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探讨教学问题

2019-11-15蒋浩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实效性

蒋浩平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教育出现的问题是实效性低。本文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分析其原因,并极力倡导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争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小学教学研究中学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就当前小学教育的现状而言,小学教学研究主要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以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类比分析、总结并探讨,使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的小学教学改革和需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对当前形势的认识不足,不重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等原因使得小学教学实效性低,本文把小学教学中实效性低的原因和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结合起来,从根本分析如何提高小学教学的实效性,希望可以给从事这方面教学的教师一些参考和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总结出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熟记和记忆在脑子里的材料;第二套是增加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和其他相关资料来源。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学习,全面充实并提高小学生的知识量。

依据多年在农村教学的经验和当前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造成小学教学研究实效性低的根本原因是教者的教学研究定位模糊、教学的研究范围狭窄以及教学的实践效率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教师对教学改革及教学目标的认识

学校应极力推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研究教学的方式。如,某小学改革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求教师按“六步走”完成课堂教学,具体内容如下:“情境激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布置作业”的流程设计教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教案,首先,要思考如何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琢磨如何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当堂检测的内容与方法等。明确的目标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可以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有条理。一系列的教学的研究,由学校提倡并监督,教师执行并反思教学中的不同环节,逐步提升教学质量。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学生最擅长的学科,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遇到这种情况:从课堂反映的效果看来,大部分学生高效率地记住了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学习因数和倍数时经课堂学习和探讨得出:1.一个数的因数,最大是自己,最小是1;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但在学生作业中并不会运用这样的规律总结。原因是学生在不理解规律内容的情况下仅靠机械背诵识记知识,并没有理解其知识的内涵。换句话说,老师将知识机械式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并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仅仅只是听了而已。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进行创造性活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在问题情境的应用下,小学生们会不断地收获成功的喜悦,会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其次,从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套大纲”来看,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多,思维越活跃,越容易将识记的知识和内容理解、掌握得更透彻更全面。这样看来,学生要牢固地识记概念、定理等,最佳的方式是阅读和思考更多與之相关的、不需要识记的材料,激发学生对材料的兴趣,让他们自愿地在阅读中求知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阅读可为知识的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只有当学生对识记的相关材料加以思考的时候,他们才会掌握新教材。换句话说: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逐步的识记。

三、学与玩有效结合,注重个体差异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和学习习惯的好坏。在课堂或课后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如果他们有着积极的学习态度,那么学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反之,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外他们是在家长或老师的逼迫下学习,这势必成为他们自身的一种负担,从而丧失了在学习中感受乐趣的机会。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因此将学与玩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开展探究式教学,不但要让小学生在这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快乐,而且要在快乐中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还可以悄然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用这种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必须控制好这个度,度不能太大,太大了课堂把控不住,课堂效率大大降低,教学任务完成不了;而太小了,学生类似于死水中的鱼,思维的活跃度不够。

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而且还要保证学生是为学而玩,在玩中学会本节课的重要知识。寓教于乐,既不枯燥又不会偏离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一个小学生,自己有喜欢的学科,那么就不必为他在其他学科不能取得好成绩而感到担忧。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学生,他们能在所有学科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却没有一门是他真正喜欢的学科。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个性差异,不仅在教学设计上充分预想学生的差异,而且要根据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动态生成的特点,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灵活组织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总之,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应不断加强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研究和认识,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实效性对小学生学习、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倡导课堂阅读课外阅读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断地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永昌县朱王堡明德小学  甘肃】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