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的融合发展

2019-11-17◎姚

新闻前哨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源内容传统

◎姚 进

一、关于自媒体新闻的简析

自媒体的发展壮大基于信息技术的革命和大众沟通表达的欲望。 20 世纪末,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提出了“第四媒体”的概念。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第四媒体”为自媒体的形成提供了庞大的传播基质。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是孕育着新的媒体概念。 美国学者丹·吉尔默最早提出了“自媒体”的概念,“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是他对此概念的注解。随后,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对“自媒体”给出了定义:“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公民通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 ”

个体表达欲望的释放, 促进了自媒体新闻依托新型媒体介质快速传播生长。自媒体新闻的出现对传统新闻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和改变。 从传播和新闻的层面来看,自媒体新闻呈现出“四新”的特点:新的话语体系、新的传播方式、新的运营模式、新的内容形式,在新的时代不停地变化发展。

新生事物总是有着明显的特点及优势。首先,自媒体新闻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话语门槛的降低增加了话语权的多样性。其次,传播方式的架构发生变化。在传播体系中,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再次,自媒体新闻的运营模式表现出个体化、小型化、精简化、对象化的特点。最后,信息终端微型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多媒体、5G 等信息技术为新闻内容形式的发展创新提供了丰沃的技术土壤。

自媒体新闻在成长中表现出“多、广、快、丰”的优点。信息垄断的打破和碎片化的信息模式为新闻系统释放了更多的空间、视角和内容,也为民意诉求开放了更多的渠道。 绽放的个体表达,以及由传播向互播变化的传播模式,二者合力在社会的微观层面为新闻开拓了更广的疆域。 信源的丰富加剧了市场的竞争, 小型化的运营团队精简了新闻生产的流程, 信息生产者对新闻时效性和市场变化的反映越来越敏感。 基于市场的用户意识和丰富变化的信息技术为受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体验。

自媒体新闻作为快速生长的新生事物同时有着先天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信源质量、内容体系、专业道德三个层面上。准入门槛的降低造成信源主体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乱象和监管的难度削弱了新闻话语的权威性。 碎片化的信息铺天盖地, 零散的信息碎片增大了还原事件整体真相的难度,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 网络的“泛娱乐化”特征与过度的商业化交织在一起,进一步冲击了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道德自律意识。

二、关于传统媒体新闻的简析

传统新闻通常依托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介质,在传播方式、 生产流程、 内容形式上与自媒体有较大的区别。尽管面临自媒体带来的强大冲击,但传统新闻经过长久的历史沉淀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

专业、严谨、权威、深度是传统新闻的优势。传统新闻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有效的制度保证, 如此一来,为新闻生产的专业、严谨、权威、深度奠定了基础。

在专业的层面上,传统新闻对从业人员选拔、考评、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制度规范性的要求。 制度机制的存在有效保证了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传统新闻品牌效应的产生。 专业人员和运营机制的紧密结合,为新闻内容的严谨性加上了双保险。传统新闻通常会有选题策划、采写、审校、排版、印刷等流程,流水化的作业使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过程变得尤为严格。 严密的流程把关,为传统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提供了有利支撑。 同时,传统新闻媒体通常是专业化、大型化的媒介组织机构,在跟踪报道、专题报道、国际报道、系列报道等方面有着强大的资源优势。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品牌积累,为传统新闻收获了较高的受众认可度,在新闻权威性上形成明显优势。

此外, 传统新闻媒体通常在内容布局上有较强的整体性。 内容安排的主次轻重之分会确保重点内容获得较多的资源,确保了深度内容和原创内容的产生。

但是,制度机制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在确保传统新闻优势的同时也为其套上了枷锁。对比自媒体新闻而言,传统新闻的不足集中体现在传播效率、 即时互动性和内容形式三个层面上。“我说你听”的直线传播模式无法构成信息回路,传受双方的点对点模式与自媒体新闻的多中心网络传播结构相比,在传播效率上有着指数级的差距。 传播架构的天然缺陷决定了传统新闻与自媒体新闻相比在信息更新速度上的差距。 传统媒体的制度程序遭遇自媒体新闻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双方在信息内容的个性化上有着一定的差距。

三、二者融合发展的思路

传统新闻与自媒体新闻是一对密切联系并具有相对性的概念,二者都归属于新闻的范畴,新闻的本源和基本特征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审视他们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互补转化。二者的融合发展可以尝试“共同点为切口、短板互补、巩固优势、创新手段”的思路。

1.理念转型,构建灵活的传媒机制。

融合发展势必要将自媒体新闻与传统新闻加以资源优化整合,形成融媒体的观念。 在理念的转型中,铁肩担道义的新闻理想是原则更是底线。 融媒体语境下要具备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野,打造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生机制,灵活划分传播渠道。 新的融媒体机制要力争达到清理信息冗余、去伪存真、技术杂糅的功效。

自媒体的崛起附带了大量的冗余信息, 传统媒体在融合中要通过自身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自媒体同时应做好跟进支持, 二者合力才能有效地去粗取精,清理冗余信息。 信源的杂乱会严重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传统媒体在传媒介质上应向自媒体扩展,抢占舆论的阵地,维护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自媒体针对此问题必须建立相应的自我修正机制。传播技术层面上,自媒体在技术上能够更好地调动受众情绪, 融合过程中可以尝试在情感模式和信息模式上形成技术杂糅。

2.内容为王,构建多元化的内容体系。

任何时期,不论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内容始终是新闻传播的关键要素。受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融媒体语境更要牢牢把握内容和传受者这两个关键层面。 传受一体化的背景下,要以受众需求为中心,坚持人文精神,坚持提供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新闻产品。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产品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3.技术先行,探索新型传媒新闻生态链。

信息终端微型化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已经形成了“信源到人、终端到人、信息找人”的新型信息链。融媒体发展战略可以依托技术在新闻生产、传播效率、内容模式等方面探索新的新闻生态链。 信源供应链、新闻生产链、传播互动链可以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投影、5G、微信微博、手机APP 等技术和手段,打造更加丰富、更加立体化的新闻生态链。

猜你喜欢

信源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基于极化码的分布式多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信源控制电路在功率容量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信源自动切换装置的设计及控制原理
基于Matlab的信源编码实验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