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日活动皆课程”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2019-11-15诸思琴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惯幼儿园幼儿

诸思琴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幼儿园的一切课程都应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从课程观来看,幼儿园的一切课程都应来源于生活,让课程生活化。从游戏观来看,让幼儿学会生活,把幼儿在园的一切生活用幼儿喜爱的学习方式赋予它教育意义,让生活课程化。实践过程中,如果说保教并重是幼儿园工作的准则,那“一日生活皆课程”就是落实保教并重的方法,这也正是“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真谛。

一、“一日活动皆课程”需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幼儿兴趣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教育,而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

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模式,是在反复“操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是说在刺激和反应之间,由于不断地重复而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习惯随着不断重复而日益巩固,越来越不容易改变。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于人格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习惯体现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某次语言教育活动,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两个娃娃》:吃中午饭,一只小狗花花吃饭不乱撒,饭后主动擦嘴巴,另一只小狗胖胖吃饭时嘴巴不接碗,到处乱撒饭,饭后不擦嘴巴,最后引来了一群蚂蚁的围攻,浑身痒痒,赶快去洗澡。吃晚饭时,他向花花学习做干净宝宝。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导幼儿如何做个干净的进餐宝宝。在然后的进餐中,教师以语言,如“看看今天谁是干净宝宝,不撒饭”“瞧瞧,健康宝宝就是大家,不挑食,身体棒”等鼓励幼儿;进餐后,教师引导幼儿将餐具分类摆放,并让幼儿用擦嘴巾擦嘴,中大班幼儿饭后漱口。把进餐活动看作教育活动,把适宜的教育内容渗透在进餐过程中,使孩子有很大的变化和收获。同时,此内容还可以运用于“娃娃家”“幼儿园”等角色游戏之中,让幼儿以“爸爸”“妈妈”“老师”等长者的身份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自身成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在游戏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并稳固。

二、“一日活动皆课程”需强化保教结合意识

在过去,一提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大家就会认为是打扫卫生,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服务的机械劳动。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大家渐渐领悟到,在管理幼儿吃喝拉撒睡的同时,是观察孩子和了解孩子的过程,是与孩子有更多交流的过程,是给予孩子母亲般爱的过程,更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过程。因此,教师保育孩子由被动的机械式劳动,转化为真诚的充满爱的表达。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更是孩子人格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作为教师,不光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首先,把三餐一点加午休当课程来实施,使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吃饭睡觉对幼儿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儿的三餐一点加午休期间,营造安静、轻松、愉悦的环境是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事情。其次,在一日活动的其他教育环节,教师首先做到,让孩子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获得自由。教师的语言要能起到榜样的作用,做到不在群体幼儿面前批评某一幼儿。当幼儿发生不良行为时,单独查明原因,正面引导。对特殊幼儿做典型案例,做到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因此在进餐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做:1.准备轻音乐。营造高雅、轻松的气氛。2.准备适宜的餐具。餐具要使用科学,利于孩子吃得文明,进餐时盘子、碗能够同时使用,锻炼孩子用盘子吃菜的能力。帮助孩子学会科学进餐。3.积极向上的教师状态(语言、表情、心理、行为)。教师动作轻、语言柔和。语言起到积极的作用,行为起到榜样的示范,要给孩子营造轻松的心理环境。4.物品要定位摆放。桌椅是否宽敞利于孩子进餐,进餐中的所需物品是否准备到位,固定位置摆放。5.设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饮食、安全、礼仪、主题等)。6.合理的人员分工。主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使教育内容更充实、有效、全面,其他教师做好盛饭添饭和环境卫生的维护。7.教师和幼儿要成为环境的维护者。教师及时擦桌面、扫地面,引导孩子不撒饭,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卫生环境。

三、“一日活动皆课程”需找到教研突破口

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引领下,用主题课程统领全部的教育内容,在日核心经验的落实下,达到人人对教学的有效参与,使教育教学成为全班教师共同实施的过程。

幼儿园的课程应在三教或两教一保共同协作下开展,其中,班主任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从过去的主要管理班务,转变到具有培训指导本班教师的能力,具有全盘把握和协调本班保教工作的能力,具有调动和促使本班教师有团队精神的能力,具有带动本班教师落实教育理念的能力。同时,班级在形成周、日活动计划时,是平行班共同研讨的过程,日核心经验又是三教共同研讨的过程,班主任能做到实施过程中的指导,达到周周有教研,日日有教研,时时有教研。这样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是所有课程能相互渗透补充,达到教育内容浑然一体的探讨空间,是达到人人对课程了解的时机,是教师共同提高的过程,是课程不因人员问题正常进行的途径。

实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我坚信“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的科学性,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进一步地挖掘其内涵与价值,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创造属于他们的乐园,给孩子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习惯幼儿园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爱“上”幼儿园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