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决定科学课教学成败

2019-11-15王子羊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水轮大孔科学课

王子羊

案例背景

随着科学课程下延至一年级,小学生将更早地学习科学,这对科学教师也提出了挑战。在低年级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每个细节都需要教师细致入微地打磨,否则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玩转小水轮》一课时,我就遇到一个小插曲,发现了一个可以决定一节科学课成败的细节。

案例描述

《玩转小水轮》课堂片段

师:小朋友们,你们有哪些方法能使老师手中的小水轮转起来?

生:可以用手拨一下。

生:可以用嘴吹一下。

生:还可以用水。

师:老师这里有一杯水,请你来演示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学生上台演示利用水流转起小水轮。

师:小朋友们学会了吗?现在请小组长来领取实验器材,每个小朋友都试一试。

学生分组体验,尝试让小水轮转起来。

师:刚刚老师看到大家的小水轮都能转起来了。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它转得更快呢?

生:可以把漏斗的孔挖得更大一些。

师:老师这里正好有一个大孔的漏斗,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生:用大孔的漏斗倒水,让水流到小水轮上,看它是不是转得更快了。

师:所以我们可以准备两个相同的小水轮,同时用两种漏斗来做实验。

师:做实验的时候,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呢?

生:要同时倒水;水要一样多;漏斗要放在同样高度……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使用大孔的漏斗可以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师: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生:把漏斗举得更高。

师:这个实验怎么做?

生:将两个相同的漏斗放在不同的高度,同时倒一样多的水,观察小水轮的转速。

教师介绍实验步骤,学生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探究实验。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漏斗放得高,小水轮转得更快。

生:不对,我們组是漏斗放得低,小水轮转得更快。

教室里充斥着学生们的争吵声……

师:既然小朋友们有争议,那老师就在讲台上再做一遍给大家看看。

教师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学生仔细观察。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漏斗放得高,小水轮转得更快。

师:所以我们发现,漏斗放得越高,漏斗的孔越大,小水轮就转得越快。

案例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的《玩转小水轮》一课。学生在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有两个——漏斗孔的大小和漏斗的高度。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尝试探究性实验,我特意将第一个影响因素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这样操作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大孔的漏斗可以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更是希望学生能够仔细观察与模仿老师的操作,自主地探究第二个影响因素。按理说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滴水不漏,借助老师的演示实验与反复提醒,学生应该能顺理成章地完成实验,得出统一的实验结论。但是,当我询问学生的发现时,两种结论在学生中居然不分伯仲。来不及分析问题出在哪的我只能再做一次演示实验,然后匆匆结束这节课。

问题出在哪呢?明明我的实验器材打磨得很细致,教学设计也看不出问题,实验指导也非常详细,怎么就出现不同的实验结论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至有一位听课老师说道:“学生是让小水轮转起来了,可是水流打在扇叶不同的位置,小水轮的转速也不一样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水流击打的位置也是影响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之一!在对比实验中,不把这个因素控制在同一水平,难怪学生的探究实验会出现各种结论。

改进措施

第一步,帮助学生建立“水流击打的位置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意识。在之前的教学设计中,我只让一个学生上台来演示利用水流转动小水轮。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在一个学生演示之后,我还可以自己再演示一遍给学生观察。只不过这一次我偷偷地将水流打在小水轮的轴上。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同样的器材,同样的条件,怎么老师演示的时候小水轮却不转了呢?于是学生们会仔细地观察与思考,寻找问题出在哪里。对!问题就出在水流击打的位置。只有水流击打在扇叶的外侧时,小水轮才能快速地转起来。这样一来,学生便意识到水流击打的位置会影响小水轮的转动速度。这么一个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设计,可以很自然地将这个问题呈现在教学中,并通过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自行解决。

第二步,借助各个环节加深学生的印象。水流的击打位置是影响学生探究实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靠第一步的改进措施还远远不够。我还在更多环节中,不断地强调水流击打位置的重要性。比如,在探究第一个影响因素的演示实验中,我可以故意将小水轮的位置放偏,让学生观察实验设置得是否妥当。在每次提问如何控制变量的时候,我也会引导学生聚焦水流击打的位置是否一样,千万不可以一个打在轴上,一个打在扇叶上。最后,我还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呈现了探究实验的操作,在视频通过特写镜头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设计结合了以上的改进措施后,执教的班级再也没有出现实验结论不统一的现象了。经过这个小插曲,我深刻地体会到:科学课堂的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到一节课的成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体验与效果,在低年级的科学课堂上更是如此!每一节科学课的每个细节都应该被教师细致地打磨,这样才能不仅仅是“玩转小水轮”,而是“玩好小水轮”!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水轮大孔科学课
大孔ZIF-67及其超薄衍生物的光催化CO2还原研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大孔镗刀的设计
我国第一台分半铸造的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转轮实制成功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巨型水轮发电机推力轴承甩油处理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功果桥大型水轮发电机磁轭的叠装
中小型立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