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发展的“贵州密码”

2019-11-17本刊评论员

当代贵州 2019年4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改革开放贵州

本刊评论员

从一穷二白到跨越赶超,沧桑巨变40年,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面貌焕然一新。纵观贵州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产业拉动、需求带动、改革推动、开放促动、创新驱动,是实现跨越赶超的动力组合,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贵州密码”。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46.62亿元,2017年达到13540.83亿元,40年增长290.5倍,人均GDP也摆脱了在全国长期挂末的境况,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1.27%提高到2017年的1.64%。2017年,全省城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0%和38.0%,比1978年分别下降27.9和31.1个百分点,消费多样化、重品质,说明贵州整体贫困程度已经极大减轻。

今天,贵州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增速持续加快,人均GDP实现赶超进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发展效率不断提高,工业经济筋强骨健,服务业成为新的增长极,产业成长呈蓬勃之势;投资、消费、外贸潜能得到深入挖掘,发展动力持续增大;居民收入、财政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持续增强,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也是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产业培育快速推进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界对贵州的认知也在不断刷新。而今,一些醒目的“贵州标识”,比如跨越大山大河的大桥、带动创新创业的大数据、已经形成消费热点的大生态大旅游等,不但重塑了贵州形象,更增强了后发赶超的内生动力。

外塑形象、内增动力,产业变革是基础。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彻底改变,农业在贵州GDP中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开始活跃,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持续增大。经过工业强省战略、“双千工程”推动,第二产业基础得到夯实。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齐头并进。投资成为贵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近年来,贵州投资规模逐渐扩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增长的投资贡献率保持在70%左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贵州充分发挥交通和资源优势,旅游业、商贸业等逐渐走向繁荣,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改革是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一招。农村土地制度变革、民营经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等深入推进,实现了若干创新突破,留下了一批影响深远的改革佳话。改革持续深入推进,有效改善了市场环境,有力推动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不是夜郎真自大,只因无路去中原。”交通不便曾使贵州长期困厄于“山门难开”。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倍加珍惜每一次开放发展的战略机遇。与西南各省区市联动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流与投资机会,深度融入泛珠经济区、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带等区域增长极,构建“1+8”开放平台,贵州的开放发展,格局渐大,投资兴业的吸引力极大增强。

科技创新是贵州后发赶超的关键一招。聚改革之气,蓄创新之力,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贵州科技活动人员、R&D(研发经费)支出、专利授权等科技创新指标不断实现新突破。人才、资金、项目等关键要素持续聚集,对科技创新形成了强力支撑;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科技创新,科技供给水平得到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站在新的起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角已吹响,经济快速发展的“贵州密码”,需要升级、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要秉持新发展理念,筑牢实体经济的产业基础,通过创业就业、税费减免等措施,打造双创“升级版”,提高居民收入,促进消费转型升级,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提振市场信心,推动贵州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改革开放贵州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