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抽象艺术的内在精神

2019-11-16郭新明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

摘要:随着受众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抽象艺术的存在已经不算是一种令人惊讶的艺术形式。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抽象艺术几乎是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弥漫开了。抽象艺术与其他的传统艺术相比,它追求的更多是事物更加纯粹的一面,没有繁文缛节的固执。就是艺术家凭着自己对艺术独有的想法,去轻松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抽象艺术也一样可以表现出时代的新观念和新的价值体系。在现代的艺术史上成了一种很令人感兴趣并值得研究的艺术流派。

关键词:抽象艺术;内在精神;关键和价值

一、追溯抽象艺术

西方的绘画大多数都是因为真实的再现主体物而画画的,为了模仿而模仿。艺术家认为绘画就是把三维世界的东西搬移到二维世界中去,在纸上形成一种对三维世界的“再现”,但是不管用什么绘画技巧和扎实的绘画功底,艺术家都无法割裂真实自然和画面中的一种联系,而去独立的发展。西方的艺术在一定的层面上是受到宗教和文化的牵制,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艺术自主和艺术自由。然而抽象艺术的出现, 就在开启了艺术自主之路,慢慢地摆脱了艺术文字上的限制,借着绘画基本的构成元素去把整个世界变的“形体化”。

众所周知,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完整意义上的创作了第一幅抽象画。康定斯基在创作这幅抽象画的时候也是有一定的契机的,是艺术的偶发性启发了康定斯基,从当时康定斯基的阐述中我们了解到,当时这幅画并不是他思考之后的画面,而是在这种艺术偶发的碰撞就使得康定斯基的创作思想打破了传统的桎梏,从真实的具象的表现手法中脱离出来,创作出了美术史的第一幅纯粹抽象的画作。历经很长时间。这种形式的绘画在艺术圈内掀起一阵潮流之风。

追溯中国的“抽象艺术”。早在古代,中国美术史上的具有抽象审美的图式比比皆是,只不过那时候并没有定义成是“抽象艺术”。比如说:陶器时代中,陶器上的图案和花纹,都是具有抽象性质的。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技法和材料的限制,并不是具象地去表现物体。但是在今天看来,“抽象藝术”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当时没有“抽象”这个词语去形容它罢了。

二、“抽象”一词

“抽象”一词的解释是抽取,提炼。中国的美术史上是一直没有出现过“抽象”这个词语的,这个词语是由西方传递过来的,据说是日本翻译过来的。简而言之的“抽象”就是:不是真实的表现物体,不是理性的去传达绘画思想。一开始,抽象画是不被人们接受的,是经常被艺术家去误解,甚至会引起艺术家的偏见,觉得抽象艺术是不入流的。所谓的抽象画就是艺术家们自言自语,自圆其说。他们反驳的理由就是看不懂画面,当时的艺术环境,受众已经习惯了具象的绘画,对于抽象性的绘画在心理上是不接受的。但是抽象画的深度内涵不一定是要看懂,我们要深入的体会对传统思想的一种打破。这可能会比理解画面有着更深层里的作用。

抽象画在一定意义上是有特质的,它就像是写实画具有真实再现的功能。而抽象画的特质就是有一定的暗隐性,纯粹性和自由特性。抽象画的艺术家表现的大多都是有一定给社会含义的,就像是康定斯基,他会把整体的事物提炼成“形体”去表达出来,蕴含的是一种极力摆脱束缚和象征自由的。在绘画技巧和绘画的媒介上,也不是固定统一的,这就给抽象艺术更大的发挥空间,抽象艺术可以更好追求更加新奇的表现模式。

三、抽象艺术中的形式与观念

随着抽象艺术在中国慢慢衍生开来,艺术家并不是在绘画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真正地去接纳抽象艺术,而是在将抽象艺术作为艺术革命的“借口”,认为主流的艺术已经不能满足当代艺术家的追求,因此在抽象艺术刚进入中国的时候,更多的是承载着艺术家对新兴艺术的追求。在当时的抽象艺术,观念上肯定是大于技法的,在西方的抽象画中提取更多的是图式和观念。中国抽象艺术流行开来是的20世纪的八十年代左右,当时艺术家认为的抽象艺术是用不一样的技法去表达出新的时代精神,他们当时大部分还是收到了印象派,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比较多,在艺术作品中很少有抽象画的出现,但是在观念上艺术家们已经开始慢慢向抽象观念靠拢了。

格林伯格认为“抽象艺术是人类思维或者再现能力进化的标志”。对于具象的事物或者思想,有着敢于打破的精神就是一种进步,就像是抽象艺术一样,敢于对具象艺术进行打破,这是一种在艺术中很大额超越了。总而言之,抽象艺术涵盖的范围之大,在中外美术史都是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抽象艺术作品是在抓住受众眼睛的同时,又向受众传达出很深的观念,让观者可以在抽象艺术作品既体会到纯粹的画面,又可以深入画面去看到不一样的精神世界。可以把抽象艺术比作成一杯白酒,刚刚看到觉得透明寡淡,人口之后刺激精神, 回味又是香醇浓厚。抽象艺术与抽象作品亦是如此。

作者简介:郭新明(1996-),女,汉族,籍贯山东德州,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美术油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