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小学70年育人:新中国教育改革的缩影

2019-11-17仲玉维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北京改革学校

仲玉维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小学也迎来了建校70周年的日子。北京小学,一所诞生于1949年6月19日,与新中国同龄、与首都同名的学校。儿童故事片《祖国的花朵》曾在北京小学取景拍摄,影片中可以看到当时北京小学生动活泼的校园生活。

70年来,北京小学始终与祖国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北京小学的第九任校长接棒人——李明新,已经在学校扎根了31年,算是北京名校里土生土长做校长年头最长的了。这所学校、这里的掌门人均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历程。

建校理想——为了建设新中国

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同志南征北战,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随着北平的解放,革命干部全力投入新北京、新中国的建设,为了更有效地针对他们的孩子进行教育,北京市委、市政府決定创建公立寄宿制小学——北京小学。于是,一出生就带有“红色基因”的北京小学诞生了。

可以说,学校的建立、发展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从建校的那一天开始,学校就把建设新中国作为教育的崇高理想,把培育革命后代作为重要的教育责任。

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的女儿张廉云,充满革命教育情怀的禹培芝、伍真,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陈玉华同志成了建校四元老。“为了建设新中国”的信念一直鼓舞着学校开拓创新。

翻开北京小学的校史,这是一所时刻都走在教育改革前沿的学校。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北京市委做出《关于提高北京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决定》,北京小学积极响应号召,1960年正式通过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学校”荣誉称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小学坚持科研兴校,通过探索实施“主体教育”使学校迈上了新的台阶;新世纪,北京小学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举素质教育的旗帜,成为首都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而今,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是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形势下,北京小学的“五养”教育、四季课程、“三型”管理、“实活”课堂、集团化办学受到了广泛关注。

扎根学校31年——教育改革的见证者

北京小学现任校长李明新,今年刚满51岁。从1988年参加工作那一刻起,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北京小学,这一干就是31年。从一线教师到现在的一校之长,他经历了改革开放后的教育改革,见证了北京小学的整个变化。

悉数他履历职称的变化,用“传奇”一词并不为过。23岁,参加工作3年多,从小学二级教师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最年轻的北京市特级教师,那时不足37岁;不到45岁,被评上了正高级教师。国家每一次的职称改革,实际都对教育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我是教育改革的见证者和教育改革的受益人,整个教育思想的变化,教学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后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这样总结。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并没有课程改革后这样强烈,但彼时应试教育遭人诟病,快乐教育刚刚兴起。那时,李明新每天泡在学校图书图里,很早就开始了自觉的、深入的教学研究,他的课堂重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每次课堂后总会进行“课后总结”,也就是课程改革中被称为的“课堂教学反思”,他的语文课和教案让人眼前一亮。

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初期,素质教育兴起、全国教育改革铺开,处于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的年代。李明新参加了区里首届青年教师大赛、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大赛、全国首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都获一等奖,成了那个年代语文界一颗耀眼的新星。

从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到全国主体教育研究解决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再到2000年后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八轮课程改革。业务出身的李明新投入到了每一场教育改革当中,亲历了教育改革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新时代——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信息时代,社会的开放度越来越大,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却比较封闭、落后。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面临现代教育思想的再启蒙。思想不端正,素质教育就无法深入,基础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说,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回归它的基础性,为此,他在北京小学提出了儿童的成长要慢养、顺养、牧养、素养和调养。

对此,他诠释道,现在的许多孩子都被“圈养”了,孤立的圈在教室、培训班、家,吃着已经准备好的“东西”——练习题、书本。“人,只有在交往中、在实践中、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如何解决深入骨髓的、落后的教育观念问题,是教育面临的实际和迫切的问题。

当然,人工智能背景下中小学教育也面临着挑战。李明新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环境下,中小学改革走向是什么?他的观点是,教育要解决人工智能解决不了的问题,人工智能解决的是程序性、技术性、方法性的东西,替代的是人的体力、或人很难用体力、心智完成的复杂技能,但很难完成的是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精神层面的提升问题。

对于人的未来教育与发展,知识的数量、传播、理解不是主要问题,知识的最终价值是不是落到了人的发展这个价值上,这才是最关键的。为此,他提出来,未来的教师要有思想,有个性,要更加具备人文精神,要懂得艺术,要有哲学思维。一句话,高素质才能胜任未来的教师工作。

猜你喜欢

北京改革学校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改革之路
北京,北京
改革备忘
学校推介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