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兴趣 丰富内容 关注体验 提高能力

2019-11-15陈霞张洁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生活

陈霞 张洁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是引导学生利用文字表达自身感情的基础写作教学,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作品尽量贴近生活,使学生的习作作品能够在生活的背景下反映个人情感。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总结生活、表达生活的习作能力,使学生的习作作品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习作教学的质量提升。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语文思维。生活是一个大的环境,学生与生活的接触很亲密,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产生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更有深意和感情,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达。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现状

(一)不能正确对待理论知识的引导作用

教师不仅对理论知识缺乏了解,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更是微乎其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面对比较繁杂的习作教学时,教师依然喜欢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强硬灌输写作技巧或让学生背诵范文,而利用教育理论指导的习作教学成为一种无比漫长和见效慢的方式。

(二)评价方式单一,语言缺少感情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很容易发现一个普遍问题:教师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大部分教师在批改中都会使用其自身评改方法,以此节约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显然没有对学生的习作教学产生积极作用,通常教师在批改完作文后就没有了下文,直至下节习作课时才会将其发回给学生,此时已经过了一周甚至更久的时间,当其再去翻阅批改时已起不到教育效果,甚至还会出现不去翻看批改内容的现象。使用这种单一的评改方式,非但不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没有任何作用。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处于知识的起步和入门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写作学习所做的心理准备和铺垫。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直接、最活跃、最强劲的因素和动力,我们要充分重视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为入手点,带领学生步入小学语文写作学习的殿堂。针对小学语文写作中常常会出现的不想写、不愿意学的问题,结合学生天性活泼,喜欢新鲜的事物和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充满了乐趣的,小学语文的写作学习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在安排写作教学的活动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在集体的活动中,在充满轻松与欢乐的生活体验中,去观察春天的变化,让学生融入大自然之中,融入写作内容的亲身感悟和体验之中,亲手去触碰春天刚刚长出新芽的树,树枝上点缀着的星星点点的小花苞,让学生在这种亲身的生活体验中去探索发现那些蝴蝶啊,蜜蜂啊是从哪里来的,冬天到哪里去了,春天又是从哪里飞出来的,他们飞来飞去的在干什么。让学生去闻一闻新鲜的绿草是什么味道,泥土的清香又是什么香味,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活动中收集到关于春天的信息。然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以春天为主题或题目来进行写作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和写作的过程中也能联想自己生活化活动的实践和体验,感受到小学语文习作的乐趣和魅力。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中,我们还要设置多种生活化的情境,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以生活化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写作的内容

不知道写什么,没有内容可写是很多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遇到的问题,以至于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形成记流水账的形式,造成文章行文整体比较简单、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列出的特点。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在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中,不光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写作技巧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学会挖掘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更写得出来。比如,在以《记我的一天》为题目的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由于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比较简单和模式化、统一化,往往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这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联想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比如在星期天的时候,爸爸妈妈带自己去游乐场游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自己又尝试体验了哪些比较新鲜好玩的游戏项目,过程是怎么样的,自己又有哪些体验。或者是自己和朋友在周末进行了哪些活动,发生了什么事情,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让学生把自己写作的角度和视野从语文教学和学校的学习中跳出去,与生活素材这个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信息更加丰富的平台联系起来,从生活中去寻找、去搜集、去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更加真实、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这种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学会观察生活,学会记录生活,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

(三)关注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

纵观传统习作教学,新课伊始,教师就通过各种手段教授孩子们如何开头,怎样结尾,教师讲得越是细致,越是透彻,孩子们受到的束缚就越多,写出来的作文就越没有真实情感。众所周知,一篇好的习作是需要学生投入真情实感的,如果学生内在的词汇没有真情实感的驱动,那么就无法真正地激活。只有处在一个激活的状态之下,学生情感的大海才能具有壮丽的浪涛,才能活跃自身的内部语言。学生的情感和语言同构共生,才能最大化地达到写作的目的,孩子们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真情实感,才会有血有肉,充分展现出小学生特有的天真以及绚丽的生活世界。如果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激发,那么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则会永远处在一个封闭的状态,自然写出来的作文就缺乏个性,提升其表达能力和生成内部语言就是一纸空谈,同时也与新课改下的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时间一长,他们就会失去对习作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厌烦情绪以及心理障碍。针对于此,教师在选题时,必须要贴近学生,同时还要重点关注其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切实有效地活化其丰富的积累,从而最大化地达到“我要写”的境界。只有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生命的律动。

(四)重视习作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在相互修改和自我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尽可能地保护其写作积极性,在具体的习作修改中,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以及给予中肯的评价。”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以及原始表达。如果孩子们学习成人的话,则会失去他们应用年龄的生活气息,阻碍其个性化发展。众所周知,修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习作更加完善。针对于此,教师可以尝试使用以下方法,让其明白习作修改的标准以及方法。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出示一篇范文,同时并运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示范,如删、添、改、调、换。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并明白教师使用每个符号的意思,使学生在互相批改以及自我修改中做到有章可循。学生在刚学修改的过程中,切记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着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通过多次练习之后,逐渐掌握其符号,之后鼓励他们给自己或是同桌修改标点、字、词等问题。教师根據学生的年龄提升其要求。

三、结语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拓宽学生的语文思维。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将生活与小学写作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探索出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生活元素丰富学生的写作思维,促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单位:灌南县新安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