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欣赏的眼光看数学

2019-11-16龚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韦达美观一元二次方程

龚辉

【摘要】数学难学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破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喜欢数学,懂得欣赏数学.本文由浅入深地探究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现数学美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数学美,从而把数学的美育功能真正落实在数学课堂上.

【关键词】欣赏;数学欣赏

数学能被欣赏吗?大家会说: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公式、抽象的概念和定理和解不完的数学题.看来,数学是谈不上欣赏.这就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尴尬——数学不好学,也不好教!

怎么办?

数学的抽象性就像一堵高墙,把美的数学世界和大家隔绝了.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将数学分为“教育形态的数学”和“学术形态的数学”.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学术形态的数学教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发挥数学的教育功能,是数学欣赏的重任,也是使学生喜欢数学、欣赏数学的关键.

下面笔者从欣赏数学美的三个层次谈一点体会.

一、美 观

这主要是数学对象以形式上的对称、和谐、简洁,给人的感官带来美丽、漂亮的感受.

几何学常常带给人们直观的美学形象.几何图形中“圆”是全方位对称图形,美观、匀称.从“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毕达哥拉斯学派说:“显然,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在代数方面也很多.例如,(a+b)·n=a·n+b·n;ba·dc=bdac;a+b=b+a;(a·b)n=an·bn等.這些公式和法则非常对称与和谐,同样给人以美观感受.

二、美 好

“美观”的数学对象,必须进到“美好”的层次,才真正跳出浅层次的欣赏角度.圆,从结构上看是极其美观的,从性质上看它也十分美好.世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但只说事物在“变”,不说明什么问题,科学的任务是要找出“变化中不变的规律”.“圆”中的许多定理和结论,例如,圆周角定理就是一种典型的运动不变性.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结论.又如,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有无穷多个,各个方程对应的根(若存在)也有很多,韦达定理则是架设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沟通天堑之桥.难怪张奠宙先生这样点评:“求解数学问题,好比猜谜.一个好的谜语,谜面是已知的信息,谜底则是我们寻求的与谜面相适应的未知结果.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谜面,而把谜底留给人们去探索.人类的智慧就是在探索和解释大自然谜底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韦达定理显示了人类智慧的‘大美,它没有可供视觉欣赏的美感,却有震动心灵令人叫好的美觉”.

不美观的数学对象其实很多.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不对称、不和谐、不美观.但是,当我们了解它、运用它时,就会感到它的价值.和韦达定理一样,它的“内秀”在于揭示了根的万能求法,而有趣的是,数学家由此尝试一元高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除了一元三次方程外,其他的方程居然不能通过各项系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乘方、开方运算得到.所以说,数学中有的结论你会觉得它形式上很难看,但本质却是美好的.

在课堂教学中,外观上美观的数学结果,我们有时还会说一说,但是有些不美观,但实际上非常美好的东西往往避而不谈.

三、美 妙

美妙的第一个层面是巧妙.

不论是几何或是代数,一个个数学结论如鬼斧神工,浑然天成.例如,三角形的3条高都交于一点、九点圆等,这些都是很美妙、令人惊奇的结论.如前面提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恰好用到了中学阶段的六个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

我们都会有那样的感受:一条辅助线使无从着手的几何题豁然开朗,一个技巧使百思不得其解的不等式证明得以通过.这时的快乐与兴奋真是难以形容,也许只有用一个“妙”字加以概括.

美妙的第二个层面是精妙.

爱因斯坦说过“为什么数学比其他一切学科受到特殊的尊重?理由之一是数学命题的绝对可靠性和无可争辩性.至于其他各个学科的命题则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可争辩的,经常处于会被新发现的事实推翻的危险之中”.精妙在于数学的理性精神,既要讲推理,更要讲道理.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拼一拼、量一量算不算数,到底要不要证明?对顶角相等这种一望而知的命题要不要证明等.我国古代数学家认为这些近乎公理,所以避而不谈,只管应用.而古希腊数学家认为需要证明,而且使用“等量减等量其差相等”的公理加以证明.两相对照,才知道古希腊理性精神的伟大.徐光启看到利玛窦传入的《几何原本》后,发现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叙述方式和中国传统的《九章算术》完全不同,被这种数学理性精神所震撼,认为:“窃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以当百家之用”.

从“显然正确因而,不必证明”,到“崇尚理性需要证明”,是一次思想上的飞跃,也是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本质特点.

美妙的第三个层面是奇妙.

数学美的“高端”欣赏在于:在看不见数学的地方运用了数学以及数学与人文意境的沟通.

二次大战后的美国出现的三项伟大成就:维纳(NorbertWiener)发表的《控制论》、香农(ClaudeShannon)发表的《信息论》和冯·诺依曼(JohnvonNeumann)的计算机方案.其实,令人折服的不仅是他们三个人在1948年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而是这三项成就,不是通常我们所解决的那些数学问题.普通人无法想象:打电报传送的信息,可以是数学研究的对象;用大脑控制手去拾地上的铅笔,可以构成“数学控制论”;研究数字电子计算机会改变时代的发展.因此,在看起来“没有数学问题”的地方发现数学问题,那就是“大”的数学创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将“无限”刻画得栩栩如生:“无边落木”指“所有的落木”,是实无限的集合;“不尽长江”则是潜无限,它没完没了,不断地“滚滚”而来.正好契合了线段上无限个点和直线上无限个点的区别.

研究数学的意境,就像张奠宙先生做数学如解谜一般,丘成桐教授看数学如读史书一般.达到这一步,学生才算真正感受到数学美的真谛,被数学所吸引,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猜你喜欢

韦达美观一元二次方程
攻克“一元二次方程”易错点
丙烯酸树脂基人造花岗石美观性提高的方法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易错题
方程之思——从丢番图到韦达
圆锥曲线中“韦达结构与准韦达结构”问题探析
圆锥曲线中“韦达结构与准韦达结构”问题探析
2.2 一元二次方程
分分钟,帮你梳理一元二次方程
韦达递降(升)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