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走进地方高校公共艺术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2019-11-16杨晓丽孙麒邹萍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公共艺术非遗

杨晓丽 孙麒 邹萍

摘要:城市公共艺术是高校公共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的加入使其更有活力。公共艺术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为城市带来了精神财富,以及为当地文化价值得到体现;它同时也体现着市民对于自己城市的认同感会让自豪感,成为现阶段艺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公共艺术课程教育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于现阶段城市文脉的思考,从而更好地将文化融入城市当中,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关键词:公共艺术;高校教育;非遗;城市文化

一、公共艺术的含义

公共艺术是城市的思想,是一种当代文化的形态,公共艺术指的是由公共艺术家为特定公共空间所创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城市公共艺术是高校公共艺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共艺术教育培养目标在于使艺术类人才具备各种美术类基本艺术(雕塑、壁画、国画等)素养,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旨在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方便日后在公共艺术工作中可以胜任比较综合的项目,能很好地营造城市文化氛围、彰显城市文化品格、提升城市美誉度的同时,还孕育着公众的艺术审美和创新精神。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公共艺术也因艺术性、功能性和文化价值的突出性,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公共艺术专业或课程在很多艺术院校都相继亮相,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育方式比理论研究更为滞后。山东省高校艺术类学科涉及公共艺术的比较少,一方面,艺术类院校少,大数据背景下,新兴专业的兴起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下,使得高校在這种形式之下,会优先进行引入;另一方面,根据目前山东高校的专业发展现状,即便是下决心引入艺术类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也很难满足。也就导致了公共艺术人才少,本土公共空间艺术项目参与度不高。

三、丰富的非遗资源提供了优质的艺术教育素材

作为沿海城市的青岛从古至今都一直有优秀的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其文化形式与底蕴深厚,多种文化形态为城市风貌增光添彩,成为城市优秀文化的代表。

如崂山民间故事、道教音乐、胶东大鼓、胶州秧歌、柳腔、茂腔、周戈庄上网节、秃尾巴老李传说、徐福传说、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指墨画、海产品制作技艺、东夷渔祖郎君庙会、刘氏泥塑、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周氏艾灸法等,既存在深久的文化艺术底蕴,又具备地方特色。其独特艺术形式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情感生活和对现实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是为满足生存生活需要而创造的艺术。

这些非遗项目在公共艺术中可以得到体现,为高校艺术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内容。

四、非遗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

当今,新时期的高等学校是多元化、开放创新的大学,有来自全球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西方的文化价值观也必然会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寻根传统文化,传承非遗是高校应有的历史责任,也是应该具有的功能,因此,应推进我国非遗艺术传承发展与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本土文化艺术长期熏陶下的地方高校,其发展时刻都受着本土文化艺术的影响,且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中都体现了本土文化艺术的特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孕一方魂,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抹不去的文化烙印。

五、高校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必要性

对于公共艺术的更好发展。公共艺术从业者应该意识到“非遗”的介入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塑造, 同时对“非遗”应用于城市公共艺术的研究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在日益繁华的城市的环境之下,城市文化的塑造等软实力也成为评判一个城市文脉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公共艺术在城市文化表现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胡泊在2015年4月《美术观察》期刊“多元的公共艺术与美国城市文化空间塑造”一文中说道“一个城市的特色品格与公共空间呈现方式息息相关,而公共艺术则是体现城市文化与特色最典型的代表”。因此公共艺术的普适性能够为艺术创作提供交流平台,能够改变生活方式,从而传播城市风貌。“非遗”的介入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文化元素,可以达到发展城市文化、培育社会艺术审美、增加城市休憩空间的目的,从而产生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益,增加城市空间利用率、推动国内文化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整体艺术文化氛围。

六、结语

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化缺失,很多城市急于弥补这种文化缺憾而使用公共艺术来弥补,认为公共空间的艺术装置等同于公共艺术,这种认知就弱化了公共艺术的职能和作用。公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必须通过高校培养更多的人才,到更多的岗位上去,逐渐改变当今的现状。教育事业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需不断地有人推进,而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人是奠基石,可能看不到最后那个结果,但重要的是要把过程做好。

参考文献:

[1]宋俊华,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2]胡泊.多元的公共艺术与美国城市文化空间的塑造[J].美术观察,2015(04):20-21.

[3]王鹤.公共艺术创意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为山东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名称:山东“非遗”视角下高校城市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立项号:YJ201911086。

作者简介:杨晓丽,青岛黄海学院;孙麒,青岛黄海学院;邹萍,青岛黄海学院。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公共艺术非遗
城市文化口碑对景点品牌价值的交互式嵌入研究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中国古建筑色彩研究
新时期博物馆的城市功能拓展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