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溪山行旅图》临摹有感

2019-11-16吴言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个人修养笔墨

摘要:通过《溪山行旅图》临摹学习,探究认识山水画学习过程中的个人感受经验。本文主要从技法的学习和绘画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关系上开展,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山水画临摹过程中画者的感受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溪山行旅图》;山水画临摹;笔墨;个人修养

一、山水画临摹初的感受

临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是所有学习山水的必经之路,就像这幅画本身,是一个纪念碑式的存在。首先是这幅《溪山行旅图》的背景,范宽活动于长安,洛阳等地,初学李成,后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尽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深入自然,居住于终南山,太华山,形成“峰峦浑厚,势状雄强”的风格。据说范宽本人性情宽厚,气度阔达,生活在北宋初年,那时的封建社会又逐渐转向新的繁荣昌盛的时代。初看这幅作品,第一感觉就是恰到好处表现出了关洛的气势雄伟,山头杂树茂密,水流从山腰间直流而下,山脚下的石头纵横,山路上出现了一支商旅队伍,路边一湾溪水流淌。以质朴有力而转折顿挫的笔墨勾画山峦轮廓,山石的层岩肌理用“雨点皴”“芝麻皴”去表现。这些只是简单地对作者和这幅作品的了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了解,回到当时的环境中,从另一个角度去想他为什么这样画,思古人所思,想古人所想。临摹并不只是将画面照抄照搬下来就好,通过整个绘画的过程去感受画家对自然所做的一种特别的领会。画画的人本身就需要去不断地提升修养,再加上对材料的掌握,去用这些支撑起你的画面。在临摹的过程中,始终想着整体,笔无妄下。始终怀着对大自然的对生命的尊重,一笔一笔跟着形走,笔笔生发。平时对山水画的学习可以通过多读书,读画,去感受画中的笔墨结构,学习书中的画论与技巧,去提升画面,提升自己。从初学甚至不知如何控制笔墨,到不理解书画的相通之处,如何将书写的感觉运用到画面中,再到整体观念的不足。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一块石头,当你在脑海中有了整个石头的形,心里有了这块石头,你就会明确自己的每一笔要往哪儿落,笔的走向也跟着清晰明了,真正地做到意在笔先。整体看画时,所有的画问题都明显暴露出来,只是近距離地坐在画面前看着局部是不会直观地反映问题。其一,对形的掌控,是关键。其二,在作画的过程中要有一种研究的心态,在起形时思考整体画面的布置,所有笔法,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皴法去画这个物象,不断的熟练,勾皴点染结合,前进式的用笔。培养自己的笔墨感觉。对材料的运用,不断地尝试,相互结合,碰撞,寻找新的解决途径。学会一切都要为我所用。其三,结合写生中锤炼的语言,感受与古画中不同的语言差别,画画是一门实践课,只懂理论只是三分,临摹,写生,创作结合,才能真正地提升。其四,临摹不在多,而是精,一块石头,也要当成一座山,任何时候要讲究自己的画面。要有掌控全局和局部深入的能力。近取其质,远取其势,这样的画面才会耐人寻味。

二、临摹带来的绘画学习的启示

画是一方面,看是另一方面,画画始终要做到眼高于手,只有这样,才能看出问题,眼界到一定的高度,手才会跟上。画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遇到问题耐心,细心,静心的钻研,就会有解决方法。画画也不只是一个手头上的功夫,读书,写作也是要跟上,多在于平时积累。我们画的是画也是人生,而中国画是最能体现气质与人品。稍有急躁焦虑的心态,会一丝不漏暴露在画纸上。画面整体的氛围和感觉也会反映画者的心态。一画即一宇宙,自身的成长与中国画的学习相辅相成,山水画的图示与格局,审美意味,哲学意蕴都是伴随着一的画面一起提升。临摹的目的在于学习传统,通过临习古人的作品去分析前人的技巧,结合作者的思想秉性去学习传统的艺术观,从中体会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内涵。学习绘画永远不是止于表面。临摹也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这幅作品的基础上去创造,通过大量的学习,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画面语言,语境,通过同样的形式去表达自己。就像范宽说的:“前人之法,未尝不尽取诸物。”通过临摹古画总结古人的观察方法,表现山水景物的方法,通过这些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追求以形写神,以达到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作者简介:吴言(1999.01-),女,汉族,籍贯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本科生,专业为国画,研究方向为山水。

猜你喜欢

个人修养笔墨
笔墨丹青绘晚霞
小学英语教师“四有”师德建设策略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笔墨厨神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目的与方法探析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