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独立学院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

2019-11-16韩敬伟虞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因材施教分层

韩敬伟 虞静

【摘要】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学习主动性不高.而高等数学内容繁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学生对大学数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许多独立学院都在探索新的教学组织模式.本文主要对独立学院大学数学分层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级教研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X170101011).

独立学院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水平差距也比较大.按照以往的模式统一教学、统一授课,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学生需求.具体表现为基础好的学生“学不够”,基础不好的则是“不够学”.为了保证大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培养合格的人才,许多独立学院都在探索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分层次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独立学院大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古人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区别地制订学习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不同进行差异授课.分层教学有下面几个方面的意义:

1.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阶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避免成绩好的同学在课堂上“吃不饱”,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吃不消”的现象.

2.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分层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因此,可以极大地锻炼教师的组织调控能力.

4.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有针对地组织教学,目标明确.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所谓的分层次教学即按照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教学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1.分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大部分教师喜欢成绩好、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往往冷落了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分层教学要求教师更加关爱学困生,根据学困生的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2.分层教学切忌片面按照学生的成绩分层,分层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实行学生自主选择和学院考评相结合的原则.

3.分层教学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并且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层次数学课程的不同之处.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独立学院大学数学分层教学应该提倡在大专业内部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首先在大一新生中针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具体将大一的新生按照专业的不同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分成“高等数学A”和“高等数学B”两个不同的课程.“高等数学A”采用学期周学时5,教学内容完全可以满足学生的考研和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高等数学B”采用相对简单一些的教材,周学时4,满足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基本需求.

2.对高年级的学生,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分成不同的类别,每个层次的专业结合自己的专业制订不同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加入一些和学生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3.对教师的备课也要进行分类,这是实施分类教学的前提.教师备课时要结合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学生有针对地制订分类教学目标,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

4.对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分类.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的成绩等体现.通过对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教师可以掌握學生的变化,据此改变以前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需要研究分类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即学生对大学数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具体需要对考试试卷的难度、学生的初始成绩、对数学课程的喜爱程度等做进一步的分析.

四、结束语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在分层教学中突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使各层次学生各取所需,使优秀的学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潘登.独立学院大学数学分层教法的研究及其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0):126.

[2]江维琼,何静.关于独立学院大学数学课程分层教学研究[J].科学导刊,2017(5):110-111.

[3]赵珈玉.分层次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23).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因材施教分层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层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