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灵动科学课堂

2019-11-15吴显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科学融合

吴显芳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会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能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就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所说:“技术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技术改变了整个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信息技术融入的途径和策略,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活泼灵动的科学课堂。

将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探究性学习有效融合,并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备课阶段,与学生互动拓展延伸阶段,课堂教学过程阶段的优化与激趣调控中深度融合,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既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又能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融合

现行的小学科学教科书中,一些教学内容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同时,当今世界上最具生活气息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科学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及教材修订更新的限制,很难及时、准确地在教科书中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学习材料时,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最必需的内容。

譬如教科版《探索宇宙》,这些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因此我巧用信息技术,播放一段视频,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宇宙现象浓缩进教室,把宇宙的运动变化缩短至几分钟呈现在学生眼前,不仅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和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使学建立宇宙系统的概念,意识到宇宙是运动变化着的。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的融合

信息化融合小学科学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它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传统教学方法,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上网去查阅资料或进行调查观察,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科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教科版《磁铁与我们的生活》的教学时,上课前,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找有关磁悬浮列车的相关知识并整理。上课时,师生一起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对感受磁悬浮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评价、反馈,教师播放磁悬浮列车行驶视频,让学生感受磁悬浮列车的速度与平稳。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融合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是亲身经历的以探究为主的学习体验活动。所以,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内容的融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例如在教学《月相变化》时,许多学生饶有兴致地參加了研究学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组合成研究小组,通过网络资源,查找有关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成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在课堂与老师、学生交流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互联网资源,提升备课质量,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备课环节的深度融合

借助信息技术,迅速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备课质量。要想上好一堂课,备好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互联网资源尤其丰富,足够一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充实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与知识体系建构,并把它运用在备课中。如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要认知植物的根茎叶特征以及划分的标准。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是非常简单的,就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充实植物的有关知识,并适时地采集截取互联网资源中更为典型的、更为诱人的视频图例充实到备课中。

(二)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师生互动,实现信息技术与科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除了在备课阶段的深度应用效果良好之外,对老师课前课后掌握学生整体准备与拓展情况的应用也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之间的知识储备、经验、能力发展是不平衡的,甚至家庭能为孩子准备的科学实验材料都是参差不齐的。现在最为配备齐全的可能要数手机了,作为教师就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信家长群,通过微信群助手,适时了解掌握学生整体准备情况,适时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材料,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与课后的拓展延伸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三)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直观性、趣味性。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有部分内容是微观的、不可见的。如果用传统的实验,学生很难理解。比如在讲解电流是怎样流动时,这个存在着但看不见的电流是怎样流动的呢?如果只有老师的讲解,学生感觉云里雾里,非常抽象。这时如果加了多媒体技术,把电流的流动用会看得见的箭号标出来并让它沿着线路流动,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形象,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给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注入了灵动旺盛的生命力,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势必推动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飞快发展,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型学生中有显著的成效,能有效推动小学科学教育信息化、小学科学教育现代化发展。

【作者单位:衡阳市茶山坳镇金甲小学  湖南】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科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