以 HBV DNA<500拷贝/ml为阴性。(2)NK 细胞计数:通过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试剂购自美国Hyclone公司)获得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FACSCantoⅡ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检查NK细胞计数。(3)Siglec-7在NK细胞表面表达情况:将聚蔗糖-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的单个核细胞,加入抗-Siglec-7抗体 (购自美国eBioscience公司),检测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HB组治疗效果 CHB组治疗后,HBeAg阴转 28例(41.18%),HBeAg血清转换 22例(32.35%),HBV DNA阴转40例(58.82%);治疗效果,显效21例(30.88%),有效 7例(10.30%),共 28例(41.18%)纳入有效组;无效40例(58.82%),纳入无效组。

2.2 两组NK细胞计数和Siglec-7表达情况比较治疗48 w后,CHB组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表 1)。

表1 两组NK细胞计数和Siglec-7表达情况比较(%)

2.3 有效组与无效组NK细胞计数和Siglec-7表达情况比较 治疗前,有效组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效组(P<0.05);治疗48 w后,两组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有效组均高于无效组(P< 0.05,表 2)。

表2 有效组与无效组NK细胞计数和SigIec-7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PEG-IFN为目前治疗CHB的常用抗病毒药物,可与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肝细胞结合,激活肝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及其激酶合成,分解病毒mRNA,发挥抑制病毒复制作用[7]。但治疗无效者并不少见,因此,寻找及时评估CHB治疗效果指标是研究热点。NK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组成部位,可识别并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及肿瘤细胞,也能参与CHB患者免疫功能,且随CHB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而降低[8]。临床研究发现,Siglec-7作为NK细胞表面抑制性分子,在NK细胞活化、功能较强的亚群中可高表达,与NK细胞功能呈显著相关性[9]。对此,本研究就Siglec-7在NK细胞表面表达情况评估PEG-IFN治疗CHB效果的可行性展开分析,以探寻预测CHB治疗效果的新型指标,为临床制定及调整CHB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本研究结果显示,CHB组治疗后,HBeAg阴转率 41.18%,HBeAg血清转换率 32.35%,HBV DNA阴转率58.82%,但治疗无效达58.82%。提示PEGIFN治疗效果仍需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治疗无效者。另外,CHB组治疗前后NK细胞计数和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CHB患者受HBV感染,免疫系统严重受损,NK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且细胞活性也受到抑制,使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降低。而治疗48 w后,CHB组NK细胞计数和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均较治疗前升高,表明PEG-IFN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或缓解病毒感染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使NK细胞活性增强、数量增加。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有效组治疗后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效组,证实Siglec-7表达情况与PEG-IFN治疗CHB效果有关。治疗有效者免疫功能改善效果好,机体NK细胞得以显著上调,细胞功能也增强,使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处于较高水平。不仅如此,有效组治疗前NK细胞计数、Siglec-7在NK细胞表面阳性表达率也高于无效组,说明治疗前免疫系统抑制较少者PEG-IFN治疗效果好。提示NK细胞计数及Siglec-7表达情况可作为PEGIFN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利于临床尽早选择合适治疗方案。

总之,CHB患者NK细胞计数及Siglec-7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健康人群,治疗有效者在治疗前后均具有较高的NK细胞计数及Siglec-7阳性表达率,临床可根据CHB患者NK细胞计数和Siglec-7表达水平预测CHB疗效。

猜你喜欢

计数阳性表面
食品核酸阳性情况为何突然变多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太阳表面平静吗
古代的计数方法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结绳计数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hrHPV阳性TCT阴性的妇女2年后随访研究
3.《黑洞表面》(英/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