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营造法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

2019-11-15牟影郑婷婷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29期

牟影 郑婷婷

摘 要: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学情问题、教学目标存在误区以及教学方法传统单一的问题,并在多田孝志的“场景式教学法”的启发下,提出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应用场景营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现实问题,为创新创业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场景营造法 创新创业教学 多田孝志 场景式教学法

[HJ1.6mm]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以来,各高校都展开了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教学和实践活动,社会上各层次各领域的双创比赛更是层出不穷,丰富多样,让参赛学生和导师们受益匪浅。经过近5年的发展,双创教育进入了较为正规的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一些教育教学上的问题和瓶颈也显现出来,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普遍与现实市场脱节、可行性差、成功率低的问题非常明显,迫切需要在教育教学环节得到切实的解决。笔者及教学团队结合企业工作经验和高校教学实践,尝试在教学中使用场景营造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的现实问题

高职院校肩负服务地方经济,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而创新创业教育也正是立足现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技能的教育,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创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实践的载体,将专业技能融入其中且融会贯通,也因此受到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但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情问题

高职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有企业兼职的比例较低,且兼职岗位大多是家教等简单岗位),缺乏社会认知和工作经验。因与现实市场相距甚远,学生的创新思路较为狭窄,无法跟上最新的市场需求,而且大量的创业计划都涉及大而全的产品或服务,主要靠网络查询方式得来的市场信息使创业产品或服务缺乏具体清晰的客户及市场的定位,市场的适用性和创业的可行性相对较低。

(二)教学目标存在误区

创新创业理解上的误区导致了教学目标出现了偏差。目前大众对于创新仍然存在较为固化的观念,认为创新应该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新物品,是革命性的,而且要有轰动的效果和高大上的呈现形式,否则就不容易得到认可,否则在比赛中就难以拿到奖项和获得投资。而创造出全新的物品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大大打击了学生的创造力自信和学习的热情,导致了很多学生带着应付的态度来参与教学。教学目标的误区也直接影响了很多一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单一

因为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主要还是在使用三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是理论讲授法。即将创新创业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用讲授的方法输出给学生,使之理解和掌握,如企业如何注册、组织结构如何设置等。二是案例教学法。即用创新创业的实际案例,如校友创业的经历和过程,企业的创新发展等案例给学生进行分析和讲解如何创新和创业,但因为创业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市场环境变化太大,很多别人的或以往的成功经验都是不可迁移和复制的,因此学生容易理解但难以应用。三是以赛促学法。以赛促学是目前使用的非常普遍的方法。为了通过参与和交流,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各高职院校都自行组织和参与了各层次各领域的创新创业大赛,比如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各个级别的“挑战杯”“互联网+”比赛。笔者所在的广东省还有“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青创杯”“赢在广州”以及团委、教育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各个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可谓种类繁多。教师们带领学生参与各类比赛,通过自行准备、专家指导、赛前辅导以及参与比赛路演评委点评等多种方式进行项目的打磨,通过实践将少数优秀的项目和团队推出去,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机会,同时也可能得到项目的投资。但此方法对学生整体的双创技能和素质影响不大,教学效果的普及性不高。

二、场景营造法在创新创业教学的应用

面对上述问题,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实践,结合企业工作经验和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种贴近市场并能够取得明显实效的教学方法——场景营造教学法。

(一)场景式教学法的由来

“场景式教学”(Stage System Learning Method)是日本的多田孝志为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而提出的培养人才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者的自身实践、亲身体验和感受发现新的乐趣、意义并提高技能,培养判断力、创造力、想象力、发现问题并解决的能力等未来社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多田孝志将“场景式教学”的学习过程设定为若干的流程或步骤。但在各个流程中,不是预设的结果和结论,而是通过授课者与学习者进行形形色色的交流形成见解和建议;然后从这个动态的学习活动中引出共识,成为进入下一个流程的要件。在场景式教学中大致的教学框架是可以设想的,但在各个流程中夹杂着混乱、碰撞和形成共识的意识。传统意义上的“场景”通常是指戏剧演出的舞台,是演说的讲台,是街道里的公园和广场,是旅游者的目的地。

(二)场景式教学法的发展与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场景的设置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技术实现方法,如虚拟现实设置场景、线上平台搭建场景,又或者可以搭建虚拟消费、虚拟生活场景、虚拟社交场景等,这些都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教学应用场景式教学法提供了新的启发。

(三)场景营造法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应用

1.創新创业教学目标的定位。我们首先确定我们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和定位是:创新不只是技术革命和推倒重来,从方法、渠道、模式、细分市场、工艺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更现实和适合高职学生,因此我们提倡学生的创业产品或服务应该是要小而精,无论是从细分市场还是从客户定位上,都要有具体细致的定位。而且我们主张与现有的市场生态体系和谐共生,做加法和乘法。

2.场景营造法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应用与多田孝志的“场景式教学法”的联系与区别。我们的场景营造法与多田孝志的“场景式教学法”既有联系又有新的尝试。相同之处是我们同样是利用搭建场景来进行教学,可以锻炼学生及其创业团队团结协作、发挥创造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多田孝志的目标是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多田孝志的场景式教学法是由教育者来搭建场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碰撞。我们是既有教师搭建的场景,又有学生搭建和演绎的场景,并由场景引发老师、同学甚至是专家的质疑、建议形成新的创业火花,而学生调研、设计、实际搭建的过程可以引发更多的创意和思考。

3.教学设计与实施。在创新创业教学中,针对学生对现实市场了解偏少,尤其是创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场景模糊的问题,我们在学生的创业计划初步完成后,为学生设置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团队的创业产品或服务进行市场调研,并自行搭建使用场景呈现给老师同学,模拟现实使用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并接受同学、老师甚至是专家的质疑和建议,在讨论中引发新的思考和解决方案。

具体的流程和步骤如下:

(1)给学生发布搭建场景任务,要求学生针对各自创业项目进行市场环境的调研,并上交调研计划;特别要求学生对创业项目的应用场景进行调研,收集行为及其产生原因。

(2)教师对学生团队的调研计划进行审核,确保调研的深度和广度与创业项目相符。

(3)学生团队在调研计划确定后制定搭建场景任务清单和计划,其中需要列明整个团队都要进行哪些工作,具体的分工和时间安排,以及所需資源如何获取;

(4)教师需要对每个团队的任务清单和计划进行把关,合格的团队可以开始按计划行动,教师需要在各个时间节点对学生创业团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掌控,因为学生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会使计划的执行远远不如预期,所以教师必要的干预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也是在任务场景中出现不确定性问题时进行师生交互,进而进行教学的良好时机。事实上很多情况下,教师甚至还需要提供很多资源来为学生创造调研的社会真实场景,这正是多田孝志的“场景式教学法”的部分;

(5)在学生的搭建计划完成后,搭建的创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场景就需要呈现在师生的面前,这个可能是实体的场景展示,也可能是虚拟的网络媒介的展示,创业团队需要为大家进行模拟和演绎产品的使用,并就教师和学生们的质疑进行解释和交流,以形成新的创意或迭代出更佳的产品或服务。在这一阶段,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做出更多价值方面的思考,比如上游下游和关联价值链条在哪里?能否让盈利模式多样化,做加法和乘法等。因为在学生已经做了较多的调研和思考以后,他们的项目可行性大大提高,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对他们形成真正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6)最后是一个扩展环节,主要是针对上一环节做的比较成功的团队,要求团队针对更新过的项目计划书进行多场景嫁接尝试,测试每一种场景的体验结论,继续优化创业项目。

(四)教学效果的提升

经过上述的环节和步骤,场景营造在创新创业教学中的使用为学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学生通过调研接触了真实的企业和客户,锻炼了团队合作以及沟通表达的能力,获取了丰富的经验。另外搭建场景的过程出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抗挫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作力,最终的项目得到了迭代优化,可行性大大提高,提升创新创业教学实际成效。

我们始终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放在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而不是创业成功率,因此以上学生从教学中收获的经验和技能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是,在整个场景营造任务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亲身体验整个任务过程,切忌使老师成为主演,学生成为群演的现象发生。另外此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掌控任务进展情况,以免因任务遇到困难导致拖延,影响教学进度。

三、启发和展望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以物联网、智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标志的智能机器时代。机器取代了很多职业,人类社会进入变革时期,教育也应进行新的“革命”。创新创业教育,应是适应变革的主要抓手,而通过场景营造来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市场环境和客户意愿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未来还可以创造条件走出课堂,到真实社会场景中进行实践,在多样的空间、以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吴隽,谭福河.基于多层次教育目标的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体系构建[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21).

[2]钟启泉.场景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日本教育学者多田孝志教授访谈[J].全球教育展望,2008(06).

[3]梁华群.应用型高校新闻专业的场景式教学模式探索[J].滁州学院学报,2016,18(04).

[4]李冰心.场景式教学在建筑学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5(10).

[5]陈萍,徐秋实.“场景式”教学法在城乡规划专业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大学生多维实践型课堂教学模式系列研究[J].中外建筑,2014(06).

[6]高思,赵云建.创新创业教育与未来教育——访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技术专家赵勇教授[J].中国电化教育,2017(08).