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性侵害的警示

2019-11-15李闻新

心理与健康 2019年11期
关键词:儿童性男童作案

李闻新

一心想养个小萝莉的美女同事,某日突然抚摸着微微凸起的腹部对我说,不想要女孩儿了,求老天保佑是个男孩儿。我笑她对宝宝变了心。她紧张地问我看过《素媛》没有,并说养女儿的危险系数太高了,做母亲的保护无力啊。提到《素媛》,我们的心总是异常沉重。有人说,如果有什么电影让人看了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那么这部电影絕对榜上有名。这一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将女童性侵害案例活生生、血淋淋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直视生活中最丑陋、最阴森、最黑暗的一面。一起聊天的另一位同事说,这种性侵案是小概率事件,谁赶上谁倒霉吧。然而,当我们翻开媒体公布的一个个案例、一组组数字时,总不由得心惊胆颤,原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儿童性侵害,不受年龄限制、不受性别限制、不受地点限制、不受时间限制,它的发生频率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成为侵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据来自各国的数据统计,每4个性侵受害者中就有一个是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儿童性侵害案件已经向我们拉响了警钟。

数字警示

2013年6月,全国各地百名女记者联合多家媒体发起“女童保护”公益项目,重点关注14岁以下儿童性侵害。“女童保护”统计显示,自2013年至2017年5年期间,每年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被性侵害案件数量为125~503件不等,平均每天曝光0.35~1.38起,其中,2014—2017年年均公开报道的儿童被性侵害案件数量大幅度高于2013年。另有数据显示,2013—2016年期间,全国法院审结猥亵儿童犯罪案件高达10782起,平均每天7.4起,按照性侵案隐案率1∶7的比例推算,每天实际发生的儿童性侵案大致有50起。

关系警示

2017年春,浙江的王女士为16个月大的女儿换衣服时,发现孩子下体受到伤害,医院诊断女婴的处女膜完全被撕裂,阴道后壁和会阴体有严重撕裂伤痕。警方介入后,将同在菜场做生意的一名50岁熟人逮捕,王女士指认该熟人正是在此前带孩子出去玩的朋友。据来自各国的数据统计,每2个性侵者中就有一个是受害者的家人或亲属,60%~90%的性侵害都来自孩子日常接触的人,比如学校的老师、课外活动的参与者、邻居、家人的朋友、儿童照看者等。我国“女童保护”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公开报道的378起性侵儿童案件中,明确表述人际关系的有349起,其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陌生人作案140起,占比40.11%。具体细分类别,我们发现209人中,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师34.45%,邻居24.4%,家庭成员15.31%,亲戚及父母的朋友4.78%。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护人或者不理解亲密的限度,通常会成为熟人性侵的主要目标。

性别警示

很多人将保护孩子不受性侵害的关注点都放在女孩子身上,认为男孩子由于性别优势而无需保护,殊不知这种观点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认知偏差,也导致男童性侵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据我的一位朋友说,他的儿子在幼儿园时期,就经常被老师扒下裤子看,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了保护孩子,他不得不悄悄办理转园,防止发生更加恐怖的事情或者产生不良影响。2013年,台湾当局“教育部”拍摄了一部短片《如果早知道,男生也会被性侵》,告诫世人,性侵害没有性别区分。据统计,在美国,超过16%的男性在18岁前遭受过性侵害。在我国,2017年公开报道的性侵儿童案例中,遭遇性侵人数中女童人数为548人,占比为90.43%,男童遭遇性侵人数占比为9.57%,这一比例较2016年的7.58%略有升高,较2014年的2.34%提升幅度明显。5年间,男童受害比例的升高趋势凸显,由于男童被性侵害常常被人忽视,许多性侵害行为被掩盖或者隐藏,因此,男童受害比例有可能比我们统计出来的要高很多。

方式警示

儿童性侵害因为受害者年龄的特殊性,导致很多侵害行为不能真实还原,因此,我们只能从现有的案例中去发现侵害行为在发生地点和方式上的规律,为更多的孩子及其家庭提供警示。“女童保护”数据显示,2017年儿童性侵发生在学校的比例为29.67%,发生在受害者住所的占23.58%,发生在施害者住所的占24.39%,发生在户外的占17.07%。在非学校环境下,作案地点多在被侵害人或者侵害人家中,或是出租屋内。一份官方发布的儿童性侵害研究显示,在校园性侵害案中,高达95%的案件是侵害人利用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身份胁迫、引诱未成年学生,教师以各种“关心”为借口实施性侵的比例最高达到31.4%;其次是以补课、检查作业、背书、帮老师做事为名,单独留下学生借机性侵,其比例为23.97%。除此之外,教师以家访方式趁家长不在家,对学生实施性侵害占比达到12.4%。在校外作案中,施害者多利用孩子贪玩、贪吃、害羞、胆小、单纯、没有警戒心等特点,以玩具、食物、玩耍、问路、给零花钱等手段诱骗儿童到其住所或隐蔽处进行性侵,或者直接采取强暴方式。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的电影《可爱的骨头》直接讲述了这一类性侵害行为。另外,被媒体曝光的2017年儿童性侵案例中,有6起与网络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网友约见儿童后的性侵害,通过网络聊天拍摄儿童裸体视频及哄骗儿童拍摄色情视频后上传网络牟利,等等。

影响警示

电影《素媛》给了我们一个相对能够接受的结局,然而现实生活中那个受到伤害的女孩儿,不仅身体造成了终生的损害,心灵也因此而蒙上了无法消去的阴影,其家庭也将长期生活在挥之不尽的阴霾之中,事件发生之前的幸福氛围再难还原。生活中,每一个受到性侵害的儿童,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都将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将身心受到伤害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而一些从未暴露出来的儿童性侵害却有可能演变成为终身的心理疾病,甚至发展为危害社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从侵害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性侵者自己有被性侵的童年经历,他们没有受到惩罚或者接受相应治疗。绝大多数儿童性侵者在采取行动之前,从来不敢谈论他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幻想,也就是说,他们隐性的侵害元素没有被淡化,反而发展成为隐形的炸弹,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

上述数据和案例告诫我们,任何一名儿童都有可能成为性侵的受害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从社会角度加强法律和制度防范,完善儿童保护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从家庭的角度做好性教育,要教会孩子认识身体、认识性,知道与他人交往时的亲密限度,学会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儿童性男童作案
窃贼是如何作案的
警惕团伙作案 远离非法荐股圈套
我国儿童性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美2岁男童疑在家“开枪自杀”
基于物型文化的校园文化构建
儿童性教育走上前台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重视其“儿童性”
隐匿的作案痕迹
抓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