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田画跋》中“逸”的浅析

2019-11-16姚梦琪

艺术大观 2019年35期

摘要:《南田画跋》有着丰富的画学思想。仔细阅读不难看出“逸”贯穿整个画跋的始终,“逸”有着幽深的意蕴和时代的气息。

关键词:《南田画跋》;逸;逸格;逸品

一、《南田画跋》的简析

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字寿平,号南田,与清初“四王”、吴历并称为“清初六大家”。《南田画跋》以题诗清丽流畅、诗词超逸脱俗,被誉为“毗邻六逸之冠”,也是研究“清初六大家”绘画技巧、绘画风格,以及清初文人画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资料。

二、“逸品”的由来

中国画论中,最早出现“逸”字的是谢赫的《画品》中,“画有逸方,巧变锋出”。唐代的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首次提出“神,妙,能,逸”四个画品。宋代的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对“神,妙,能,逸”做出了解释,他这样定义“逸”,“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耳。”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逸格也被不断推崇,不被束缚的逸格被限制,如将水墨画法视为逸品;在水墨山水画中,又将其意蕴视为神逸。

三、南田笔下的“逸”

历代画坛对神、逸二品的地位高低各抒己见,南田则坚定自身立场,他推崇逸格,视逸品高于神品之上。《南田画跋》中直接论“逸”的题跋有四十多条,如“逸趣”“神逸”“逸气”“纵逸”“奇逸”“高逸”“秀逸”“劲逸”“清逸”“超逸”等,丰富了逸格的含义。其中,论“高逸”说道:“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于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倪高士云:‘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

南田认为“高逸”不必以笔墨的繁复或简率作为判断标准,他说:“文徵仲述古云,看吴仲圭画,当于密处求疏;看倪云林画,当于疏处求密。家香山翁每爱此语,尝谓此古人眼光铄破四天下处。余则更进,而反之日:须疏处用疏,密处加密,合两公神趣而参取之,则两公参用合一之玄微也。”南田从古人的眼光出发,进一步发展这个理论,认为虚实不是笔墨的多少,虚是画面中流动的气韵,实是充实的画面,画家在作画时要把握虚实得当,恰到好处,用充实的自然意象和空灵的画面空间融合,也就是要繁简得当,功夫到了,行笔自然,又无造作,就形成了艺术的平淡风格,正如他所说的:“正所谓没踪迹处,潜身于此。想其高逸,庶几得之。”正所谓潜身于踪迹隐没之处,这样把握高逸的境界,差不多就可以通达此境了。我认为他所说的“逸”就是高逸的作品中,意蕴的重要性,意蕴表现的不够,就无法产生美感上的高逸。

逸品的画,与意、景、笔墨之间也有密切的关系,他说:“逸品,其意难言之矣。殆如卢敖之游太清,列子之御冷风也。其景则三闾大夫之江潭也。其笔墨如子龙之梨花枪,公孙大娘之剑器。人见其梨花龙翔,而不见其人与枪剑也。”逸品,它的意蕴十分的复杂难解,笔墨难看出它的行笔的痕迹,只要不同的物体在创作中各显其能,所以逸品不在于画出某种痕迹,而是在于形之外的意蕴。“‘清如水碧,洁如霜露,轻贱世俗,独立高步。此仲长统昌言也。余谓画品亦当时作此想。”逸品是清澈的,是洁净的,是高雅的,是阔远的,是不可一律的难以形容又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也是南田绘画作品的一大特点,虽赋色但色彩清丽淡雅,形象含蓄而不俗套,给人“静”“净”之感。

《南田画跋》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南田对于画意的理解,还有作画时画家本身的精神世界。比如这句:“横琴坐思,或得之于精神寂寞之表。徂春高馆,昼梦徘徊,风雨一交,笔墨在乱。将与古人同室。而溯游不必上有千载也。”抚琴深思,日夜都在这种状态的流连忘返,精神集中,再加上风雨交加的自然气象,筆墨就更加淋漓奔放,通过笔墨与古人共处一室,追溯前人就不必横跨千年。画要静,所谓宁静以致远,在所有纷扰中只能得到燥气和表象的画面,高雅的意境就谈不上了。

南田对逸境的追求,体现出其绘画思想的深度,以及发自内心的探究绘画真理的高度。我们在临摹古画时,也需要拥有这份平心静气,将心神调整到好的状态,抛弃杂念,领悟古人作画的精神状态,是我们作画的前提。

作者简介:姚梦琪(1996.12-),女,汉族,安徽淮南人,硕士,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美术学,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