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5刘亚丽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品德导图

刘亚丽

在现代社会下,思维可视化技术作为教育工作与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技术手段,能够与学生的发展成长趋势、喜好等相互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传统知识教学工作的一种延伸。因此,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整体质量与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因此,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品德教育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而设置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此。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的意义

思维可视化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图示技术,使原本不可视的思维直接呈现出来,从而让其清晰可见。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相比传统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内容能够吸引学生,是因为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其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这样就会让小学生对其产生一定的好感。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融入思维可视化技术,就可以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灵活与开放。通过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让教学内容开放、生动地呈现在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意志与情感,让学生享受到愉悦与轻松。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古板教学模式,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真正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喜好相互结合起来,并在教学方式创新的基础上,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展现学生主体地位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还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并且自觉践行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切实展现学习的主动性。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之中融入思维可视化技术,就可以基于可视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思想道德观念指导下学习,自觉地践行其相关的知识。从而真正地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相互统一,最终在知识的学习与践行的同时,还能够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服务于终身发展。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一)教学前期准备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大部分知识都属于社会知识。在前期准备中,就可以与思维可视化技术相互结合,兼顾学科的实际特点。在弄清楚授课内容的同时,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在备课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利用有利于教学设计水平的提升,实现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通过图示来仔细分析教学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在授课中,基于思维导图来建立对应的框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学生制订预习提纲,在建立思维框架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结合提纲,实现预习方向的自由选择,最终提升学习自主性。

(二)实现开放学习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没有绝对的方式方法,学习方式会变得更加的灵活。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引导,需要挖掘每一篇课文的重点,形成对应的学习目标,逐一分解其学习目标,这样才能够达到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这样才能够让学生自如地学习。在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学生能够带着兴趣学,明确学习目标,最终确定其学习方式。在做好预习任务的同时,也能够让学习目标更具可视性和操作性。

如,在“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学习中,学生就可以运用电脑查询资料,了解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具体情况,如具体的河流等,并绘制对应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利用小组内的交流,实施课堂沟通,最终推动其有效学习。

(三)教学后期跟踪

在讲解完新课之后,教师也需要带领学生对于整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思维框架,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知识掌握度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教师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课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回顾,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反思。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就可以通过独立的思维导图构建模式,从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回顾,通过思维导图,将课程实际掌握情况反映出来。

如,在“生活离不开工业”的学习中,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谈一下自己对生活和工业关联性的看法,然后认识到生活与工业是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知识内化,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社会。

三、结语

总而言之,希望通过本文就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实现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的整体优化,从而积极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实施,产生更多的积极影响,并让教学与学习更加轻松。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區回龙观第二小学  北京】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品德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