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性与女性的视阈融合

2019-11-17刘季陶

现代交际 2019年18期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创作

刘季陶

摘要:试图从伽达默尔视阈融合的角度厘清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然后剖析伍尔夫作品中经典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及其意义,最后点明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构成了她文学创作的基础,为文学作品的人物塑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 雌雄同体 视阈融合 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8—0110—02

弗吉尼亚·伍尔夫,这位世界文学史上一位具有开创性地位的女权运动先驱,用自己的作品反映了女性身分的建构。因此多年来,学术界多将伍尔夫置于“女权主义”立场,并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其小说中的女性身分。然而,伍尔夫并非将自己束缚于纯粹女权的高阁中,她力求挣脱两性二元对立的牢笼,用“雌雄同体”理论推动了整个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视阈体现了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特定区域。视阈融合则指的是精神层面的融合,由此可见,伍尔夫所追求的理想的文学创作心态抵达了一种男性和女性精神视阈融合的境界。

一、“雌雄同体”观:阳刚与阴柔的视阈融合

“雌雄同体”(androgyny)是指在一个生物体中雌、雄性状都明显的现象,并同时兼顾雌性阴柔和雄性阳刚的性格特点;其词根中,“andro”代表着“男/雄”,“gyn”意思是“女/雌”,而“y”表示“人”,意指雄性和雌性特征的融合。这种融合不仅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也是旧观念与新理论之间的汇合。根据伽达默尔的“视阈融合”理论,在新旧理念融合的过程中新的理解随之产生,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先见而形成新的个体而存在,即为雌雄同体。

在西方,人们普遍认为“创世纪的第一个人似乎都是雌雄同体的”。到后期,柏拉图、巴尔扎克、荣格等学者都有关于“雌雄同体”的论述。尽管由于历史背景和传统的不同,文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有所区别,但总体上它的意义都是指对于“完整性”和“和谐”的理想状态。

作为一名在当时颇有争议的女性作家,伍尔夫是最早把“雌雄同体”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女性主义文学家。若追溯伍尔夫文学作品中的“雌雄同体”这个概念,就要提到她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借用诗人柯勒律治的名言指出:“伟大的心灵总是雌雄同体的,……也许与单性的脑子相比,雌雄同体的双性心灵更不倾向于显示这些特征。”也就是说,一种性别的存在与另一种性别的存在是相辅相成而又密不可分的,他者的存在恰恰证明了主体即自我身分的存在。只有男女两性的视阈与理解相互补充,才能发展为完整的人格,才能在知识上作为无限的真理,在情感上作为无限的美,在意志上作为无限的善。这里,视阈指的精神层面的理解,男女的视阈融合则是将视阈和当下所处的环境联系在一起。伽达默尔将视阈与本体论联系在一起,认为视阈就是本质。这个本质就是从某一个角度或者某一点出发去宏观全部的区域,而这其中的“某一点”对于伍尔夫来说,便是雌雄同体。

伍尔夫认为,主体的完整性是由男子性格中的“阳刚”和女子性格中的“阴柔”的共存而实现的。因为男女的融合形成新的视野的融合,从而构成了具有完整性的理解性共同体。单一主体的视野永远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形成之中的,由于他者和处境的介入,根本不存在自在的视野,因为当前的视野总是由过去、现在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自我与他者结合成一个新的共同体。只有新的视野与旧的视野不断地结合,才有可能生成某种更富有生气的视阈。因此,伍尔夫旨在重新建构女性身分,必不可少的首先厘清两性关系。她通过她的笔触将两性融合,以此全新的角度为女性找到新的自我身分认知,最终实现女性甚或是男性自我身分的建构。

二、“雌雄同体”观作为文学创作手段

追本溯源,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提出最初的人类是无性别之分的雌雄同体生物,后来由于受到了神的惩罚才两性分离。同时,弗洛伊德也表明,并不存在纯粹的男性或女性,个体所表现出的属性的特征是本性与异性特征的混合体。而伍尔夫将从古至今的“雌雄同体”观提炼出来,并把这一思想引入女性主义批评领域,将它上升为一种文学理论。男女兩性的视阈融合使得无规则的经验得以聚集并呈现,构成了自我理解和世界经验的结构范式,实现了一种性别尤其是女性此在自身的筹划。在诠释学视阈下,理解所达到的是有关存在者的存在以及人的生存的知识,并最终归结为人的自我理解。

伍尔夫围绕女性应当如何开展文学创作活动这一问题而提出了“雌雄同体”观。“雌雄同体”观作为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手段,主张人的大脑是由“阴柔”和“阳刚”两个成分组成的。伽达默尔认为,视阈融合是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理解的前提是“前见”,理解只能建立在前见基础之上。最佳的文学创作状态是在一种性别的基础上融合另一性别性的视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视阈融合解释了身分如何通过体验以及对对立、他性和差异进行反思式理解而构成,它并不是用另一种二元对立的方式重新压倒其中一者,它的目的只是想清除两性之间二元对立的关系,形成一种异质性共存的关系,就像音乐中的歌词和曲调一样,缺一不可。

伍尔夫笔下的女性,如《达罗卫夫人》中的萨利、《远航》中的艾伦和海伦、《夜与日》中的玛丽和凯萨琳,甚或是她笔下的男性,如《达罗卫夫人》中的彼得、《远航》中的特伦斯、《夜与日》中的亨利、《奥兰多》中的谢尔,等等,男人的阳刚与女人的阴柔气质在他们身上都达到了近乎完美的视阈融合。伍尔夫作品中的优秀男女往往集两性优点于一身,既有自己性别的鲜明特质,又巧妙揉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如果没有另一性别的特质,你就会觉得这个人有缺憾。男人只刚不柔,你会觉得他生硬,女人只柔不刚,你会觉得她软弱。

这阳刚与阴柔气质的融合状态——“雌雄同体”——则不断地被伍尔夫用不同的文学意象所表达出来。其中一些将男女同框以示两性的和谐共存,如《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岁月》中青年男女共同坐进出租车的情景;又如《奥兰多》中奥兰多沉睡七天从一个男性变身为一个女性的怪诞。另外,伍尔夫还将更深层次的“雌雄同体”思想表现在动物的意象上——蜗牛,它多次出现在伍尔夫的作品中。蜗牛常被学者们看作时间和意识流的意象,但往往忽略了蜗牛的身体构造和其雌雄同体的属性。在《墙上的斑点》《邱园记事》和《奥兰多》中蜗牛的意象也反复出现,《海浪》中的伯纳德也提到,“在柔软的、发出异彩的灵魂上”形成了一个“情感无法对其产生作用的”外壳。蜗牛“雌雄同体”的整体性正是伍尔夫所希望的男女两性和谐统一的完美体现,这种意象让读者与文学作品照面之时,与文本形成统一的游戏性结构,通过“视阈融合”参与构成文学作品意义。

伍尔夫的“雌雄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独创性,构成了她独特的文学创作手段。她打破了以男性统治为核心的人本主义,要求我们放弃单一性思维,将自身置于双性的角度看待问题。“雌雄同体”是对性别特质进行的反思式体验,它将性别的特质当作差异的能指。达洛维夫人试图打破这种传统并为自己赢得地位,因此,她更多地关注于人类关系。达洛维夫人在晚会中,像一位成功男士一样和周围的人们谈论着政事,她拒绝被控制,并想要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在她的内心中,她有着男性的刚强与女性的阴柔之美。这种两性共存意识在克拉丽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她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履行了一个女人对家庭所应负的责任;另一方面,她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心存着不满。她想去找寻身分上的平等,破除性别歧视并建立一个两性共存和谐的社会。可见,“雌雄同體”是一种身分体验而非一种本质,所以它能被所有人——无论男人女人——感觉到,它使人们意识到建立在差异基础之上的种种社会结构。

然而,“雌雄同体”作为伍尔夫的一种文学创作手段,提供了一个成为他者的可能性,而非站在男人这种存在者的对立面,否则生成的只会是另一种集权者。因此,伍尔夫用“雌雄同体”消解了传统二元对立的态势,倡导男女的和谐融合状态。同时,伍尔夫明确指出,对于所有其他形态来说,也许“雌雄同体”拥有着一种独特的启始性力量。

三、结语

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基于柯勒律治,但又重新定义了“双性的头脑”,消解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两性二元对立。然而,伍尔夫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强化或是削弱某一种性别,因为从古至今两性关系就不是分开的两股对立力量,人类恰恰产生于男性和女性的结合。可以说,伍尔夫的理想实际上是性别的双重性。“雌雄同体”理论的提出为当时的女性身分建构提出了一种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次革命。从伽达默尔的视阈融合出发,可以发现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理论不是简单的一元状态,而是由异质构成的“整体”。

总的来说,伍尔夫的“雌雄同体”理论提供了一种文学创作的基础,改变了文学批评的刻板范式,也对两性关系和谐相处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文本书写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陈世董,朱海峰.走出生态危机,构建和谐社会——评《伍尔夫生态思想研究》[J].当代外国文学,2013(3):159—162.

[2]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论现代小说的问题与出路[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5(1):354—370.

[3]黄重凤.试论柯勒律治对伍尔夫雌雄同体观的影响[J].国外文学,2014(3):26—33.

[4]潘建.对强制异性恋文化的反叛——论伍尔夫的女同性恋文学叙事[J].外国文学研究,2011(2):60—68.

[5]杨玉珍.“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1):8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弗吉尼亚伍尔夫文学创作
美国“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距离”在文学创作中的意义
论老舍文学创作中民族意识的多重性表现
美国海军第13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提前交付
与伍尔夫相遇
弗吉尼亚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