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2019-11-16李思宇付响云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与学导图教学效果

李思宇 付响云

[摘           要]  思维导图是表征知识的可视化工具,将其运用到物理教学中能将知识以图文框架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以初中声现象、力、运动与力为实例,阐述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思维导图;物理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2-0012-02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概念与知识体系丰富庞大,知识点相互衔接密切,借助怎样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思维导图应运而生。它主要记录关键字,将课本上冗长的文字转化成多彩的图画与简练严谨的文字,具有可视化的特征,以此来辅助教学,将知识关系清晰地展现于课堂之中,改变了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帮助理解,增强记忆,节省教与学的时间,使教学快捷而高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认知工具或策略而被不断地研究:包领梅[1]发表的文章中,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物理中的应用,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田丽[2]发表的文章中讲述了如何绘制思维导图、在解题中呈现思路的方式以及对教与学的积极作用。众多学者基于学生、教师的角度,对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教学方式等问题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初中学生刚接触物理,引入思维导图,建构知识的逻辑关系体系能够使认知更明了、清晰。笔者仅据思维导图辅助教学的实例试作阐述。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脑图”,是英国教育学家博赞创造的,它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直观表达,将认知结构通过图谱形象化展示[3],从一个根节点知识出发不断延伸引出丰富的知识分支,形成可视化的知识结构框架。人类的大脑分为左右脑,左脑称为“文字脑”,右脑称为“图像脑”。右脑具有整体把握事物、思维较活跃、创造性强等特征,思维导图正是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知识“图像”,激发右脑的活跃性,使左右脑充分利用,能提高识记效果、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力,以此来开发大脑潜能。因此,探讨借思维导图以优化初中物理的教学意义深远。

二、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概念知识不清晰

初中物理概念是由逻辑假设、数学计算、科学实验论证得出的。诚然,物理概念是经过时间的考证,对知识严密规范的科学表达。但通常教学中概念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很难将关键的字词凸显出来而引起学生注意。所以,导致学生掌握物理概念不扎实、解决问题找不到突破口、概念延伸困难等问题。

(二)知识衔接不紧实

物理知识是环环相扣的,没有概念或定理是孤立存在的。物理的章节以及各阶段学习的知识相互承接,但教學中知识是分堂讲解,知识点比较松散、不紧实,教师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其整理,以此再开展新课程教学,学生无法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灵活建构新知识,知识变得越来越混沌,理不出头绪,教学效果也因此降低了。

三、思维导图促进初中物理高效教学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是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师只有将各环节熟记于心,做好教学预设,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引领学生学习。运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师的教学设计能让教师直观地看到课堂教学中要达成的目标、教学主要思路,乃至学生普遍困惑的内容,让教学思路深刻地呈现在脑中,灵活玩转课堂,大大提高了效率。这样优化的预设,无疑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图1为“力”的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教师能够明确教学要到达到的目标:学生通过本节学习在知识与技能层面要掌握力的概念、单位、力的作用效果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要根据力的三要素,掌握运用示意图表示力的技能;在过程与方法层面上,通过活动及生活感受“力”,并在解释相关现象的过程中实现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上通过观察和活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及科学的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实现学生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的目标。而且,通过思维导图可以看到力的概念、力的三要素等,作为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这方面的知识做重点讲解,从而有效突破。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工具,教师对教学有整体的把握,并为此设计更好的教学环节,合理地把控时间,也为提高教学效果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物理概念

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弄懂基本概念的同时,能清晰地梳理而形成有逻辑的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导图教学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明了地呈现知识框架,辅助教与学。

例如,初中“声”的学习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如图2,通过思维导图的脉络呈现就可看到,以声现象为主题、中心,将其分为四个初级分支:声的产生、声的传播、声的特征、声的利用,这四大分支也对应着课本的节标题,这样就将章节的主要框架更清晰地呈现出来,在这些分支的基础上添加,可以接着引出次级分支。例如,声音的传播可分为形式、条件、速度。声音的特征引出音色、音调、响度,在这些分支上补充相应的知识点以充实知识结构。此外,还能将理论知识同实验衔接,如图2,真空不能传声这一知识点与真空罩中的闹钟演示实验一同展示,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也深刻地剖析了实验现象的本质。教学中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出生活中运用声传递信息、能量的实例,补充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挥其潜能。

(三)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的链接

物理知识环环相扣,教学各章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物理教学若借思维导图将各种相关知识点链接,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易于学生温故知新。如,初中物理中“力”与“运动”的联系,学生需要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受力情况。在初中物理题目中,物体经常是比较简单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已知力与运动状态求其他力,这就需要与之前学习的力的章节相链接,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工具,可实现运动与力的衔接,教学中学生的许多困惑就可迎刃而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如,课后习题:在平直地面上,一个人沿水平方向用30N的力拉一辆小车匀速向东运动,要求画出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与方向。这样的题目通过思维导图教学,学生能将匀速运动与二力平衡相连接,很容易得知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与方向,并再次巩固“力”的相关知识,轻松地画出力的示意图,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教学就显得卓有成效。

四、结论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可提纲挈领,高屋建瓴。如对“力”的教学设计,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可大大提高备课效率;对“声现象”的教学,展示思维导图直观呈现概念框架,能大大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对“运动与力”,展现章节知识相互的链接,也能清晰地把握教与学的思路,大大提升解题效率。总之,教师灵活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中能优化课堂教学,有效解决教学问题,融会贯通。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保证,也是教学方式的革命,使教与学变得高效而愉悦轻松。它可以贯穿于教学的各环节中——从预习到综合复习皆可应用,乃至于各学段和各学科,是教与学的法宝。

参考文献:

[1]包领梅.运用思维导图提高物理学习效率[J].基础教育,2018(9):228.

[2]田丽.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学物理,2018,9(9):24-25.

[3]焦欣欣.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问题解决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4]李鹏.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78-79.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教与学导图教学效果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